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萬卷書 行萬裏路

與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日關係溯源以及圍繞二戰前中日衝突的國際外交博弈(二)

(2023-10-13 19:02:05) 下一個

中日關係溯源以及圍繞二戰前中日衝突的國際外交博弈(二)

甲午戰爭及其後果

一八九四年春,因為官吏腐化和朝廷對農民狂征暴斂,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農民起義。李朝政府緊急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日本借機向朝鮮派兵,扶植起了一個親日傀儡政府,宣布廢除中朝間的一切商約。七月,日軍驅逐了屯駐牙山(在今首爾南約一百公裏處)的清軍,與此同時,日本海軍突襲在黃海上的中國艦隊,接著日本陸軍又進攻守衛平壤的清軍。由於準備不足,加上清王朝內部主和與主戰派互相掣肘幹擾,清軍在海上和陸上兩戰皆敗。

八月一日,日清雙方宣戰,中日甲午戰爭正式爆發。

黃海海戰

九月十七日的黃海海戰是甲午戰爭中最關鍵之戰。日軍出乎許多人意料的勝利使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進一步淪入受人欺辱的悲慘境地。

在黃海海戰中,一八八八年正式建軍的北洋水師有德製排水量超過七千二百噸的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九艘巡洋艦、兩艘炮艦和四艘魚雷艇。日軍聯合艦隊有巡洋艦八艘(最高噸位四千多)、舊式鐵甲艦兩艘、炮艦一艘和臨時代作巡洋艦的武裝商船一艘。在五個多小時的激戰中,北洋水師致遠、經遠、超勇和揚威四艘巡洋艦被擊沉,廣甲號巡洋艦在倉惶逃跑途中觸礁後被毀,來遠號受重傷,清軍官兵死傷千餘人。日本艦隊四艦受損,官兵死傷六百餘人。

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失敗的原因主要有:

1)備戰不足。一八九0年時,北洋水師艦隊總排水量為二萬七千噸,而日本海軍總排水量僅為一萬七千餘噸。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八千萬日元的百分之六十急起直追,大力發展海陸軍。從一八九三年起,明治天皇甚至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開銷中撥出三十萬日元,再從所有官員的俸祿裏扣取十分之一以補充造船費用,因此到一八九四年時,日本海軍艦隊的總排水量達到了七萬二千噸。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慈禧太後為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挪用海軍軍費八百多萬兩白銀重修頤和園(可買五艘半定遠艦),一八八九年光緒大婚又耗費了白銀五百萬兩。因為國庫空虛,再加上跟李鴻章的私怨,軍機大臣翁同龢在一八九一年決定三年裏不再向英、德采購軍艦。

2)艦艇和武器質量處於下風。日本的艦艇較為新式,航速快,且多數配置口徑稍小、但射速高得多的速射炮,其巡洋艦的總噸位更是遠超北洋水師。在戰鬥中北洋軍艦中彈遠多於日艦,日軍中彈最多的是赤城號炮艦,中彈三十發,餘艦中有七艘中彈僅為個位數。相比之下,北洋水師除濟遠號巡洋艦因先行逃跑而隻中彈十五發,其餘各艦中彈都在百發以上,鎮遠號、來遠號中彈至少二百發,被擊沉的各艦中彈更多。那充分體現了日軍艦艇快速靈活、火炮射速快捷的優點以及日本水兵的戰鬥技能和勇猛頑強。

3)軍艦長期缺乏維修保養,有英國海軍軍官曾評論說:“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鏽堆積,內則穢汙狼藉,業已無可駛用。”北洋水師還吃虧在因為軍費不足而缺乏彈藥(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就因為彈藥耗盡而過早失去作戰能力。政府撥給北洋水師的款子長期成了各方追逐的“唐僧肉”,連李鴻章的廚師的親戚也參與經手軍火采購,夥同洋商從中分肥。電影“甲午海戰”中有一組鏡頭:清軍水兵拆開炮彈的彈頭,發現炮筒裏全是沙子。影片以此顯示英國軍火商的黑心貪婪,那一則為清軍的失敗甩鍋,二則煽動觀眾的反帝情緒,其實當時有種操練彈(proof shot)就是隻填充黃沙或鐵砂而不是火藥的,其用處是在開炮時使用超大量的推進火藥以測試炮筒是否能承受一定的壓力,問題是它們不該混在炮彈中被誤提出倉庫上艦)。

