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6)
2010 (45)
2019 (1)
“好的頭腦應該像一叢亂蓬蓬的植物,而不應該像一種草。”這句話是我從網絡上看來的,並不知道其出處。我覺得用它來形容文學作品比較合適。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作品,老想傳達一種聲音,表述作者對生活的見解,讀者也總是試圖去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說不出來,就羞愧自己沒讀懂。純文學的東西,需要的不是讀懂,應該是感動和震撼,是閱讀對你心裏最隱秘的那個地方的一個撩撥。能夠總結出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文學作品,通常不是好作品。生活是深厚多麵的,你能用一兩句話總結出生活是什麽嗎?
我外祖父是個神經敏感脆弱的人,我記得他老人家曾經害怕看任何帶點不愉快結局的電影電視,因為他會感到壓抑。生活裏,人人都希望活得快樂,但是生活的本質不是快樂,生活更多時候是頹廢憂傷的。文學因為對人類生活的悲傷無助有深刻的同情和關注,才獲得它存在的價值和美感。
網絡一興盛,人人都在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生活裏的壓力太大了,不愉快的事情太多,結果大家都搶著製造開心果。不是說悲苦的東西就是深刻的,快樂的東西就一定膚淺。但是文學不是商品,迎合大眾口味的文字基本都是垃圾。
bymyheart: 你這段話說得太好了, 比我那些字入骨!
不過正不能矯往。
問好!
這句說得真好: "純文學的東西,需要的不是讀懂,應該是感動和震撼,是閱讀對你心裏最隱秘的那個地方的一個撩撥".
外祖父那個例子舉得好, 我知道的一個朋友也是這樣的, 先問結局, 結局悲傷的電影一律不看.
同意過過"好的作家第一是為了自己寫作的", 不過如今這世道, 這樣的作家很可能要等死後才被認識了, 嘿嘿.
過耳:你加的那句好! 我是有點偏激。不過,你說的帶動大眾口味,那也是大眾追隨作家,不是作家迎合大眾。
你粉偏激啊,其實是否迎合大眾口味,隻是偶然。愚以為好的作家第一是為了自己寫作的,如果氣勢強大,自然會帶領大眾的口味。不過如今的“大眾”也不是從前一呼百應的大眾了,因為有很多口味不同的“小眾”
a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