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史學習筆記(十九)
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
本節要點:
1)王盡美是中共早期的工運領導人之一。
2)王盡美是最早去世的中共一大代表。
王盡美(一八九八-一九二五)出生於山東莒縣枳溝鎮大北杏村一佃農家庭,他是遺腹子,原名王瑞俊,參加一大後改名,意為“貧富階級見疆場,盡美盡善唯解放”。因為耳朵較大,小名“王大耳”。
王盡美自小聰明好學,但家貧如洗而上不起學,隻能偷聽私塾先生的講課,不料因此被挑中先後當了村裏兩戶富家子弟的陪讀書僮。接著他在本族親人的資助下考上本村開辦的初級小學,以後又考上高小,直到畢業回家務農。
一九一八年,王盡美考入免費的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預科班,次年升入本科,其間廣泛閱讀了大量進步刊物。
一九一九年,王盡美積極投入五四運動,為山東大專中學學生聯合會負責人之一,並在活動中認識了鄧恩銘,兩人很快成為摯友。羅章龍曾誇獎五四運動中的王盡美:“盡美獨著論投山東各報,力辟謬論,分析世界政治,條理密察,陳義正確,山東輿論界空氣為之一變。”
五四運動迫使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但是各地查禁的日貨,往往卻最終被城鎮上的鄉紳貪汙,所以抵製日貨沒能堅持到底,各種救國團體也都分裂或夭折了。這一度讓滿懷激情投身運動的王盡美十分苦悶,迫使他重新思考和尋找改造社會的新路。
同年年底,王盡美作為山東學生會代表到北京院校串聯,其間接觸到了李大釗等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於是很快接受並信仰了馬克思主義,盡管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不甚深入。
一九二0年三月,王盡美成為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外埠通訊會員。同年秋,他與鄧恩銘等人發起成立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半月刊,積極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勵新學會是山東最早的學運組織,成員有二十多人,他們的共性是不滿現實:不滿學校的讀死書以及校方的高壓政策,不滿專製腐敗的北洋軍閥統治下的黑暗政治,不滿社會的不平等無自由。年底,王盡美和鄧恩銘等又成立了濟南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一九二一年春,王盡美與鄧恩銘發起創建濟南共產黨支部。七月,他們同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毛澤東對王盡美的印象是:“耳朵大,長方臉,細高挑,說話沉著大方,很有口才”。
回到一師後,因為在學校的壁報欄上發表一篇題為《飯碗問題》的文章抨擊教育製度的腐朽和教師的顢頇,王盡美被開除學籍,他就此脫離了學生生活,成為一個職業革命家。他在擔任中共山東區支部書記時,年僅二十三歲。
一九二二年一月,王盡美與鄧恩銘等六人作為山東的中共及其它進步組織的代表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接見。會後,王盡美和其他代表留在蘇俄參觀學習近半年。
六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分部成立,王盡美任主任,並創辦了分部的機關刊物《山東勞動周報》。
七月,王盡美在上海出席中共二大。會後與鄧中夏一起負責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工作,參與了製定《勞動法大綱》。
十一月,王盡美在山海關領導建立中共黨組織,並先後參與領導了京奉鐵路山海關鋼鐵廠工人罷工、秦皇島碼頭工人罷工和開灤五礦工人大罷工。
一九二三年二月,王盡美在山海關被逮捕,獲釋後回到山東。十月,他遵照中共的指示,以個人身份加入了國民黨。
一九二四年一月,王盡美赴廣州參加國民黨一大。
十一月,王盡美就任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
年底,他受到孫中山接見,並被委派為國民會議宣傳員特派員,在山東宣傳和籌備召開國民會議。
一九二五年一月,王盡美赴上海出席中共四大。
二月,他抱病組織青島國民會議促成會,同時與鄧恩銘共同領導膠濟鐵路工人罷工。
三月初,他去北京參加國民會議促進會全國代表大會,並參加了孫中山的葬禮。
四月,王盡美在青島與鄧恩銘一起領導青島紗廠工人第一次聯合大罷工。
八月,王盡美因肺結核醫治無效,離世於青島,時年二十七歲。逝世前,他在病床上請青島中共黨組織負責人記錄其口述遺囑:“全體同誌要好好工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鬥到底!”並在過目後按下了手印。王盡美是最早離世的中共一大代表。
王盡美多才多藝,既嫻於絲竹樂(尤擅長吹笙和彈三弦),也是丹青好手,更愛賦詩填詞作歌譜曲。
王盡美妻子姓名不詳,育有二子:王乃征和王乃恩。
中共黨史學習筆記(二十)
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