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夷地也能聚同胞,而且每一次同胞相聚,還都能碰見山東人。可見,我們山東人的腳也是夠野的。
山東是個好地方,山東發達得早。當然比起河南來,我們還是要謙虛一下,誰叫我們後來而居上呢?
齊魯大地,物華天寶,這個大家都知道。可是還有一段小小的曆史,不一定人人清楚。齊、魯最早建國並不在山東。周武王的一次封建,把周公封在魯,大約在河南魯山;把薑太公封在齊,靠近南陽附近,都是在河南。武王死後,周公攝政,管叔蔡叔造反,周公的平叛大軍向東直殺到大海邊。叛亂平息後,成王實行了二次封建,才把周公的孩子封在曲阜,把太公的子孫封在如今山東的臨淄,大概也是因為山東實在是塊膏腴之地吧。這兩家連國名一起都帶了過去,就有了後來的齊、魯輝煌。
山東地方富庶,自然就文化發達。孔子一家從宋國移民魯國,想必也是反複考量以後才下的決心。當時周室衰微,禮崩樂壞,而“周禮盡存於魯”;齊國就更有創造性,齊桓公(田齊)在稷下立學宮,開出一個大大的論壇,引得天下儒墨道法醫工農兵各門各派紛紛聚集,連孟軻荀卿淳於髡這些掌門老大都帶著成百上千的徒子徒孫滾滾而來。一時間老大們猛拍磚,小弟們狂頂帖,創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繁花似錦的燦爛光景。
山東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難免就人口眾多,眾多的人口難免就要往外跑。我爺爺說,我們家祖上就是在唐朝去雲南靖邊的官軍,戰後就地轉業的。一直到明朝,不知道為什麽又回流了。我想不外乎是貪圖富裕吧。那些都是傳說。其實,富裕地方的人成群結隊向外跑,往往都不是因為什麽好事情。現在知道的較早的山東人大舉外逃,是北宋南遷時避亂的難民潮,像李清照趙明成這些人。不過辛棄疾他們不一樣,他們是南下勤王的。但是不管怎麽樣,既然皇上都回不去了,大家也隻好在南方住下來。
充滿希望的移民潮也是有過的,就是一百多年以前的“闖關東”了。滿清從建州衛起家,占領全中國,勢雖大而心實虛,始終防備有朝一日被漢人所推翻。所以,清庭將滿洲劃為禁區,以期萬不得已時還可以退出關外。他們不準關內人出關,連商業旅行也嚴格限製,以致關外在經濟、文化和人口的發展上嚴重滯後於全國的發展水平。因此,當光緒末年,清庭不得不開放禁令的時候,飽受戰亂之苦的山東、河北人民便大舉湧向關外,尋找機會建設自己理想中的家園。他們在給東北帶來關內先進的文化、農耕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的同時發現,東北這個地方很奇怪呀,“大餅像鍋蓋,皮襖毛朝外,大閨女擎著旱煙袋,養活個孩子吊起來。”
最近的一次山東人大規模向南移民,可就是興高采烈的了。像滿清入關一樣,這一次他們是占領者。一九四九年的初夏,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夾雜著回鄉的新四軍官兵和遠征的山東好漢突破國軍的長江防線,十兵團直搗福建,九兵團進占上海,八兵團防守蘇南,七兵團經略浙江。這一次他們沒有帶來先進的文化和農耕技術,但是他們還是推動了南北方的文化融合。不過這種文化融合的開始卻是挺幽默的。當七兵團的山東漢子們渡過錢塘江,他們發現,喝!原來南方也很奇怪啊,“單磚壘牆牆不倒,稻草拴豬豬不跑,生人進家狗不咬,閨女走了娘不找。”
不過又過了那麽多年,這些山東人的後代,都已經融進了南蠻子的人群裏,幾乎看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