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國殤》首映禮

(2010-09-09 06:55:28) 下一個

繼中國遠征軍的相關記錄片引起人們的注意,以及鬧得沸沸揚揚的某某感謝侵略的嘴官司之後,《國殤》來得正是時候。“正麵戰場抗戰紀實”,這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曆史的絕好機會,我一定要去看。在免費索票無果之後,我還爭取要去當義工,也被婉拒。據說要的是身體強壯的,能推動輪椅的。實際上我在現場沒看到一個坐輪椅的老兵,也沒那個義工去攙扶老兵,老兵們都是自己走進會場的,當然這都是後話。好在最後說,可以去現場坐加座。

為了坐加座,我不得不8點半出門,怕人潮洶湧,沒有地方。給的地址是銅鑼灣地鐵出來坐69X。但我被香港的地鐵慣壞了,我以為搞首映禮的數碼港是個出了地鐵站,走幾步就可以到的商場。15分鍾馬,不過是在市區兜來兜去的時機。等到了銅鑼灣站,發現沒一個出口寫著數碼港。我惱羞成怒,跑去問職員,對方在地圖上給我畫了長長的線,讓我到線的終點坐小巴。我才發現問題嚴重,且我根本沒有方向感。那也得找啊。問了無數路人,半個鍾頭過去了。我已經絕望,想去打車,15分鍾嘛。這時一抬頭,好像走對了方向,又堅持了一下,看見了長隊等車的人。哈,去數碼港。等了半天,人多了十幾個,車卻沒有來的意思。我又想放棄了,但一回頭,剛才路邊的數輛出租,如今一輛不剩了,隻好硬著頭皮再等。車總算來了,我看著車鑽出了鬧市,海洋公園過去了,墳場過去了,香港警察學院過去了,還在往山裏開去,沿途人煙罕至。不僅暗自慶幸沒有打車。等到在山裏繞夠了,一片豪宅驚現眼前,旁邊路牌上標:貝沙灣。背山麵海,海光山色,端的是豪宅。古天樂哥哥的豪宅似乎就在附近。路邊頂著烈日等車的女人臉色黝黑,顯然菲傭。感情數碼港是這麽個荒郊野外的豪宅所在。

找到電影院,人寥寥可數。我看有人直接領票,無人查看,就去說我是來當義工的雲雲,一個工作人員拿著表給我挑位,還問我覺得如何。有就行啊,咱不挑剔。趕緊進去霸位。我一路狂趕,到地方是10點。電影11點才開畫。此時人很少,查票的人都沒。等我坐下沒多久,就有人查票了,而來得除了老兵,好像都有票的樣子。不僅又慶幸了一下。我錯估了形勢,除了各學校得到贈票的同學,向我這樣自己搭車過來的人實在不多。我霸的位置,比同學們的位置都好。

現場的人不多,感覺組織略有混亂。我覺得係上搞個會議, 都比他們組織的有序。老兵們來了,他們很好認。穿著黃色馬甲,上書榮什麽聯誼會(記不清了),還得從右往左讀,胸前青天白日滿地紅。有女成員,戴美式軍帽樣子的藍布帽,也是國會,國旗的。據說他們今天本來要穿軍裝的,但有人反對,未果。

過了一會,主持人宣布要開畫了,讓大家歡迎老兵。老兵們不是早就來了嗎?我正疑惑。看見幾竿旗在入門口樹了起來,除了青天白日,還有黃埔同學會的會期,以及老兵聯誼會的旗。

老兵們舉著旗昂首走進會場,原來老兵分了兩批,這是後一批。後來我才知道,今天來的,都是在香港的抗日老兵。龍應台筆下調景嶺的不落的國旗,估計就是他們的旗幟。

看著他們衰老的麵龐,和人氣並不爆棚的會場,想想屋外荒涼的環境,我讀出了兩個詞,邊緣和憋屈。而隻要他們還打這旗,邊緣和憋屈就將繼續。

電影終於開始了,開頭的閃電和黑色影像記錄的南京受降儀式,很嚴肅,充滿了複仇的快感。疑問也來了,到底有幾個受降儀式阿?那個更牛,更算數?密蘇裏上的,芷江的,南京的?

