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戰
一九五八年中東事件(美英兩國分別為支持黎巴嫩和約旦的親西方政府而進行的武裝幹涉)發生後,毛澤東於七月十五—十八日在北京懷仁堂召開中共中央軍委緊急擴大會議,分析情況,研究對策。毛在會上宣布:“大家都知道了,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中東,最近那裏很熱鬧,搞得我們遠東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戲,我們不能隻做看客,政治局做出了一個決定—炮打金門!”毛表示:“美軍在黎巴嫩、英軍在約旦登陸,鎮壓中東人民的反侵略和民族解放運動,我們遊行示威是一個方麵,是道義上的支援,從政治上打擊帝國主義,同時,我們不能限於道義上的支援,而且要有實際行動的支援。……金門、馬祖是中國領土,打金門、馬祖,懲罰國軍,是中國的內政,敵人找不到借口,但對美帝國主義有牽製作用”。毛設想以炮兵實施打擊兩三個月。當晚中央軍委部署金門炮擊作戰。
八月六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得到確切情報稱大陸計劃將對沿海島嶼發起攻擊。同日,台灣宣布台、澎、金、馬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八月中旬,美軍戰略空軍司令部命令在關島安德森(Andersen)空軍基地的五架攜帶威力相當於一萬~一萬五千噸TNT炸藥(廣島原子彈當量約為一萬五千噸TNT炸藥)的戰術核武器的B-47轟炸機進入警戒狀態,並作空襲廈門機場的準備。
八月十八日至二十日,蔣介石巡視了金、馬前線,並在“毋忘在莒”的刻石前留影。
當時調入福建前線參戰的解放軍陸海空軍部隊共有六百餘門大炮、八十多艘艦艇和二百多架飛機。各路部隊在八月二十一日晚全部進入了陣地或指定位置。
八月二十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特文寧(N.Twining)空軍上將告訴艾森豪威爾,如果解放軍轟炸台、澎,美國空軍準備以戰術核武器攻擊中國沿海的空軍基地。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毛把福州軍區政委、炮戰的前線總指揮葉飛找去,詢問炮擊的準備情況。毛問葉:“你們用那麽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啊?”那時國軍中的美國顧問一直配備到營一級。葉飛說:“那是打得到的。”毛考慮了十多分鍾沒有說話,然後又問:“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國人?”葉飛答:“避免不了。”
毛在八月二十三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說:“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台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灣太遠打不到,我就打金、馬。這肯定會引起國際震動,不僅美國人震動,亞洲人震動,歐洲人也震動”。
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時三十分,解放軍的六百餘門加農炮和榴彈炮突然猛烈炮擊金門,在兩個小時之內,共發射了三萬多發炮彈,造成國軍官兵傷亡六百餘人,房屋毀損六十五棟。著彈點集中於指揮所、觀測所、交通中心、重點工事以及炮兵陣地。在北太武山背後的翠穀水上餐廳也被炮彈擊中,在那裏設宴招待在金門視察的新任國防部長俞大維的二十名左右的國軍將校級軍官大都非死即傷,金門防衛司令部中將副司令趙家驤腰部重傷當場身亡,同為副司令的章傑被炸成了碎片,另一副司令吉星文(吉鴻昌的族侄、抗日名將)被彈片重創,三天後告不治,參謀長劉明奎中將身受三十二傷,隔日飛回台灣急救,俞大維也遭流彈擊中後腦顱,司令胡璉因反應奇快而幸免。金門主要的通信線路都被炸壞,作戰指揮中心與炮兵指揮所和各炮兵部隊一時失去了聯絡。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警告說,如果解放軍圖謀奪取金門和馬祖,美將視為對和平的威脅。
八月二十四日,解放軍集中攻擊國軍在金門的灘頭陣地、料羅灣碼頭、金門機場以及炮兵陣地,發炮九千餘發。國軍則針對大陸機場與碼頭的解放軍炮兵陣地展開反擊。解放軍海軍魚雷艇在料羅灣擊沉了國軍的大型坦克登陸艦台生號,並重創大型運輸艦中海號。台生號上至少有二百人喪生,中海號喪生八人、受傷十二人。解放軍東海艦隊損失魚雷艇一艘。
