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和美國媽媽討論《虎媽戰歌》

(2011-05-26 20:26:54) 下一個

當媒體的喧囂慢慢地遠去,網上的熱議漸漸地冷卻,塵埃落定,讓我們心平氣和地談談虎媽蔡美兒和她的書《虎媽戰歌》。

和很多中國裔在美國的媽媽一樣,剛看到《華爾街日報》上蔡美兒那篇題為“為什麽中國媽媽更優秀”的文章,我當時也挺激動的,覺得這真是對我們中國母親的侮辱,盡管我得承認我周圍有不少類似虎媽的中國媽媽。我把文章給兒子看,兒子馬上說xx的媽媽就是個虎媽啊。可見,虎媽在中國媽媽中是有代表性的。但是,看到這個挑釁性的標題,文中摘選的刺激性的片段,我得說很少有類似虎媽的中國媽媽走得這麽極端,尤其是在國內、國外的中國母親都在反思我們東方注重成績的傳統教育對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的壓抑和損害時。

冷靜下來,想想,這很有可能是媒體的炒作,在中美實力較量的大環境中刺激西方讀者,吸引人的注意力,炒作報紙,炒作書籍。帶著這樣的懷疑,我決定:一,不買這本書,等著圖書館有了借來看,拒絕被他們炒作;二,等我看完書才寫出自己的看法,不能被這種斷章取義的煽動所左右,這樣對蔡美兒也公平些。

巧的是,我的女友虹第一時間買了這本書,所以,我就不用等圖書館,先睹為快了。更巧的是,意外地發現孩子的鋼琴老師辛西婭,一個孩子都上了大學的美國媽媽也在讀《虎媽戰歌》,一問,還是兒子同學的媽媽珊潤借她讀的。珊潤這個美國媽媽,她的孩子不僅和我的孩子同習一個鋼琴老師,她的大兒子和我兒子在小學同班過,兩個孩子曾經一起練習過四手弾一個鋼琴曲,所以我和珊潤熟悉。

看到我們對這本書,這個話題都有興趣,在簡短的對話後,我們三個媽媽更是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了更深入的討論。

下麵是我們三人對話的摘要:

大有莊人 - 做為一個中國媽媽,我覺得虎媽懲罰孩子的方法太過分了,尤其是她津津樂道在“爬梯”上當著別人的麵稱她的女兒是“垃圾” 的場麵(這場麵,對中國家長來說也許並不陌生)。我不認為這樣當眾羞辱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任何正麵的影響,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沒有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尊重。

但是,她所強調的超出一般的艱苦訓練是無數亞裔孩子在學業上成功的關鍵。像很多亞裔在初中七年級時被挑選參加美國入大學的考試,有些人取得2000分(2400分是滿分)甚至更高的成績,連學校的老師都認為這些孩子是天才,但我知道這些孩子在父母的監督指導下比別的孩子多付出了多少時間和辛苦,他們的成就是可以複製的。

對我來說,在教育孩子上,我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線。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快樂地享受童年,就如哈佛前校長在一次學術會上和蔡美兒爭論時說的“每個人都隻有這麽一個童年,無憂無慮,沒有時間概念…”我自己盡管在中國長大,父母都是老師,但我有個很快樂的童年。我的父母從未像我今天督促我的孩子這樣督促我的學習,不過,我在學校裏被老師督促得很緊。今天,我們在家裏的努力是多少補償孩子在學校裏應該做的功課。對比其他中國媽媽,我對孩子的要求要放鬆很多,從蔡美兒的《虎媽戰歌》中,我更是意識到這一點。

