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思泉藝語》- 筆墨續談

(2021-12-31 09:03:01) 下一個

《思泉藝語》- 筆墨續談

 尹思泉 書法欣賞  2021-12-28 12:29

《思泉藝語》- 筆墨續談

1. 古人法度不可迷信,但不可不知。不知法度等於盲人摸象,知法度才能變通,為我所用。對任何人或物過分相信並且產生依賴即為迷信。也就是說,迷信於某家某貼而不思自化。

2. 學書大致為兩種方式:一是泛,二是專,因人而異。泛者博學廣取,縱攬古今,一朝通悟,化為我有。專者先深入一家,吃透一體,建立根基,再旁及其他。泛者放達,專者嚴謹。

3. 某一種風格的確立必須做出許多割舍,比如篆隸真行草,盡管學要全,但不可能有全能冠軍。專擅一體,已經難得,何況還需在這一體中獨樹一幟。就像詩書畫印,粗通一門已屬不易,樣樣精通難乎其難。然而,盡可能的麵麵俱到,觸類旁通是先決條件。張大千早年畫山水人物花鳥,後來葉恭綽力勸其棄山水花竹,專精人物。大千受之啟發,後赴敦煌專攻人物壁畫,蜚聲畫壇。 


Image
尹思泉草書自撰對聯:筆墨作千秋萬代想 詩文為天下蒼生傳

4. 時下談書法者習慣用“線條”二字,吾不以為然。線條用於書藝太過直白,缺乏運筆意象,聞之似麵條,油條等直無生機。
古人書論用“點畫”,能激發人意識到書寫的動作,點就是筆鋒逆入(落筆),畫就是筆毫順出(行筆),如犁犁地,犁尖先入地,隨後卷土前行,帶出的壟溝就是筆畫,即所謂“錐畫沙”。點又似刹車,畫又似行駛。駕車沒有一路踏油門而不踩刹車的,總是要踩踩刹刹才符合交通安全,而“線條”二字正如無閘之駕。篆刻家定認同此說,因下刀為點,運刀為畫。

5. 字可以醜,但不可弱。弱是病,像人體虛一樣。長相可以不帥,筋骨卻要健壯。古來雄秀止於二王。筆力扛鼎者人人競賞,娟秀糜弱者名氣再大也屢遭非議。

6. 不隻是把東西畫象,而是要把對象畫神。高明的表象必須是模糊的,撲朔迷離。精細讓於攝影和標本,印象能使人著魔。蘇軾言“杜子美詩、顏魯公書皆求之於聲律點畫之外” 。西畫的印象派相當於國畫的大寫意。

7. 社會離不開藝術,需要藝術來淨化,盡管實踐中胳膊擰不過大腿,甚至杯水車薪,但古今中外有文明以來,任何世道都客觀存在藝術這塊淨土。就書畫來講,文字的痕跡越早,字形越原始,對後世的吸引力就越大,書畫家捕捉到的信息就越豐富。

 

Image
尹思泉書《九歌。河伯》部分

8. “孤標真骨立,眾寵矯情生” 。此餘櫽栝前人語“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鄭板橋有書此聯)。

9. 就創作來講,文學來源於生活,越世俗越真實;書畫師法於自然,越真誠越脫俗,即使所寫所畫的是平常物,凡俗事。

10. “千人萬口爭言好,恐是飄飄欲墜時”。此餘謂年少成名,而至垂暮藝無精進,落成江湖習氣者。易曰:先嚎啕而後笑。從藝者早發不如晚翠。學問家往往自覺今是而昨非,故而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11. 日本學者中川一政說“富岡鐵齋(日本大寫意畫家)選擇的不是一條短跑選手的競技方式,所以他如果早逝,便難成畫業。鐵齋是個長跑選手,這就要求他必須長壽,而鐵齋恰恰長壽”。此言正合書畫之道,定有會意者。

Image

尹思泉書《九歌。河伯》續並記

12.篆要柔而勁。不論寫大篆小篆,還是草篆,忌生硬僵直。孫過庭雲“篆尚婉而通”,就是婉轉流暢,流暢不同於油滑,而是有一股暗勁,其根在古。倘若點畫乏靈動,可參以鳥蟲篆筆意,使之回環逶迤,如山路之盤旋,河道之九曲十八彎。秦權量詔版方正剛直,宜入印。

13. “丹田一粒混元氣,吐向霜空生紫煙”。此吾解所謂“偶然欲書”之境界。

 

14. 書畫本來是性情之物,最煩俗務纏身,了無興致。古來大師良多感概,所謂筆墨精良,窗明幾淨,身臨萬壑鬆濤等等,意思就是要遠離俗慮,心無掛礙。曆代丹青高僧或法師食百家飯,穿百衲衣,日無紅塵之擾,作品固能脫俗,往往出手不凡,筆墨直逼人心 。如智永,懷素,梁楷,擔當,良寬,八大,石濤,弘一等等。

 

Image

尹思泉篆書自編對聯:客子光陰書卷裏 梅花消息雪聲中

 

 
 
 

Image

—《END》—

 

作者:尹思泉,觀點僅供參考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