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5)
清 吳昌碩 篆書“居之安”
字內功夫,即筆墨功夫。就是指駕駛筆墨的本領、能力、造詣。
1、筆的運用
提、按、使、轉,抑、揚、頓、挫,中、側、逆、順,方、圓、藏、露等等,達到駕禦自然,隨心所欲,一種“必然” 程度。
2、脫化生新
在精心臨摹古人法帖的基礎上,得形得神之後,不斷溶入自己的個性之“味”。
3、文字功夫
要熟練掌握漢字的八個筆畫及其變化,漢字的結構及其變化,尤其是草書符號及其變化。
清 吳昌碩 悃愊無華 橫幅
還要具有“六書” 漢字知識。
因書法是依托於文字,當文字出現錯誤,即使不是“佛頭澆糞”,也是“白璧有瑕”。如果是“人雲亦雲”,“ 後”“ 後”不分,就會貽人口實。最後,還要熟練布白安排,用墨技巧,俗話說“熟能生巧”,隻有有技巧,才能出“味道”。 要使書法出“味道”,那就必須下功夫。堅持不懈,刻苦臨池,突破高原,不斷進取。“多看自知,多作自好”,“跬步不休,跛鱉千裏”。隻要下功夫,定會出“味道”。
清 吳昌碩 篆書“信”
書法是係統的書法,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涉及到史學、哲學、文學、美學等。我曾在《書法與人生》一書中就論述過有關知識,如“書法對立統一說”、“ 書法心理學淺析”、“ 書法係統淺論”, 書法與氣功、書法與音樂、書法與人生等等。故此要借鑒古法,借鑒自然,借鑒姊妹藝術,掌握書法技理,以我性情,我書我書,書出“書味”。
古今書法家尚來重視字外功夫,宋·陸遊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學書亦然,明·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清·楊守敬說:“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因為書法作品是書家淵博的知識、高深的修養、嫻熟的技法的結晶,所以,沒有一定的學識修養,是無法創作出上乘之作的。學識深,意氣平和;學識高,胸懷豁達;學識廣,聯想豐富。凡是卓有成就的書家,都是學識豐富深廣的文人、學問家。識廣方能才高,才高方能創作出“書味” 。古代的王羲之、顏真卿也好,近代的吳昌碩、於佑任也好,當代的啟功、沙孟海、歐陽中石也好,都是學識深厚,修養頗高,獨樹一幟的大學問家。書品人品,人所共仰。
書法是一種精神產品,一個人如果沒有幾個藝術細胞要創作出藝術產品是不可能的。這種藝術素養,有先天因素,更主要的是後天的努力,不是讀了一兩本“美學”就可以學到的。“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知音”,藝術素養是要從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培育出來的。
首先,善是美的內容,美是善的表現形式,這種“美善統一”是我國傳統哲學中的基本觀點。人的道德品性與書法作品的風格及其價值是切切相關的。毛澤東的字,處處鋒芒畢露,表現出他的“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的品性。周恩來的字,處處藏鋒不露,與他的清風明月、真誠忠義的高貴品性一脈相承。從價值觀念上講,品德高尚的人的書法作品價值就高。
其二,中國傳統道德觀是“和為貴”,而書法藝術不論是筆法、字法、章法、墨法都是要達到“和而不同”的有機統一,以表達人們的美感。書法是體現人們心靈美的特殊造型藝術,書家的道德修養越深,則書法藝術境界越高,書法必然越有“味”。
明·項穆說:“學術經論,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邪。”王昱說:“立品之人,筆墨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
清 吳昌碩 石鼓文篆書四條屏
??總之,書法是中國的藝術,隻能有“書味”,不可有“洋味”; 書法是高雅的藝術,隻能有“雅味”,不可有“臭味”。隻有具備了字內和字外兩種硬功夫,才能使書法真正有“書味”、“ 雅味”。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此“畫”非彼畫(國畫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