蔡美兒強調,大多數人沒有讀出她在書中的自嘲,這一點,我的確沒有讀出來。

珊潤 - 很可笑的是我在為虎媽辯護而你更傾向於批評她。這讓我想,為什麽會是這樣?我想是因為我希望我的血管中流有1/4老虎的血液。我多希望我知道怎樣在學業上對我的孩子們要求更嚴格些。我盡職地督促我的孩子們並鼓勵他們盡他們最大的努力,但我還是經常對他們的成績和努力程度感到失望。我懲罰他們,剝奪他們看電視、打遊戲的權力,但我無法讓他們真正關心他們的成績。我的兩個孩子基本上都得A或者B,但這是因為我付出很多勞動,我的父母從未在我身上花這麽多時間。我著魔地在網上收集各種各樣的教育孩子的信息,我找他們的老師談話,但我還是感覺到如果不是我在緊盯著他們,他們隻會是得C或者D的學生。我覺得是我把他們“拖”到好的成績上。這一點,好像虎媽找到了怎麽讓她的孩子害怕她、尊重她的訣竅,而我沒有,我非常想知道她是怎麽做到這點的。

不過,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鼓勵我的孩子們獨立思考,對人友好相處,充滿活力,有創意。我總是問他們:“你覺得應該怎麽做?”,“你認為應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我確實觀察到如果他們對某件事很有興趣,他們會全身心地投入。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不那麽擔心他們的成績,因為我完全相信如果他們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他們不會懶惰的。

那麽,我是否能魚和熊掌兼得,既讓他們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又能專心學習呢? 我不知道。我一直在開玩笑地說如果我能從頭再來,我會更強調讓他們多做作業少玩。

我要求他們學鋼琴的目的是因為我知道我對他們的愛不能保證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成功幸福。他們必須有紮實、真正的技能。我了解他們的個性很好動,所以我希望能用鋼琴這個需要專注的活動來平衡他們男孩子的性格。我希望他們能夠懂得盡管他們可能不喜歡某件事,但如果他們付出努力,他們一樣可以成功。每當我看到他們做事感到吃力時,我都會用鋼琴課來舉例子。我會說:“記得你第一次學習彈奏小奏鳴曲嗎?你花了多長時間?不要因為你不能輕易地做成一件事就認為你根本做不到!”

珊潤 - 你們倆(大有莊人和辛西婭)都知道我真的是特別喜歡這本書。蔡美兒直率、坦誠地寫出發生在她家中的真實事情讓我讀起來覺得是種樂趣。我一直在想怎麽可能有這麽多中國家長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我總覺得不可能全是基因決定的。我非常想知道在這些中國家庭裏是種什麽樣的親子關係和家庭動力在起作用,蔡美兒的書給了我答案。我很喜歡她盡力、不遮醜地把家中真實的事情講出來。每個家庭都不是完美的,尤其在培養孩子上。我們對孩子理解不夠;督促他們過了頭;沒有盡力督促他們;等等,等等,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有那麽多的錯誤和隱患要避免。當我想到虎媽,想到她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對成就的專注,我開始思考我們是否可以對孩子有極高的期待,同時也能給孩子成長為一個平衡發展的人所需要的愛。在我看來,蔡美兒正這樣做著。當露露(蔡美兒的小女兒)反叛時,最終蔡美兒改變了自己的作法讓露露去打網球。她的大女兒似乎在他們家裏成長得很好,很優秀。看看那些在體育、音樂和表演上少年天才們,他們的背後都有家長的全力督促。有時,家長的夢想也成為了孩子的夢想,這是最理想的結果;當家長的夢想和孩子的有異,就像露露的情況,事情可能會變得非常糟糕。盡管蔡美兒自己很不情願,她的判斷也更好些,她還是控製住了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孩子的平衡點。

在書的結尾,當媽媽(蔡美兒)和女兒討論用什麽做書名時,她們想出像“完美的孩子,食肉的惡魔”這樣的標題。我感覺如果這兩個女孩和媽媽沒有融洽的關係,她們不可能這樣輕鬆地調笑,起這樣可笑的書名。

我成長於一個充滿嘲諷的家庭,我自己也有種幹巴巴的幽默。我的孩子並不欣賞我的譏諷,他們常常對我說別這麽幹 - 尤其是在我教訓他們的時候。我在蔡美兒身上也看到這種性格,我看她的書的時候常常笑出聲來。我覺得書中最逗的地方是當蔡美兒和她丈夫傑德爭吵時,她說:“那麽你對我們的狗有什麽期待?!”(在書中,蔡美兒積極地上網查詢她養的狗的智商,希望能訓練她的狗完成別的狗做不到的技巧)