同日,美國白宮舉行會議,特文寧陳述了軍方對台灣海峽危機的意見,他認為如果有需要,美軍將介入協助台灣軍隊防守金門和馬祖,而“為了有效防禦這些島嶼,將需要動用核武器。”一旦總統授權使用核武器,解放軍對離島如金門的進攻會立刻遭受美軍的核武器空襲。琉球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儲存有MK-6及MK-39兩種核武器,如果那些核武器不能立即壓製解放軍,還有關島五架B-47轟炸機上的核武器可以加碼。但是艾森豪威爾拒絕使用核武器,即使大陸入侵金、馬。艾森豪威爾強調在任何情況下未經他的同意,都不得使用核武器。
同日,美國國防部急調第七艦隊布防於台灣海峽,海軍陸戰隊第十一航空大隊進駐屏東空軍基地。美國不久後從琉球嘉手納基地調派配備F-100戰鬥機的空軍第四十四戰術戰鬥機中隊進駐嘉義空軍基地、空軍第八十三戰鬥攔截機中隊進駐桃園空軍基地,空軍第十六戰鬥攔截機中隊進駐台南空軍基地,又從日本那霸空軍基地調派F-86戰鬥機中隊進駐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從美國德州(Texas)調派配備有勝利女神(Nike)導彈的陸軍第七十一防空炮兵團進駐淡水導彈基地,美國陸軍第八十二空降師也派遣了一個傘兵營至台灣。美軍為協調指揮成立了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八月二十三日炮戰以前,美國在台灣海峽已有兩艘航空母艦。九月後,美國一度將共有艦艇六十餘艘和各類艦載機四百三十多架的七艘航母編隊集結於台海。駐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也有一半(含一艘航母)被調出擬赴遠東。
八月二十五日,艾森豪威爾批準派美國海軍為國軍的後勤運輸護航(台灣在八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兩天暫停了對金門的海上運輸)。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師從衝繩移防台灣。
八月二十六日,彭德懷遵照毛的指示,電告前線:炮兵封鎖大、小金門及大、二擔島,阻止機場起降;空軍打擊入侵大陸的敵機,但不出公海作戰;海軍打擊敵中、小型艦艇。
從八月二十七日起,解放軍總政治部用福建前線指揮所的名義,反複播送廣播稿,敦促防守金門的國軍放下武器,其中提到“對金門的登陸進攻已經迫在眉睫”。
八月二十七日,艾森豪威爾聲稱美國不會放棄對台灣的責任。
八月二十八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說“不能容忍對金門、馬祖的攻擊行為”。
八月三十一日,蘇聯《真理報》宣稱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威脅等於威脅蘇聯。赫魯曉夫(N.Khrushchyov)在九月七日致艾森豪威爾的函中說:“在目前美國早已不是核武器的壟斷者的情況下,它想用核武器來嚇唬其他國家的企圖完全是徒勞的。”
然而在實際上,中共對金門的軍事行動事先沒有向蘇聯通氣,蘇聯因此非常惱怒。一九五八年七月中蘇關於建立聯合艦隊與長波電台的談判不歡而散以後,中蘇關係從分歧逐步走向了交惡。赫魯曉夫依循蘇共二十大和平共處的總路線,謀求緩和蘇美關係,他預定將在一九五九年九月訪美。據李誌綏醫生的回憶,毛說過:“赫魯曉夫要和美國拉關係,中國就炮打金門,美國會插手,在福建什麽地方放一顆原子彈,炸死一兩千萬人,看你赫魯曉夫怎麽說?”(赫魯曉夫在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慶祝活動時,批評金門炮戰是不必要地“製造緊張局勢”,他告誡中共“不要以武力試探資本主義的穩定性”。)
九月一日,國軍海軍三艘巡邏艦和一艘中型登陸艦由澎湖馬公港啟航,護送補給物資。
九月二日,國軍海軍與九艘解放軍魚雷艇及炮艇在料羅灣發生遭遇戰。
九月三日,美國第七艦隊宣布將為國軍海軍補給船隊護航,但將不進入三海浬的領海範圍。
毛在九月一日前後責成中央軍委起草“對台灣和沿海蔣占島嶼軍事鬥爭的指示”稿,九月三日經毛審閱修改後下發,內稱:“台灣和沿海蔣占島嶼是目前國際階級鬥爭中最嚴重最複雜的焦點之一。……解放台灣和沿海蔣占島嶼雖然屬於我國內政問題,但實際上已變成一種複雜嚴重的國際鬥爭,我們不要把這個鬥爭簡單化,而要把它看作是包括軍事、政治、外交、經濟、宣傳上的錯綜複雜的鬥爭。台灣和沿海蔣占島嶼問題的全部、徹底的解決,不是短時間的事,而是一種持久的鬥爭,我們必須有長期的打算”。
