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大會戰(七)(全文完)
二十. 豫湘桂會戰(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七日—十二月十二日)
(3)衡陽戰役(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八月八日)
衡陽戰役是豫湘桂會戰第二階段長衡會戰的第二階段。此次戰役為整個中國抗戰史中作戰時間最長、雙方傷亡最多、程度最為激烈的城市爭奪戰。
六月二日,第十軍軍長方先覺率部進駐衡陽,他的任務是“確保西南中美空軍基地安全,遲滯日軍進攻,守衡陽兩個星期,有效阻敵深入”。
橫山勇在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和八月四日先後對衡陽發起了三次總攻擊。血戰四十多天的第十軍彈盡糧絕,傷兵哀號不絕,望眼欲穿的援軍卻遲遲不至。八月六日,方先覺和四位師長聯電蔣介石,發出了著名的“最後一電”:“重慶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敵人今晨由北門突入以後,即在城內展開巷戰。我官兵傷亡殆盡,刻再已無兵可資堵擊,職等誓以一死報黨國,勉盡軍人天職,決不負鈞座平生作育至意。此電恐為最後一電,來生再見!”
在國軍戰史上,最不靠譜的一句話,大概應該是“死守待援”。除了某些個別案例,大多數情況下死守待援的結果,就是在待援中被守死,幾乎成為一種咒願。當然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怕對手圍點打援,更多的是彼此保存實力,舍不得為別人損失自已的軍隊
隔日,方先覺曾舉槍自殺,被副官救下。當天晚上,方先覺最終決定“停戰投降”。他在絕望中認為陣地“猶如薄紙”,而日軍隨時可以殺進來,如果不及時投降,就會麵臨大屠殺。為了保住一萬多部下(其中大部分是傷兵)的性命,方先覺起草了幾項條件,簽字蓋章,然後派人去找日軍談判。方先覺要求除了保證官兵安全、照顧傷兵之外,還有保留第十軍的編製和送他本人去南京見汪精衛等條件。
八月八日,方先覺率所屬各師師長周慶祥(三師)、葛先才(預十師)、容有略(一九0師)和饒少偉(五十四師)投降,在衡陽城豎起了白旗。
日軍把第十軍的殘餘部隊編成所謂的“先和軍”,仍然讓方先覺當軍長。
衡陽保衛戰至今仍被一些人譽為“中國的莫斯科保衛戰”,真正是莫名其妙。
方先覺是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率領預十師堅守長沙的勇將,衡陽又是蔣介石說的“實為國家存亡所關,決非普通之成敗可比”,所以衡陽失陷和方先覺的降敵是民國政府和國軍的奇恥大辱。不過蔣介石自有應付的高招:1)反複宣傳方先覺是壯烈成仁;2)向方先覺所率第十軍各師師長頒發青天白日勳章,使第十軍成為中華民國建軍史上唯一一個師長以上將官共獲得四枚青天白日勳章的軍級部隊:3)封鎖消息,不讓轉載日本人的相關報道。
在從北到南的戰爭中,日軍俘虜了許多中國高級軍官。先前抓到一個將軍,他們會興高采烈,但仗打到了一九四四年,東京非常清楚,再抓多少將軍也已經無足輕重了,打仗的目的僅在於逼蔣介石停戰求和。讓那些將軍回重慶去,既能間接宣揚皇軍的威猛,又可以賣蔣介石一個人情,或許還能起到反間的效果,所以日軍對方先覺和其他的軍長師長,搞完相關宣傳後就扔到一邊,並不嚴加監視看管。於是,三個月後,方先覺等人先後逃回了重慶。
蔣介石堅決不承認方先覺投敵,對其歸來大肆歡迎並提拔其擔任三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十軍軍長。
第九戰區在長衡會戰中被擊潰,直至戰爭結束都再無反擊能力。
但是衡陽戰役也延緩了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的進程,加劇了日本內閣的危機,並最終導致了東條內閣的垮台。
日軍第七十一師團五十七旅團旅團長誌摩源吉少將戰死。
二十一. 豫湘桂會戰(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七日—十二月十二日)
(4)桂柳會戰(一九四四年九月十四日-十二月十二日)
桂柳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三階段。
一九四四年八月,為發動桂柳會戰,日本成立了以岡村寧次為司令的第六方麵軍,下轄橫山勇的第十一軍、田中久一的第二十三軍和佐野忠義的第三十四軍。參與桂柳會戰的主要是第十一軍和第二十三軍的十六萬人。