4)將領素質低又互不買賬。北洋水師的提督丁汝昌出身陸軍,因受李鴻章的賞識而一再提拔,但他不善海戰。丁汝昌是淮人,海軍係統的高級將領如劉步蟾和林泰曾等人卻多為馬尾的福州船政學堂駕駛班早期的同窗(號稱福州幫),因此丁汝昌經常號令不行。福州幫中的大多數資格雖老,但是因為他們讀書時其實隻接受過簡單的英文、算法、測算、駕駛和槍炮操法等培訓,各方麵基礎都不很紮實。他們中的尖子曾在一八七七年春被清政府選派去倫敦的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進修,許多人卻因各種原因未能入學,僅上艦實習了一陣便結束了培訓。跟日軍聯合艦隊的指揮官們如伊東祐亨海軍中將、坪井航三海軍少將和東鄉平八郎大佐等人比較,他們的海戰指揮水平差距懸殊。至於那些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的人渣將領就不用說了。

5)水兵素質低。多年負責北洋海軍的組織、操練、演習和教育的本是擔任“副提督銜水師總監督”的英國海軍上校琅威理(W.M.Lang)。琅威理責任感強烈,職業操守無可挑剔,他治軍嚴明,辦事勤勉,在艦隊官兵中全力灌輸英國海軍的條令,威信很高。但在一八九0年因與水師的二把手、右總兵、定遠號管帶劉步蟾意見不合,得不到李鴻章的支持而憤然辭職。琅威理離開以後,代替他的洋教頭都是貪圖高薪而來的打醬油角色,北洋水師的軍紀明顯鬆弛,軍官喜歡帶著家眷住在岸上;軍士隨便上岸狎妓尋歡作樂;冬天在南方訓練時,香港上海的賭場裏動輒擠滿了水兵;有洋人甚至看到水兵在炮筒上晾曬衣服。

清軍水兵素質極差的一個典型例子是清軍的一艘魚雷艇在距離日艦西京丸號僅四十米處發射魚雷,竟然沒中目標。

6)運氣不佳。在旗艦定遠號艦橋上指揮的丁汝昌剛開戰就被艦上巨炮開火時造成的震動摔倒受輕傷,緊接著又被日本炮火打傷,他事先又沒有明確指定接班人,導致清軍失去指揮,隊形混亂,陷入各自為戰的局麵,還一度被日軍從兩麵夾擊,完全失去了戰場主動權。

因為逐漸天黑,日本聯合艦隊主動退出了戰場而沒有乘勝追擊。許多事後諸葛亮認為,如果多一個小時,北洋水師的那兩艘皮厚肉糙、但已經被打得千瘡百孔的主力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也難逃被擊沉海底的命運。

丁汝昌的結局

九月二十日,北洋艦隊剩餘的艦艇在旅順作初步修理後返回基地威海,鎮遠艦卻在入港時觸礁受傷,使得本已元氣大傷的北洋艦隊雪上加霜。

十一月二十一日,日軍攻陷旅順,隨即實施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殺。為執行李鴻章的“保船”政策,北洋海軍龜縮於威海衛基地,坐視日軍攻占旅順。丁汝昌因此成為替罪羊,被革去尚書銜,摘去頂戴,後又被革職,暫留本任。

在占領遼東半島以後,日軍又從成山角攻入山東半島,從內陸側後襲擊威海衛,清軍又敗。

十二月三十日,丁汝昌收到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佑亨寫給他的勸降書:

“大日本帝國海軍總司令官中將致書與大清國北洋水師提督丁軍門汝昌麾下:

時局之變,仆與閣下從事於疆場,抑何其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國事也,非私仇也。則仆與閣下友誼之溫,今猶如昨。仆之此書,豈徒為勸降清國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當局者迷,旁觀者審。今有人焉,於其進退之間,雖有國計身家兩全之策,而為目前公私諸務所蔽,惑於所見,則友人安得不以忠言直告,以發其三思乎?仆之瀆告閣下者,亦惟出於友誼,一片至誠,冀閣下三思。

清國海陸二軍,連戰連北之因,苟使虛心平氣以查之,不難立睹其致敗之由,以閣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審矣。至清國而有今日之敗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蓋其墨守常經,不通變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試,考試必由文藝,於是乎執政之大臣,當道之達憲,必由文藝以相升擢。文藝乃為顯榮之梯階耳,豈足濟夫實效?……

前三十載,我日本之國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於垂危者,度閣下之所深悉也。當此之時,我國實以急去舊治,因時製宜,更張新政,以為國可存立之一大要圖。今貴國亦不可不以去舊謀新為當務之急,亟從更張,苟其遵之,則國可相安;不然,豈能免於敗亡之數乎?