九月四日,北京政府發表聲明,宣布中國領海寬度為十二海浬,金門島在中國的內海,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艦船未經北京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
次日,美國政府聲明不承認十二海浬領海,說北京的主張“顯然是為其侵略目的服務的”。
九月五日,毛稱:“美國現在在我們這裏來了個‘大包幹’製度,索性把金門、馬祖,還有些什麽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一切包過去,我看它就舒服了。它上了我們的絞索,美國的頸吊在我們中國的鐵的絞索上麵。台灣也是個絞索,不過要隔得遠一點。它要把金門這一套包括進去,那它的頭更接近我們。我們哪一天踢它一腳,它走不掉,因為它被一根索子絞住了。” 周恩來附和說:“打而不登、斷而不死,使敵晝夜驚慌,不得安寧”。
九月六日,美國國會通過“防衛台灣及其外島緊急行動授權方案”。與此同時,國軍製定了“閃電計畫”,組織運輸艦隊,以澎湖馬公港作為金門物資補給的轉運基地,旨在突破炮擊的封鎖,恢複金門的物資供應。
九月七日,國軍開始執行“閃電計畫”。由美國第七艦隊兩艘重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為國軍護航,美國軍艦在左右,國軍的運輸船隊夾在中間,台美軍艦間隔兩海浬。美艦停在離金門三海浬處,挑戰北京政府主張的十二海浬領海。美軍不準炮擊大陸,但若解放軍艦艇攻擊國軍船隊,則可開火。毛下令“隻準打蔣艦,不準打美艦”,要解放軍避開護航的美艦,等蔣艦到港口後才能開炮,還要前線每半小時向北京報告一次。葉飛請示說:“如果護航的美艦向解放軍開炮怎麽辦?”毛立即回答:“如果美艦開炮,也不準還炮。”當天解放軍沒有炮擊,國軍在金門卸下了二百七十二噸物資。毛對與美軍的直接對抗,慎之又慎,絕不冒險虎口拔牙。
九月八日,美國第七艦隊又為第二批國軍運輸船隊護航。在國軍登陸艦進港時,解放軍進行了第三次大規模炮擊,發炮兩萬餘發,重點是金門島東南的新頭碼頭。其間,解放軍海岸炮兵擊中了正在卸貨的美樂號中型登陸艦,引爆了船上的軍火,國軍官兵死傷十一人。當天隻卸下約七十噸物資。
九月十一日,因國軍於九月九日炮擊廈門大學,美艦在那天又護航,解放軍第四次大規模炮擊金門,發炮兩萬五千餘發。
九月十三日,美軍繼續為國軍護航。
從九月九日至九月十八日,解放軍的主要炮擊目標是金門島西南的水頭碼頭、金門機場等以阻斷國軍的海空運輸補給。
因為“閃電計畫”前四批行動由坦克登陸艇直接搶灘效果不佳,國軍決定改行“鴻運計畫”,讓坦克登陸艇留在解放軍炮火的射程之外,用艦載的水陸兩棲履帶登陸車搶灘運輸物資。在實施“鴻運計畫”的五個階段中,國軍一共往金門運送了物資近一萬噸和兵員一萬二千餘。
九月十五日,時斷時續的中美大使級會談重新恢複,會談地點由瑞士日內瓦(Geneve)改為波蘭華沙(Warsaw),中方代表是駐波蘭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是駐波蘭大使比姆(J.Beam)。王炳南提出要求國民黨撤出“直接威脅廈門、福州兩海口”的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同時大陸承諾在一定時期內不進攻台灣。
九月二十五日,周恩來派曹聚仁為密使,向台北方麵轉達和談的意願:隻要美國不協助護航國軍軍艦,解放軍將停止炮擊,且不阻擾國軍給金門和馬祖補充給養。蔣介石也秘密派人傳話給北京,如果解放軍持續炮擊,美國就會趁勢要求國軍從外島撤軍,造成中國永久分裂。
九月中旬,美國海軍陸戰隊為國軍提供了十二門八吋(二0三毫米)、最大射程為十六公裏的M55自行火炮和M2牽引火炮,從琉球運抵台灣。國軍在台灣經過一周的熟悉和練習後,先把M55運到澎湖,再由美軍在九月十八日和二十一日協助國軍海軍運到金門。為了分散風險,每次由三艘國軍的登陸艇各裝載一輛M55,登陸艇置於美軍一萬噸級的船塢艦(Dock landing ship)裏,美軍船塢艦在離金門三浬處停泊,登陸艇接著駛向金門,在炮火中搶灘上岸。
九月二十六日,第一批三門M55首次投入戰鬥,摧毀了福建晉江圍頭地區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下午四點,圍頭近海岸邊的火炮後撤,M55以火力追擊,據說在一個多小時內共摧毀了解放軍四十多處目標。
九月二十七日,六門M2牽引式火炮抵達金門。
九月二十九日,第二批三門M55參戰,主要攻擊了大嶝及蓮河炮陣地和工事。至此金門國軍共有十二門八吋長程重炮。這些火炮到位後,國軍取得了火力上的優勢,解放軍無法再以炮擊封鎖金門或削弱其防守態勢。
