老三屆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特定的時代,我們並不比別人特殊,隻是恰恰是我們這些人趕上了那個歲月,而被冠以“老三屆”的稱謂。
個人資料
正文

天安門廣場立孔子像的疑問

(2011-01-31 01:05:52) 下一個

天安門廣場立孔子像的疑問

            最近,天安門廣場悄悄的立起一座孔子的青銅立像,像高9.5米,位於國家博物館(原曆史博物館北門)。

            這對於通常幹個屁大點兒事兒都要大轟大嗡的宣傳部門,在萬眾矚目的天安門廣場整這麽大動靜,居然悄無聲息的,真正是奇哉怪哉也。

            孔子現身天安門當然轟動,想不轟動也不行,一時什麽“中華文化複興的信號”、“國學熱的標誌”、“是國家文化自覺、自強、自信的標誌”、“是曆史的選擇”好評如潮,甚至有位教授說“這個孔子像總高9.5米,寓意孔子九五至尊的地位。”

用心險惡?

            就憑這句話,該教授就得送大西北勞教去!他可能忘了,諾大個廣場,號稱世界上麵積最大,一共有幾個人在那兒啊!南邊還躺著另一個呢!孔子成了九五之尊,南邊那位是幾加幾啊!

            當年在考慮給南邊那位建紀念堂時,曾有數個選擇,香山、故宮、及廣場,最後還是廣場派占了上風,選了原中華門的位置,並有“兩廂拱衛,眾星捧月”之說。雖然當年不能明著請陰陽師堪看,但就憑此八個字,也足以說明肯定在風水上有所考慮。可是,當時穀牧領著的那群人真不明白“南向”的含義嗎?!

            如今來了個孔子占了廣場東,躺著的占了南,這於風水也大不利,至少西邊還得招聘個什麽鎮得住的人物立在那兒才穩的住,否則,不光進一步破了南邊的道場,廣場也將更多是非。

            且孔子是立像,南邊的是躺著的,這一立一臥似乎很不和諧,或藏著點兒什麽講究。還有,廣場是國家舉行大典的場所,孔老二麵北而立,正好麵對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領袖同誌,孔子本一介文人,此番竟佩劍而立,犯衝不說,還含殺氣啊!

        不知道以後逢五逢十時還閱不閱兵?想著閱兵車開過,孔老二低頭俯瞰檢閱者。你說檢閱的跟不跟他打招呼?

            難不成也問候一下:“孔夫子好!”孔同學如何回答呢?他肯定不會答“首長辛苦!”,因為在他的字典裏沒“首長”二字。看來隻好應一句“克己複禮!”了。

百年複辟?

            孔老二現身天安門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近百年前“新文化運動”的反動,或叫複辟。

        “新文化運動”即是後來“五四運動”的先導。當時最著名的倡導者有陳獨秀、胡適、魯迅、李大釗、周作人等。

            而“新文化運動”之所以提出“打倒孔家店”為其戰鬥口號,是因為袁世凱要稱帝,特別提出“尊孔複古”。康有為、嚴複、陳煥章等保皇黨提請定孔教為國教,並發動遺老遺少們聯名上書,一時人人穿寬袖大袍、言必以“禮”,鬧得烏煙瘴氣的。

            陳獨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提倡“民主”與“科學”,並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Democracy Science的首字母音),並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政體,儒家千百年來的禮教已經大失民心,特別是在青年知識分子中。

            如今的執政黨從思想體係上基本上是反儒的,現在立孔老二什麽意思呢?

孔學=國學?

            孔子為首的儒家代表不了國學,這在當年新文化運動中已經有明確認識“非孔學之小,實國學範圍之大也。”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在思想界極端活躍的春秋戰國時,其實真算不上什麽,反而是法家、縱橫家、墨家在列國紛爭的過程中出盡風頭,即使是空談,那也遠比不上老莊的瀟灑、名家的“名”“實”雄辯、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句現代點兒的話,那時候,沒人帶孔老二玩!周遊列國,沒人愛聽他的白話,也拿不出什麽治國方略,稱霸一方的正經主意,就請他上路了,經常餓肚子,沒飯吃,到處打食兒去。“惶惶如喪家之犬”。所以後來收學費(束修)一定要肉幹,那是餓怕了。

            就他那學問也未必高明到哪裏去,“日之遠近”、“城車誰讓”,自詡大學問家竟讓學齡前兒童給問癟子了。

            隻是到了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鹹魚翻身,有點腥味兒。而就是這股迂腐之氣,彌漫中華千八百年!

立了孔子像,國人素質就提高了?

            國人現在的精神狀況就不說了,因為沒法說。

            那麽立了孔子像,國人的思想覺悟,文化素質就能提高了嗎?未必。

            CCTV大講特講《論語》的於丹教授竟將“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句中的“小人”解為“小朋友”、“兒童”?!緊接其後的“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沒法解了。教授尚且如此,就憑此來啟迪國人的文化素質,真得滿地找牙去了。不是被打掉的,而是笑掉的。

            不客氣的說,《四書五經》裏,最沒內容和膚淺的就是《論語》了。

哪為什麽孔家老二又成了“至聖先師”了呢。董仲舒要立孔子就看中了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孔子大肆吹捧的所謂“禮”。以致於其後的曆代帝王均心領神會,給孔老二不斷的加官進爵。到了二十一世紀了,竟有教授吹其為“九五之尊”了。

其實,稍微多看儒家幾本書的都應該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即“民貴君輕”的說法才是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權威注釋。

說得明白點兒,首先是當皇帝,當頭頭,當幹部的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這是當領導必須要做到的“禮”。今天把孔子像立在天安門是這個意思嗎?如果是的話,哪到是國人的福音。上梁正了,國人素質才有可能提高。

如此匆忙立了孔子像,不太明白,或者有點兒意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