國軍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指揮第十六集團軍、第三十五集團軍和第二十七集團軍等約二十萬部隊。
日軍第十一軍在九月十四日不戰而占領了廣西戰略重地全州,打開了通向桂林的門戶,很快又攻克邵陽和常寧。二十三軍從清遠分三路出發,先後攻占了梧州和丹竹機場。十月初,日軍以分進合擊之勢向桂柳步步逼近。十月二十八日,日軍向桂林發起進攻,十一月十一日,日軍攻陷桂林,同日進據柳州(柳州守軍在一天內就倉惶逃跑),二十四日占領南寧,二十八日進入貴州,旋即下三都、荔波、八寨、獨山,進逼都勻。最先進入戰略基地獨山城的日軍十三師團一零四聯隊沿著鐵路走了四天,行程兩百多公裏,一路正常行軍,沒有遇到什麽抵抗。在獨山火車站,聯隊長福海三千雄大佐得意洋洋地寫下了四個大字:“無血占領”。
桂林及柳州失陷以後,大多數國軍部隊失去鬥誌,不戰而退。此外,盡管美國陸軍航空軍和國軍空軍擁有巨大的空中優勢,卻完全未能有效地發揮那些優勢。
日軍除了從國軍的倉庫裏繳獲了堆積如山的糧食和醫藥外,還得到大量槍支、火炮以及彈藥,他們一路上不但沒有消耗,反而不斷地得到補充。十一軍和二十三軍一線部隊大量使用國軍製式武器,連機槍、擲彈筒都換成了重慶製造,炮兵更是大大擴充。
十二月三日,日軍在獨山接到撤退命令,至十二月十二日全部撤回廣西布防,桂柳會戰結束。
至此,日軍打通了從東北至南亞的陸上交通線,占領了衡陽、零陵、寶慶、桂林、柳州、丹竹和南寧七個空軍基地和三十六個飛機場,完全達到了“一號作戰”預期的目的。不過日軍並沒有達到其戰略目標。一是交通線雖然被打通了,但鐵路無力修複利用,南方交通隔離的局麵未得到改善;二是日本本土依然在從四川起飛的B-29重型轟炸機的飛行半徑之內,而且美國陸軍航空軍已經可以從其他基地發起空襲,日本本土被轟炸的威脅並未解除;三是這次作戰消耗了日軍大量人力物力,原來早已不足的兵力更為分散不足。
在日軍合圍攻破桂林之後,國軍城防參謀長陳濟恒中將和一三一師師長闞維雍少將不願意做俘虜,先後自殺殉國。同時陣亡的還有三十一軍參謀長呂旃蒙和一七0師副師長胡原基兩位少將。
防守全州的九十三軍軍長陳牧農中將因臨陣脫逃罪在九月十八日被槍決。
中日雙方在整個豫湘桂會戰中的傷亡人數分別約為五十萬和十餘萬,另外,國軍約有四萬士兵被俘。
一九四四年是抗日戰爭第七年,也是太平洋戰爭的第三年。幾乎所有人都能看出來,日本是打不贏美國的,德國也是打不贏蘇聯的,所謂的軸心國聯盟遲早要完蛋,蔣介石和他的國軍堅信,戰爭到此時隻剩下堅持,隻要堅持下去,勝利就會是我們的。對於許多國軍士兵來說,關鍵是不要被打死,就能回到“老婆孩子熱炕頭”那裏去了。
“一號作戰”沉重打擊了國軍,同時給了共軍進一步蓬勃發展的機會。
奇怪的是,兩國軍隊在前線打得你死我活,不遠的戰場後方卻是相安無事,甚至淪陷區和國統區的交通線也暢通無阻,兩地郵政局照常上班通信,業務工作絲毫不受影響。
二十二. 豫西鄂北會戰(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一日)
一九四四年是日本走上崩潰的一年。盡管日軍在中國戰場大獲全勝,在南洋仍占領著大片土地,但是在其他戰場上連連失敗,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海、空軍已經所剩無幾,徹底喪失了遠洋作戰的能力;美軍攻克了關(Guam)島、提尼安(Tinian)島和萊特(Leyte)島,戰火已逼近日本本土;印緬戰場上的失敗也已成定局;在日本國內,資源奇缺、國力枯竭、民生困苦不堪,侵略戰爭在迅速失去必要的物質和政治基礎。
一九四五年初,日軍在華兵力計有二十五個普通師團、一個坦克師團、十個獨立混成旅團和十一個獨立步兵旅團,約為一百二十萬人。
岡村寧次提出了進攻四川,破壞中國川黔陝敵後抗戰基地的龐大構想,企圖再一次逼迫重慶國民政府投降,但東京大本營鑒於美軍在太平洋上的猛烈攻勢,認為“須全力對付主敵美國,不可能同時實施兩麵作戰,故望派遣軍首先專心於對美作戰,加強中國東南方麵的戰備”。
東京大本營於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日製定了《帝國陸、海軍作戰計劃大綱》,確定目前日軍在中國戰場的作戰主旨要著眼於美軍:1)迅速增強中國大陸的戰略態勢,要確保以日本國土為核心的大陸國防要地,擊敗從東、西兩個正麵進攻之敵(特別是美軍):2)加強中國東、南沿海要地的戰備,使南海群島與台灣相配合,充分發揮在中國東海周圍的作戰力量,尤其是航空作戰力量;3)估計美軍在向日本本土進攻之前,或者在進攻本土的同時要以其主力或強大的一部進攻大陸,因此,要促進和加強上海及廣東方麵的作戰準備;4)在中國大陸西麵,要策應以上的作戰準備,擊敗來攻之敵,尤其要壓製敵人的航空活動;情況允許時,要盡力向西麵擴大陣地,與阻斷敵人到達中國東南沿海的企圖相結合。