同日,美國參議員肯尼迪(J.Kennedy)稱美國必須幫助國軍保衛台灣,但應該擺脫外島。
九月三十日,杜勒斯在記者招待會上稱,美國“沒有保衛沿海島嶼的任何法律義務”(“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對領土的定義沒有提到金、馬,僅授權美國總統在台灣受襲時可以動用駐台美軍保衛台灣)。美國試圖說服國軍自金、馬撤軍,甚至建議在台灣海峽設一條永久停火線,“跨峽而治”。
金、馬是中華民國在大陸擁有主權的象征,起到了連結“一個中國”兩岸的臍帶作用。在炮戰期間,大陸顯然沒有攻占金門的意圖,因為這麽做不符合毛的期望,他不希望兩岸分治的局麵因攻占金門而變質為“兩個中國”。蔣介石和毛雙方心有靈犀。
十月一日,艾森豪威爾表示中華民國將眾多部隊布防在金門不是好辦法,不過他承認國軍不能在解放軍高壓的狀況下撤退。同日,蔣介石表示反對減少外島駐軍,說中華民國並無接受美國建議的義務,中華民國要堅決死守金、馬。
為了加快補給速度,在美軍顧問團的建議下,國軍以C-46運輸機先後執行了代號為“中屏計畫”和“神鷹計畫” 的空投行動(金門機場被炮擊破壞嚴重,無法空運),美軍的C-119運輸機也參加了作業。飛機出動最多時一天達到九十三架次。“中屏”和“神鷹”共出動運輸機六百四十四架次,空投軍需品約一千七百噸。
十月五日,毛給彭德懷和黃克誠寫信:“不管有無美機美艦護航,十月六、七兩日,我軍一炮不發,敵方向我炮擊,我也一炮不還。偃旗息鼓,觀察兩天,再作道理。空軍必須防衛,但不出海。”
十月六日,彭德懷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布停火一周(金門炮戰中,此文以及其他署名彭德懷的多份重要文告均由毛代筆):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
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期間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向大陸亂鑽,遠及雲、貴、川、康、青海,發傳單,丟特務,炸福州,擾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
台、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台、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你們領導人與美國人訂立軍事協定,是片麵的,我們不承認,應予廢除。
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曆史巨人會要出來作證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十三萬金門軍民,供應缺乏,饑寒交迫,難為久計。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
你們與我們之間的戰爭,三十年了,尚未結束,這是不好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這一點,周恩來總理在幾年前已經告訴你們了。這是中國內部貴我兩方有關的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有關的問題。美國侵占台、澎與台灣海峽,這是中美兩方有關的問題,應當由兩國舉行談判解決,目前正在華沙舉行。
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於美國有利,因為它可以取得主動。遲走不利,因為它老是被動。一個東太平洋國家,為什麽跑到西太平洋來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東太平洋是東太平洋人的東太平洋一樣,這一點是常識,美國人應當懂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之間並無戰爭,無所謂停火。無火而談停火,豈非笑話?台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並予熄滅,這就需要談判。當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善。何去何從,請你們酌定。”
從八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五日,大陸對麵積約為一百三十四平方公裏的金門持續炮擊了四十四天,其間共發射了四十七萬五千餘發抱彈,造成平民死亡八十、重傷八十五、輕傷一百三十六,房屋全毀二千六百十二間、半毀二千三百二十一間。
