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童謠之三》
遊戲童謠
和遊戲有關的童謠就更多了,那都是屬於六、七歲以上孩子的了。
“捉迷藏”是每個小朋友都玩過的遊戲,要有一個被手絹蒙住眼睛的小朋友去摸其他的小朋友。在蒙上手絹後,這個“臨時的小瞎子”要被另一個小朋友領著轉好幾個圈,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讓他找不著北!”轉的時候大家一起唱:
“拉瞎,拉瞎,拉到河裏喂王八,王八不吃瞎子肉,瞎子回家挨頓揍!”
這些多少有點兒詛咒的語言,小朋友們並不計較,大家都是開心地笑著,拍著手唱著。一定要把那位蒙眼的轉暈。輪到自己當“瞎子”,也是要被“喂王八、要挨揍。”玩唄!要是學了洋字碼的話,就用:So what!
轉的早就分不清東西南北的“瞎子”,兩手亂擺,其他小朋友總要趁機靠近他,摸他碰他一下。待他反應著,向摸他的方向抓去時,摸他的人早逃出好幾步遠去哈哈笑了。當然瞎子也不傻,使勁抽鼻子或眨眼皮,蒙著的手絹慢慢鬆動了,借著從縫隙裏透出的一線光亮,一把就會揪住想過來占便宜的主。
“木頭人”的遊戲也有趣。選一個人去追其他的人,隻要手一碰上那個人,那個人就要去追趕別人了。但在看到跑不掉時,被追的人隻要立即立正站好,叫一聲“木頭人”追的人即使手碰上也無效。但“木頭人”是要經受考驗的。這就要唱或朗誦那首歌謠了:
“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許哭,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門牙,看誰的立場最堅定。”
在這種情況下,誰的立場都不堅定。特別是追的那個要是個調皮小子,會把臉跟你貼的很近很近,看你笑不笑,看你露不露門牙!
粗俚凡俗
“小白兔白又白”是幼兒園小朋友的歌謠。不屬我們胡同小子的。
胡同的有不少很俚俗的,或者說“不雅”。像:
“報告司令官,沒有褲子穿,穿個小褲衩,露著肚臍眼兒。”
“跟人學(xiao),一嘴毛,跟人走,變花狗。”
“剃頭師傅技術高,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兒一根兒往下薅,薅的滿頭起大包,到了醫院就開刀,回家發成大麵包。”
“這麽好的天兒,飄雪花兒,這麽好的小孩兒,沒腳巴丫兒,這麽好的老頭梳小辮,這麽好的大姑娘禿腦袋瓜兒。”
……
童謠有很多,各地還有各地的不同。
生存在胡同和四合院裏的童謠,是孩子們早期教育的最直接和最易接受的口語教材。隨著胡同和四合院逐步成了殘垣斷壁,繼之而起的是一幢幢鋼筋水泥的大廈。當門硄當一聲關上時和外麵的世界就隔絕了。
當走在樓群中,聽到叮叮咚咚地鋼琴練習曲,聽著黃毛稚口的童音在ABC地咿呀著,我兒時的親切熟悉的童謠已漸行漸遠……那些朗朗上口的詞語可能會隨我們的離去而離去……
社會進步了。
最近上哪兒侃去了?
“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看誰立場最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