一月二十九日,岡村寧次為解除盟國空軍及豫西方麵部隊對平漢路南段的威脅,並配合湖南方麵的湘西會戰,集中第十二軍五個師團和三個旅團七萬二千的兵力,在鷹森孝的直接指揮下分三路向豫西和鄂北進攻,企圖占領湖北省老河口的空軍前線機場並確保大陸交通線的穩固。
老河口機場竣工於一九三0年,原址隻能起落小型飛機。為了能夠起落大型轟炸機,李宗仁在一九三六年另行擇地建成了一個大得多的機場。自從中美聯合空軍第五大隊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和中美空軍混合團第三大隊(陳納德(C.L.Chennault)的飛虎隊)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先後進駐老河口飛機場以後,該機場和湖南的芷江機場一起為拱衛重慶的空中安全、遏製日機入侵、對華北、華中及華東戰場的日軍進行打擊、為從四川起飛空襲日本本土和琉球群島的美軍B-29轟炸機護航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九四五年初, B-29轟炸機也時常在老河口機場停留。
在鄂北麵對日軍的是李宗仁的第五戰區,在豫西抵禦日軍的是劉峙的第一戰區的王仲廉的第三十一集團軍。戰事從三月二十一日開始,日軍在四月八日攻占老河口並摧毀了機場,五天後國軍收複了老河口。五月十一日雙方回到原先駐地。
此次會戰,日軍達到了其戰役目標即摧毀老河口空軍基地,同時還將河南方麵的戰線向西推移,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對河南交通線的控製。但是,日軍的戰術性勝利並沒能為轉化為戰略性的收益。
中日雙方傷亡人數分別約為四萬三千和一萬五千。
二十三. 湘西會戰(一九四五年四月九日—六月一日)
湘西會戰為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戰場上最後一場由日軍發動進攻的大型戰役。日軍此戰的主要目的是奪取芷江空軍基地。
在一九四四年的豫湘桂會戰中,國軍一敗塗地,影響的不隻是前線防禦,對中美空軍的合作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空軍在衡陽、零陵等地的七個空軍基地和三十六個飛機場相繼被日軍占領或搗毀。在一九四五年三月開始的鄂北老河口之戰中,那裏的機場也被摧毀。因此芷江機場成了美國戰略空軍在華的唯一的前方機場,從那裏起飛的轟炸機不但能夠沉重打擊在華的日軍,也直接威脅台灣一帶的日軍設施。東京大本營認為,在日軍進行抗擊美軍登陸中國沿海的作戰時,從芷江機場起飛的中美空軍將會嚴重影響日軍的行動,因此該機場必須予以摧毀。除了摧毀機場的首要目標之外,日軍的次要目標是保證湘桂鐵路和粵漢鐵路的暢通。
在湘西會戰中,日方由第二十軍司令阪西一良指揮約八萬部隊進攻,中方由王耀武率領的第四方麵軍、湯恩伯的第三方麵軍和王敬九的第十集團軍等二十六萬士兵防禦作戰。
四月初,阪西一良指揮日軍分南路、中路和北路三路向湘西進發,另以兩個師團佯攻。
國軍雖然尚未完全換裝美械,但是憑藉已有的美械的火力,加上中美聯合空軍的空中支援(約四百架各式戰機),擋住了三路日軍的攻勢,並在作戰後期由原路反攻。日軍於六月七日無功而返,退回原出發地,戰役結束。
豫湘桂會戰結束不到半年,大潰逃再次在中國戰場上演,但這次卻追逃易位,潰逃的變成了一向自恃強大的日軍。
八年來一直說要打敗日本人,這是第一次國軍親眼看到自己的火箭筒、迫擊炮、衝鋒槍威力齊發,而因為越來越多的傷亡老兵被越來越多的稚嫩新兵替代而戰鬥力每況愈下的日軍在炮火和空襲下則開始呈現潰不成軍的頹勢。
中日雙方在湘西會戰中的傷亡人數分別約為二萬一千和一萬二千。
湘西會戰的勝利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麵戰場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反攻。
蔣介石自以為對於國軍在抗戰中十戰八敗的弊病總結了十二個方麵的問題:“一是賭博;二是走私;三是運吸鴉片;四是勒索擾民;五是經營商業;六是加入幫會;七是軍官帶眷屬住在部隊附近;八是新兵毆打官長,中途嘩變;九是部隊接收新兵之弊病:士兵發生疾病而任意棄丟不顧,省出夥食費歸入接兵官私囊,強拉民眾充數,為防其逃跑,乃用繩索串縛,視同罪囚等;十是高級主官不到下層部隊;十一是部隊主官不能徹底監督命令之執行;十二是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