國軍於十月六日解放軍宣布停火後馬上將金門的傷兵、學生和老弱婦孺疏遷至台灣。除傷兵和學生之外,疏遷赴台者需有親友在台可寄養或依靠。首批搭乘軍方運輸艦疏遷的是金門中學的師生,其他居民陸續從金門抵達高雄,獲得政府發放的三千元安置費,隨後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接手安置,將居民分散於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和屏東等縣市,並由各縣市政府成立疏遷民眾委員會協助遷徙居民的生活、就學和就業等問題。約占金門平民總人口百分之十五的六千五百餘人被疏遷,不過許多人在安置費耗盡後又回到了金門。八二三炮戰中金門的疏遷被稱為“走炮”。
十月十三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一個星期後,毛又命令金門炮擊再停兩個星期,他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的命令刊登在當天的《人民日報》上:
“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同誌們:
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藉以觀察敵方動態,並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
兵不厭詐,這不是詐。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們這樣做,就全域說來,無損於己,有益於人。有益於什麽人呢?有益於台、澎、金、馬一千萬中國人,有益於全民族六億五千萬人,就是不利於美國人。……
台、澎、金、馬的中國人中,愛國的多,賣國的少。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裏大多數的中國人逐步覺悟過來,孤立少數賣國賊。積以時日,成效自見。在台灣國民黨沒有同我們舉行和平談判並且獲得合理解決以前,內戰依然存在。台灣的發言人說: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過是共產黨的一條詭計。停停打打,確是如此,但非詭計。你們不要和談,打是免不了的。在你們采取現在這種頑固態度期間,我們是有自由權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
台、澎、金、馬整個地收複回來,完成祖國統一,這是我們六億五千萬人民的神聖任務。這是中國內政,外人無權過問,聯合國也無權過問。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為期不會很遠。他們一定逃不掉的。他們想躲到月球裏去也不行。寇能往,我亦能往,總是可以抓回來的。一句話,勝利是全世界人民的。
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如有護航,立即開炮。切切此令!”
從十月六日至二十日期間,國軍海空軍為金門補充炮彈和給養約四萬噸,使金門的後勤狀況大為好轉。
十月二十日下午四時,因十月十九日美艦又一次護航,毛下令福建前線進行第五次大規模炮擊,發炮一萬一千五百餘發,國軍炮兵也於下午五時進行反擊。
十月二十一日,杜勒斯飛抵台北與蔣介石會麵,探討如何結束衝突。杜勒斯提醒蔣介石目前的局勢極易引發世界大戰,他說,要徹底突破大陸的炮轟封鎖,恐怕隻能動用核武器,若蘇聯因此加入戰局,台灣也會遭受核武攻擊。然而蔣介石堅持不從外島撤軍。
十月二十三日,美台發表聯合公報,杜勒斯承認金門、馬祖與台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的關連,蔣介石則答應放棄武力,改用三民主義光複大陸。
十月二十五日,彭德懷發布“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雙日停火且單日也不一定炮擊。以後解放軍宣布“單打雙停”。大陸方麵認為在政治上已有收獲,又不願衝突升級導致美蘇勢力直接卷入戰場,甚至將戰火蔓延到華南地區,因此逐步降低了衝突的規格。自八月二十三日開始的台海危機便在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情況下,逐漸冷卻下來。
奇 怪了怎麽沒在蔣介石日記中提及,是中共自己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