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萬卷書 行萬裏路

與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共黨史學習筆記(十三)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

(2021-10-03 01:02:30) 下一個

 中共黨史學習筆記(十三)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

 

本節要點:

1)毛澤東帶何叔衡同行參加中共一大,而不是夏曦、易禮容等人精,可見兩人忘年交情之深。

2)何叔衡是博古中央的受害者。

何叔衡(一八七六-一九三五)出生於湖南省寧鄉縣沙田一小康農家,年少時斷斷續續讀了八年私塾。

一八九二年,何叔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不識文墨、但通情達理的袁少娥為妻。

一九0二年,二十六歲的何叔衡考上秀才,隨後在鄉下教了五年私塾。

一九0九年,何叔衡在寧鄉縣雲山學校教文史。

一九一三年,三十七歲的何叔衡報名求學於湖南省立第四師範(次年並入省立一師),他對負責招生的人表示,自己長時間處在孤陋寡聞的地方,不知道外麵辦學的風氣已經如此高漲,得知消息之後就急切趕來,希望能夠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作為當時學校裏年紀最大的學生,他的出現一時引起了不小的喧嘩。在校期間,他與毛澤東和蔡和森結為忘年交。結業後何叔衡在長沙楚怡小學堂和第一師範附小任教。

一九一八年,何叔衡與毛澤東、肖瑜和蔡和森等發起成立新民學會,曾任執行委員長。在五四運動中,新民學會是湖南反帝反封建運動的領導核心。

一九二0年,何叔衡積極支持毛澤東發起的“驅張(敬堯)運動”,還慷慨解囊資助毛澤東辦文化書社。同年,他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和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有人形容毛澤東和何叔衡之間的友誼是:“毛潤之所謀,何胡子所趨;何胡子所斷,毛潤之所讚”。何叔衡還曾被湖南省教委委派為省通俗教育館館長,並主辦《湖南通俗報》。

何叔衡是中共一大最年長的代表。在十三名代表中,超過三十歲的僅三人:三十一歲的李達、三十五歲的董必武和四十五歲的何叔衡。當時陳獨秀四十二歲,而李大釗才三十二歲。在一大代表中,何叔衡是愛穿長衫、讀線裝書的舊式學究模樣,“常常張開大嘴,說話表情都很吃力,對馬克思主義懂得最少,但顯出一股誠實和熱情的勁兒”。何叔衡為人真誠,與人談話時動情處常常就會哭起來。毛澤東說過:“何胡子是一條牛,是一堆感情。”

一九二一年八月,何叔衡協助毛澤東利用船山學社的社址創辦湖南自修大學。十月,他參與組建中共湖南支部,任支部委員。自修大學被軍閥查封後,何叔衡又組建了湘江學校並任校長。

一九二二年,何叔衡任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委員。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何叔衡曾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和監察委員、湖南省法院陪審員、懲治土豪劣紳特別法庭成員和《湖南民報》館館長等職。

一九二七年馬日事變以後,何叔衡前往上海轉入地下,與謝覺哉和徐特立等創辦中共印刷機構聚成印刷公司,並任經理。

一九二八年一月,何叔衡和幾個同夥奉命在一個工人區的街頭活動(如在工廠上工或放工時混在人群中突然喊幾句“打倒國民黨”、“擁護蘇維埃”之類的口號,或散發傳單、塗寫標語等)時被捕而解往捕房。警察看他的模樣,以為誤抓了個老學究,他也順水推舟跟審訊他的警察胡扯了一通孔夫子的“之乎者也”,就被放了出來。他趕緊找到李維漢,要求快設法去營救其他被捕的人。李維漢和當時在場的張國燾馬上感覺不對,懷疑他如此輕易被釋放,很可能是警察在“放線釣魚”,而缺乏經驗的何叔衡根本沒有把握判斷身後有沒有跟蹤的人。實際上他果然帶來了“尾巴”,結果害得李維漢和張國燾費了很大的勁才擺脫了敵人的陷阱。

六月,何叔衡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九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在專為大齡學員辦的特別班學習。

一九三0年七月,從蘇聯學習回國後,何叔衡在上海負責全國互濟會工作,組織營救被捕的中共黨員,以及將已暴露身份的同誌輸送到蘇區。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何叔衡化裝成富商,經香港、廣東和閩西進入中央蘇區後,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並先後擔任臨時中央政府農工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部代部長、臨時最高法庭主席、工農監察部部長和教育委員會委員兼蘇維埃政府幹部訓練班主任等職。何叔衡兢兢業業,工作時總是隨時背著三件寶:他自己設計、請人縫製的袋中有袋的布袋子;因視力差、所以夜間行路不可或缺的手電筒以及無事不記的記事簿。