總而言之,我覺得蔡美兒是在做她認為一個母親該做的。她隻是做她真實的自己,我不認為她毀了她的孩子們。但同樣的做法用到別的孩子身上可能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了。

辛西婭 - 從個人角度來講,我覺得生命不僅僅是一個目的地,而更是一個旅程。如果這個旅程充滿了呐喊和尖叫(蔡美兒在書中多次提到她的家裏經常是她吼孩子的聲音),家裏沒有片刻安寧,那麽孩子的記憶將會充滿了尖叫和失控的感覺。這些都會在今後的生活中引出很多心理上的問題。顯而易見,蔡美兒的孩子們從沒感到她們自己能夠掌控她們自己的生活和目標,因為她們不得不按照她們媽媽說的做,隻是最近她的小女兒才被允許去上她自己喜歡的網球課。盡管蔡美兒書中描寫最終她和女兒們有融洽的關係(起書名的開心一刻),我認為在內心深處,她的女兒對小時候媽媽這麽苛刻地控製她們是懷有很多怨恨的。

與此同時,孩子並不知道什麽是好,什麽是壞。如果完全由著他們,那隻能是自我毀滅。所以,我們必須引導他們,有時甚至可以用打他們來威脅一下(當然,我這是開玩笑)。是對孩子過於嚴厲還是盡力督促孩子成功,這的確是一個很微妙、難以掌握的平衡。有多少家長對我說過:“我多希望我媽媽當年不讓我放棄鋼琴課!”

我對蔡美兒自始至終都把她孩子的未來放在第一位很欽佩,顯而易見她也很愛她的女兒,我很高興地讀到她最終還是明白了她在養育孩子上犯的錯誤。蔡美兒有兩個超乎尋常成功的孩子,但是我總在想,這種成功是需要一個代價來換取的,而這個代價是我們大多數人不願意付出的。

大有莊人 - 珊潤,我沒想到華裔家庭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功對你來說是個迷。盡管我現在生活在美國,但我周圍到處可見為孩子的學習和成功一心一意努力的華裔媽媽、華裔爸爸。對此,我是習以為常。

如果從這點來說,蔡美兒確實坦誠地寫出為什麽亞裔孩子在學業上成功。訣竅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並不是因為亞裔孩子都是天才。另一方麵,蔡美兒也寫出亞裔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奉獻。孩子們的成功也是家長付出時間、精力並且嚴於律己的結果。希拉裏曾經說過“養育孩子需要整個村莊的努力”。對我來說,我知道,至少,把孩子撫養成人是整個家庭的努力。

從這點來說,我們並沒有做得很好。主要是因為我們不想讓孩子失去童年的快樂,更重要的是,我們覺得這樣督促孩子取得成績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陷:孩子缺乏創造力和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及精神。

盡管美國的教育係統明顯有很多問題,美國的媽媽還是應該對其感到自豪。在這個國家裏,產生了這麽多的新科技 (舉幾個例子:電腦、無數的電腦軟件、互聯網),出了這麽多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你們大概不知道多少在中國和在美國的中國媽媽不同意蔡美兒的育兒之道,很多人甚至對她自稱代表中國媽媽而憤怒,這是因為很多中國媽媽正在反思亞洲教育係統的弊病。達到一定的目標,這個係統訓練出很多極端優秀的學生。但是我們少有開拓精神的企業家,少有發明家,而這些美國的教育係統卻是大量產出的。能考上一個著名的大學不應該是終極目標,唯一的目標(這點,蔡美兒已經做到,她的大女兒被哈佛和耶魯同時錄取)。我們更應該期望和培養我們的孩子在大學畢業後依然成功,而且快樂。