與我日本相戰,其必至於敗之局,殆不待龜卜而已定之久矣。既際此國運窮迫之時,臣子之為家邦致誠者,豈可徒向滔滔頹波委以一身,而即足雲報國也耶?以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裏,史冊疆域,炳然龐然,宇內最舊之國,使其中興隆治,皇圖永安,抑亦何難?

夫大廈之將傾,固非一木所能支。苟見勢不可為,時不雲利,即以全軍船艦權降與敵,而以國家興廢之端觀之,誠以些些小節,何足掛懷?仆於是乎指誓天日,敢請閣下暫遊日本。切願閣下蓄餘力,以待他日貴國中興之候,宣勞政績,以報國恩。閣下幸垂聽納焉。

貴國史冊所載,雪會稽之恥以成大誌之例甚多,固不待言。……閣下苟來日本,仆能保我天皇陛下大度優容。……第今日閣下之所宜決者,厥有二端:任夫貴國依然不悟,墨守常經,以躋於至否之極,而同歸於盡乎?亦或蓄留餘力,以為他日之計乎?

從來貴國軍人與敵軍往返書翰,大都以壯語豪言,互相酬答,或炫其強或蔽其弱,以為能事。仆之斯書,洵發於友誼之至誠,決非草草,請閣下垂察焉。倘幸容納鄙衷,則待複書賚臨。於實行方法,再為詳陳。

謹布上文。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

伊東祐亨 頓首”

但丁汝昌不為所動,他早已下定了以身許國的決心。

在威海的布防上,丁汝昌對陸軍的戰鬥力表示擔心,建議做好炸毀陸路海岸炮台的準備。敗軍之將出自好心的妄議被“清流”禦史們舉報,又成為他“通敵誤國”的罪證,朝廷下令將其交刑部治罪。

得劉步蟾等高級將領的通電請願和李鴻章的極力申辯,清廷命令待丁汝昌了結手頭事務後才解送刑部。丁汝昌也真的召集諸將,繼續籌商水陸戰守事宜。

一八九五年正月三十日,日軍進攻威海南幫炮台的製高點摩天嶺,丁汝昌率艦隊從海上用火力支援炮台守軍,擊斃日軍旅團長大寺安純,他是甲午戰爭中日軍陣亡的最高將領。

由於眾寡懸殊,威海陸路南北幫炮台相繼失守,劉公島遭海陸合圍,成為孤島。

此後,日本海陸兩軍配合,連日攻擊北洋艦隊。二月五日,日本魚雷艇夜間偷襲,定遠艦遭到重創,丁汝昌移督旗於鎮遠艦。二月七日,日軍艦艇四十餘艘排列於威海南口外,日本陸軍用陸路炮台的火炮向港內猛轟。清軍魚雷艇管帶王平策劃魚雷艇隊集體逃亡,劉公島形勢進一步惡化。

二月九日,丁汝昌登靖遠艦迎戰,擊傷兩艘日本軍艦,而靖遠艦也被日軍從陸上炮台發射的炮彈擊傷。

二月十二日晚,知道回天無力的丁汝昌服鴉片自盡。他臨死前將北洋海軍提督印截角作廢。

丁汝昌死後,其手下軍官與日方簽訂了《威海降約》。李鴻章經營多年、曾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至此全軍覆沒。

此後,光緒帝下旨將丁汝昌“籍沒家產”,不許下葬。丁汝昌的子孫輩被迫流落異鄉。直至宣統二年(一九一0年),清廷才為丁汝昌平反昭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hbyzy 回複 悄悄話 標題裏用衝突一詞不妥,中日那時不是衝突,是日本人呢野心勃發下的侵略前期試探和挑釁
ahhhh 回複 悄悄話 這裏有些不準確:東鄉等在英國,進入的是民用船隻學校,沒進入海軍官校。海戰會輸,其實就是清朝從上到下沒有一致的決心和視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