一九三三年初,中共臨時政治局從上海遷入蘇區。後不久,因為在他分管的監察司法領域裏采取審慎穩妥的方針,反對用簡單化、死刑化代替司法公正的裁決,何叔衡在六、七月間被指控執行了“羅明路線”、犯有嚴重的右傾錯誤。九月三日,《紅色中華》報點名何叔衡是“拿法律觀念來代替殘酷的階級鬥爭”,十一月,他被撤銷全部職務。

一九三四年十月,紅軍開始長征,年近花甲的何叔衡被留下,盡管他積極爭取參加,還連夜編織了兩雙草鞋。

一九三五年二月,由於蘇區形勢日益嚴峻,何叔衡與病弱的瞿秋白和項英的懷孕的妻子張亮等被轉移去閩西。二十四日淩晨,在他們走到長汀水口鎮附近時,被當地的國民黨保安團發現。何叔衡犧牲,時年五十九歲。

關於何叔衡是如何犧牲的,先後有六種說法:1)被俘後拒辱被殺;2)被包圍後用手槍自殺;3)墜崖犧牲;4)墜崖同時遭槍擊而死;5)拒捕被打死;6)被國民黨福建地方保安十四團特務連代理連長曾起與一個名叫熊輝的傳令兵槍殺。

“被俘後拒辱被殺”與“被包圍手槍自擊”這兩種說法源自何叔衡的生前好友謝覺哉一九四二年在延安的《解放日報》上發表的題為《憶叔衡同誌》的文章,文中寫道:叔衡同誌犧牲……有兩說:一說“叔衡同誌被俘,在瑞金到汀州道上,叔衡同誌反抗虎狼士兵的侮辱,不肯走,被殺死。”一說“被包圍在山上,圍者逼近了,特務員拖他走,叔衡同誌說:‘我不能走了,我為蘇維埃流最後一滴血!掏出手槍自擊而死’。”

“墜崖犧牲”的說法也源自謝覺哉。一九五二年《憶叔衡同誌》一文被輯入《湖南革命烈士傳》一書,謝覺哉為此寫了一個《補記》,文中說:關於叔衡同誌殉難情況,現已查清楚。鄧子恢同誌說:“一九三五年二月底,我們——叔衡、秋白、子恢……被送出封鎖線,護送隊長某,非本地人,不熟地形,夜裏走,天將曉,入一村莊休息,正在煮飯,被敵人發現,三路包圍來,知不能敵,上山逃。秋白及幾個女的,坐擔架,不能走,藏在樹林裏,被搜捕了。叔衡同誌初尚能鼓起勇氣走。後來走不動了,麵色全白,說:‘子恢!槍殺我吧!我不能走了,我為蘇維埃流最後一滴血。’我要特務員架著他走。走至一大懸崖處,叔衡抓特務員的槍要自殺,特務員護槍,手一鬆,叔衡同誌趁勢向崖下一躍,墜崖犧牲了(文革中何叔衡竟曾因此被斥為自殺從而等於叛黨!)。”

“墜崖同時遭槍擊而死”的說法源自鄧子恢的另一個回憶,鄧子恢說,突圍中,何叔衡同誌跑不動,舉槍自殺,未死;墜崖時又遭敵機槍射擊,中彈,壯烈犧牲,即墜崖同時遭槍擊而死。

“拒捕被打死”的說法源自蕭三在《毛澤東青少年時代》一書中記述:“何叔衡被反革命逮捕,他拒捕被打死。”

一九六二年四月,福建當地公安機關對直接參與當年抓捕的國民黨保安十四團第二大隊隊長李玉進行審訊,李玉供稱:據特務連士兵說,曾起(該團特務連代理連長)當時帶一個傳令兵在山腳下發現一個老頭,先搜他的身,發現有鈔票,將鈔票拿去已離開幾步要走,但一會回頭去,把那個老頭槍斃殺害。

這個老頭指的就是何叔衡,據當時知情的人說,何叔衡一行從江西出發時,每人發港幣一百元,五個人的港幣集中由何叔衡保管,曾起與傳令兵將何叔衡身上的款搜去後,恐怕別人知道此事,就起意殺人滅口,然後把搜到的款分掉。

何叔衡妻子袁少娥,育有二子(夭折)和三女:何實懿、何實山和何實嗣。

 

 

中共一大代表毛澤東(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