電影從盧溝橋事變開始,一開頭就從77事變之說並不確切來指出,曆史之需要還原和不容被謊言抹殺。“國軍被打得遍體鱗傷,卻被指為不抗日”。“摸摸良心,講句真話,那麽難嗎?”這句頗悲憤地訴說基本就是全片的基調了。電影用地圖和圖標推演,演示當時的戰略部署。用老兵采訪,補上個人的感受。圖標上,藍色是國軍,紅色是日軍,這種色彩和對於戰鬥序列的代號讓我又混亂了一會,半天才習慣。對於戰鬥的敘述,非常清楚,也確實讓我對於77以後的戰場形勢有個全新的認識。至於,平型關的具體評價這些,網上早就爭了很久,我不覺得有任何意外。曆史的圖片,讓大家對於中國當時的窮,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對於那些曾經拋灑熱血的抗日將士,對於他們付出的犧牲,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大家都知道那是正麵戰場,但是一些曆史數據,和事實,還是被忽略掉了。從手縫裏漏了出去的,今天要把他撿回來,給與正確的評價。我今天才知道劉湘死在抗日戰場上,收租院裏當然不會有這一筆。

但看完全片,我還是有點失望的。製作水準不僅在《探索發現之中國遠征軍》之下,也在鳳凰係列的中國遠征軍之下。鳳凰的雖然有時曆史事實不夠宏觀,不能起全盤把握的作用,但還至少有老兵的血淚,夠煽情。探索發現,製作精良,宏觀和微觀緊密結合,曆史和評價水。。交融。從我方,到日本,從學者到老兵,從正史,到筆記回憶錄,都有運用,從為什麽要打,到當時的戰場景象,都能有力的還原,還有點小八卦,比如黃仁宇的稿費,以及我最喜歡的那段,“軍中每日學習印度語。。。”《國殤》重在對曆史事實的還原,主要是回憶錄和曆史影像,微觀層麵靠老兵口述。但全片缺了一環,就是評價。全片強調的是將士不怕死的敢死精神和無畏的犧牲,這點的確給人印象深刻:一筆筆傷亡數字,一個個高級將領陣亡。但是對於戰略,戰鬥的評價,總覺得弱了點。老兵采訪也說,某一仗打得好。那為什麽好,沒有總結。打得不好的,更無反省。難道戰術上毫無總結的價值嗎?戰略上到底有無失察之處呢?還有對於個人的評價,也被省略掉了。傅作義帶著兵在華北退卻,一筆帶過。唐生智從南京跑掉,是一句“稱病在床”,“離城而去”所能輕鬆抹過去的嗎?普通將士拋卻頭顱的犧牲是為了國家民族,不是該負擔責任的人掩蓋自己責任的遮羞布。英勇的沒有額外褒獎,該負責任的不加以斥責,這也是對犧牲者的不公平。犧牲,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尊重。但具體戰術、戰略的總結和檢討,也絕不可少。探索發現係列,就把勝利的經驗和失敗教訓總結的很好,清清楚楚。

 評價偏弱的另一表現就是沒有引入史學家,軍事研究者的評價和采訪。事實是事實,評價主要靠畫外音。畫外音的局限是明顯的,就是不夠生動。史學家們一個一個都口才極佳,深諳什麽能抓住讀者注意,用詞一針見血。說到激動處,激情澎湃,是畫外音所不及的。

 電影今天放的是DVD版。隻放了上集,到南京大屠殺結束。據說電視版有40集,期待著,並希望那個版本有更全麵的資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isskuhn 回複 悄悄話 鞭辟入裏啊!!

除了前麵非常典型的路癡症状外,後麵的对比分析與影片点评都非常到位,连我这个没看的人都有些些期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