說到快樂,我看過很多(當然不是所有)中國孩子考進了名校,但和父母的關係緊張,自己也不快樂。在父母麵前,他們可能會擺出聽話的麵孔,但在父母看不見的社交場合,他們卻是很無禮和狂野。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長為這樣的人,我努力想成為他們的朋友。這樣孩子的極端,是孩子自殺或是殺父母。 我至今記得幾年前的一個案例:肯塔基州的一個華裔女孩,用廚房的尖刀很殘忍地把她媽媽殺死。其時,震驚了當地社區。因為這個女孩在她的同學、同學家長眼裏是個各項成績優異、非常文靜的孩子,沒人能夠相信她會犯下如此血腥的罪行而且沒有任何悔意。但是,沒有人知道在家裏她媽媽用外人難以想象的方式懲罰她,以此督促她學習。對媽媽的憎恨像火山噴發前的岩漿一樣在她心中聚集,在她弑母前一個星期,她在網上貼了一張自拍的照片,照片上,她舉著一個廚房用的尖刀,刀上寫著“殺母者”。我也在“爬梯”上親眼見過中國媽媽在人前羞辱自己的孩子,就像蔡美兒那樣。每次,我都為那些孩子感到痛心。

從我的角度,我觀察到兩種不同教育係統的優缺點。但是,盡管如此,在育兒的實踐中,這個平衡很難掌握。蔡美兒的書讓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失敗 - 在鋼琴課和其它方麵我對孩子都過於放鬆。我以前總認為音樂是這樣美好的事情,我很害怕會因為督促他們練習不停地吼孩子而讓他們對音樂失去興趣。抱著這樣的想法,加上我自己也不夠嚴格要求自己,很明顯,在對孩子的音樂教育上,我很失敗。所以,逐漸地,我會對孩子的練習嚴格起來,希望因此而能看到些效果。

珊潤 - 這(華裔家庭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功)對我來說的確曾經是個迷。有意思的是我當時正在思考華裔對孩子教育的事,接著虎媽就出現了。我認為自己是個盡心盡力的母親,我監督孩子的學習,確保他們完成家庭作業。我認為我做了所有我應該做的但是我的孩子並不是全A學生,也不是音樂天才。

我以為蔡美兒寫這本書的目的是揭開華裔家庭成功模式的謎底,它(這種模式)當然有它的缺點。我也了解給孩子極大壓力造成的惡果。我哥哥上高中時一個華裔男孩自殺了,很典型的悲劇故事。那是一個已經定為畢業典禮上代表畢業生講話最優生的孩子,安靜、聰穎、極有天賦,所有人聽到噩耗都非常震驚和悲哀。但是,你認為這個悲劇和那個肯塔基女孩有代表性嗎?我不想淡化這些悲劇,但是同時我也聽說有些沒有受到任何家長管教的孩子自殺或是犯下重罪。有些孩子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家長沒有一點兒權威。我想知道是不是家長極端的手段和對孩子缺乏關愛才會造成孩子這樣失控?你認為蔡美兒的女兒是問題孩子嗎?我不認為她的孩子有問題是因為我讀了她大女兒索菲婭為媽媽辯護的文章。泰森(珊潤的大兒子)對我講過他學校裏的一個華裔男孩,非常聰明,在音樂上很有成就,但是經常滿口粗話,對父母極端不滿。泰森說他的父母每天都對他說他必須成為世界一流的。我猜他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在學校這樣一定嚇壞了。我很難評價別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因為我總感覺在教育不當的背後是真愛和對孩子的理解。我想隻有孩子知道他們的父母是否真的愛他們。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孩子的鋼琴練習嚴格多了,當然,和蔡美兒的盡心盡力比差得很遠。就是我照她那樣做我也達不到她所成就的,我沒有她那種極端的個性,但我還是看到這樣做以後孩子的進步,尤其是在卡爾(珊潤的小兒子)身上。我想他們的能力應付我要求他們做的綽綽有餘。

我們三人的對話很長,如果有耐心看完,應該能對美國媽媽、我這個在美國生活的中國媽媽的育兒思想、體會有所了解;應該能對西方媽媽看《虎媽戰歌》的感想窺見一斑。碰巧,這是兩個持截然不同觀點的美國媽媽。我得說,從網上評論來看,持辛西婭觀點的美國媽媽占多數,像珊潤這樣喜歡虎媽的不多。

您,看過這本書嗎?有什麽感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