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屆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特定的時代,我們並不比別人特殊,隻是恰恰是我們這些人趕上了那個歲月,而被冠以“老三屆”的稱謂。
個人資料
正文

歌劇院的恩恩怨怨

(2008-11-30 02:44:34) 下一個

                                                           歌劇院的恩恩怨怨




風帆睡蓮

        從 1957 年到 1973 年,經過 16 年的努力,耗資 1.02 億,一座造型奇特,氣勢恢宏欲又優雅流暢的建築展現在世人麵前,她就是 — 悉尼歌劇院。

        歌劇院屹立在悉尼港的貝尼朗角( Bennelong Point ),她潔白晶瑩、半弧尖聳的外型,遠遠望去猶如揚起的船帆,又如張開的貝殼,還像水麵上一蓬巨大的睡蓮;無論是迎著朝陽,或是沐浴著晚霞,在月色朦朧中,或是在淅瀝小雨中,她都展現著迷人的色彩 …… 人們用各種詞匯讚美著她,將其稱之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她成了不僅是悉尼,甚至是澳洲的象征。

        歌劇院由三組大小不同的蚌殼形做頂蓋,音樂廳和歌劇廳都巧妙地隱藏在兩組較大的蚌殼內。最小的一組裏麵是餐廳。其它房間都在支撐蚌殼的巨大基座內,如:話劇廳、電影廳、排練廳、化妝室、咖啡、酒吧共有大小廳室 900 多間。這幾組蚌殼由 2194 塊,每塊重 15.3 噸弓形混凝土預製件構架成,外表更用了 105.6 萬塊乳白色瓷磚鋪就。

        最大的音樂廳可容納 2700 名觀眾。舞台上方懸掛著 18 根直徑約兩米的圓形反應器。舞台後部聳立著由澳洲藝術家羅納德。夏普( Ronald Sharp )設計的大管風琴( Grand Organ )由一萬多個風管組成,是世界最大的機械連杆風琴。歌劇廳有 1500 席位,座席是暗紅的皮椅。四壁用暗光夾板鑲就,有極好的吸音效果。

        貝尼朗餐廳為最小的一組蚌殼為頂蓋。落地大玻璃窗展現著悉尼大橋、悉尼電視塔、及市中心的高樓大廈,可接待 6000 人用餐。看節目的賓客,在中場休息時,西服筆挺的紳士與夜禮服圍裹的女士,擎一杯湧著細細泡沫的香檳,看著窗外夜色裏波光粼粼的水麵倒影著的大橋和霓虹閃爍的燈光,耳邊仍嫋嫋回蕩著剛才的旋律,何等浪漫 …… 到歌劇院聽音樂、看表演,不僅是藝術享受,也是情趣,也是品味。

        世界知名的樂隊、劇團、指揮家、藝術家都以能在悉尼歌劇院的舞台上亮相而自豪,所以歌劇院的節目表一年四季排得滿滿當當。歌劇院還為當地的文藝單位,包括兒童演出團體提供機會。

無時間觀看節目的觀光客,可在導遊的引領下,遍覽這座奇妙的音樂宮殿。更有數不清的人以其為背景拍照留念,記下一個永遠的貝殼、風帆、蓮花的夢幻 ……

        其實,有人問過歌劇院的設計師,丹麥人烏特鬆( Jorn Utzon )是如何產生的靈感。烏特鬆回答,不過是由幾瓣桔子啟發的。人們並不在意原創是桔子還是其它,依然“風帆”、“貝殼”地溢美著,就像沒多少人知道,烏特鬆憤而辭職,在建設中途離開他所設計的這堆桔子瓣。

快意恩仇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50 年代初,新南威爾士州就開始醞釀建造一座歌劇院。 55 年,當時的州長喬。卡希爾( Joe Cahill )宣布將在貝尼朗角建一座歌劇院,並向全球征求設計。至 56 年,共有來自 32 個國家的 233 個設計參選。最終,年輕的丹麥設計師喬恩。烏特鬆( Joern Utzon )的奇特造型贏得了大獎並被確定為歌劇院的最終設計方案。

        58 年開始在貝尼朗破土動工。 59 年州長卡希爾奠基。最初的建造費用預算僅為 350 萬鎊。 1963 年,烏特鬆攜全家來到悉尼,全力投入了歌劇院的建造工作。

        當年沒有計算機模擬,從一開始就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怎麽樣才能造成蚌殼樣,使用什麽樣的結構和材料等。原先的預算一再被打破。 59 年還特別發行了彩券來募集經費。 1964 年,建造費用的估算調高到 1750 萬鎊,預計完成年限是 1967 年。

        但 65 年新當選的州長羅伯特。阿斯金( Robert Askin )任命戴維斯。休斯( Davis Hughes )為公共工程部長。戴維斯和烏特鬆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戴維斯拒絕支付烏特鬆的額外費用,並要求烏辭職。

        66 年的 4 月,悉尼的建築設計師彼德。霍爾( Peter Hall )、萊昂內爾。托德( Lionel Todd )和戴維。利特爾莫( David Littlemore )負責歌劇院的工程。同月 28 日烏特鬆黯然離開悉尼,從此他再也沒踏上過澳洲的土地。

永遠輝煌

        曆經 16 年,共花費了 1 億零 2 百萬鎊,悉尼歌劇院在 1973 年 10 月 20 日正式啟用。新南威爾士州更邀英國女王為貴賓,親自為歌劇院剪彩。

        但野史家們說應將 60 年黑人歌手保羅。羅賓遜( Paul Robeson )站在腳手架上為建築工人引亢高歌的那次紀為首演。無巧不成書的是,保羅和烏特鬆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每年,歌劇院上演約 3000 個節目,有兩百萬觀眾來欣賞。還有數不清的遊客留下足跡。

        2003 年,烏特鬆因悉尼歌劇院的設計而榮獲普利策獎。設計師和他的“桔子瓣”成為當代建築史上的經典而載入史冊,永遠輝煌。

        今天人們來到歌劇院,無不傾倒在她的美麗和迷人裏。設計師的憤而離去、州政府經費的捉襟見肘、已默默地湮沒在一場場演出、一幅幅留影、一句句讚歎中,那些恩恩怨怨則如同港灣的水,匯入大洋中 ……

後記:歌劇院的設計者烏特鬆竟於昨夜,2008 11 29 日去世,享年 90 歲。在 4 月份,他 90 歲生日時, 200 名在悉尼歌劇院工作的員工邀請他前往。烏特鬆以身體健康狀況婉拒。

一個設計師竟在有生之年沒能看到自己設計的作品,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更何況是被稱之為世界現代設計史的奇跡之作。但他留下的卻是世人永遠的讚歎!
 
以此文紀念這位極具創意,卻又以如此悲劇作結的,偉大的建築設計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三屆 回複 悄悄話 來自的評論:

• 歡迎老三屆:) -tang07059- ♂ (48 bytes) (19 reads) 12/1/08
• 謝謝捧場。城裏不少高手,現醜了。 -老三屆- ♂ (0 bytes) (5 reads) 12/1/08
• 嗯,可以給《讀者》投稿,你的風格很符合。 -dryadium- ♀ (0 bytes) (5 reads) 12/1/08
• 每年上演3000 個節目?文化生活豐富。 -泉水- ♀ (0 bytes) (3 reads) 12/2/08
老三屆 回複 悄悄話 來自〈文化走廊〉的評論:

• 很好的故事,並有八卦含量,他自己真的沒看過 -淑女司令- ♀ (40 bytes) (26 reads) 11/30/08
• more details -Rafale- ♂ (174 bytes) (20 reads) 11/30/08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