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讓人看一次掉一次眼淚的廣告

(2010-11-10 18:40:41) 下一個
行在中國-2010中國行


非常非常希望你們大家能看到這個鏈接上的小廣告,隻有不到一分半的時間。看一次,我掉一次眼淚,沒有看到做得比這個更能打動人心的了。廣告主題就是“擁抱生命-請係安全帶”:http://www.alexandercommercials.co.uk/。

在這個小廣告裏,母親和女兒快樂地坐在家裏的沙發上,父親在房間的中央端坐著,好像在開車。父親回頭看看母女倆,臉上和母親、女兒一樣盛滿了幸福的笑。溫馨的家充滿了陽光和愛,在柔和的音樂裏安靜地流淌。突然,父親的臉瞬間失神,驚恐從他的眼睛蕩開,隨著他的手在超真實地緩緩打把中,你知道車禍發生了。愉快從母女倆的臉上同時褪去,恐懼罩上了她們美麗的臉龐,她們從沙發上一躍而起,天使般地撲向父親。女兒的手在父親的腰間緊緊扣住,妻子的手從肩到腋下環抱著(一如汽車裏的安全帶),她們拚盡全力和死神爭奪所愛的人。在想象中撞車霎那間的巨大衝力的作用下,客廳裏一盤彩色的紙片飛出去,陽光下閃耀著迷幻的光彩,支離破碎。終於,在音樂的高潮,我們看到“愛”的安全帶及時地把父親拉回了人間,一家人欣慰的笑在音樂聲中淡去......

回國度假,多次為了汽車安全帶出笑話。不是上車滿處找,被司機斜眼看半天然後告知:我這車安全帶壞了或是沒有。最搞笑的一次是,上了車,找到安全帶,費好大勁拉出來(可見是沒怎麽用過),係上,司機也沒說什麽。到了婆婆家,小姑子開門,一眼看見我就樂。我當時想,我沒化妝,難不成這十幾分鍾在出租車裏臉上長出花來了?看她盯著我胸前,低頭,發現出門才換的幹淨T恤衫上從肩到腰一道寬寬的黑印。嗬,幸虧下了出租就進家門,否則大街上咱昂首挺胸的成了“山寨”的“禮儀”小姐,還是“黑帶”級別的。

漸漸的,國內開始要求在車前排的,尤其是司機要係安全帶了,看了很高興。但沒想到的是,咱中國人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絕了。我多次看到出租車司機橫跨著安全帶在胸前,卻是虛的擺設,沒有把安全帶真的係上,就是對付警察的。都比劃到這份上了也不係,難道咱中國人都命大,命硬?我也多次勸說開車的司機,得係,救命的。基本上沒人聽,打著哈哈回我說,不上高速,在城裏車速慢,用不著。我那些文縐縐的“據統計”之類的話隻好咽回肚裏。

這次回國,看到大多數司機都係安全帶了,乘客還是隨意。可是要知道,司機邊上的座位在美國是被稱為“自殺座位”的,是車裏最危險的位置。孩子小,體重不夠時是不允許坐的。如果還不係安全帶,那真是聽天由命了。在後排的安全些,但現在美國比以前要求嚴了,也要係安全帶。除了對自己生命負責,也是對別人的生命負責。撞車的瞬間,飛出去的人是你體重幾倍的力量,撞了車裏的誰都是讓雙方致命的。不係,那真是玩命啊!

在北京趕時間見朋友,我坐出租車,上車沒多久,司機看我一眼說:“你是從國外回來的吧?”我當時很驚奇,想著這北京的哥也太神了吧?!我除了告訴他要去的地方,沒有多說話,衣著打扮也沒有特殊的地方,他怎麽看出我是國外回來的?我問,司機笑。他說:“很容易,從國外剛回來的多半上車就係安全帶。”

國外這些規則也是從血和生命中建立起來的。

每年,在美國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遠遠多於戰爭死亡的人數,因車禍而殘疾的更是不計其數。而無數的試驗和血淋淋的事故證明汽車安全帶是比氣囊要救命的安全措施,我真的不理解為什麽大家就是不係!據報道,中國的交通死亡率在過去的二十年間上升了100%,在45歲以下的人死亡率占第一位。這樣殘酷的數字應該讓大家警醒了!

孩子,更是要從出生就應坐安全座位(Car Seat),馬虎不得。美國的醫院,產婦出院時,護士是一定要看到嬰兒被放進汽車安全座位,綁好,才能放行的。十幾年前,還沒有這麽嚴格,可見他們也是逐步重視起來的。

在我們這個地方,幾年前有一家中國人出了車禍,小車撞了公共汽車。開車的先生輕傷(係了安全帶),坐在前邊的太太重傷,昏迷了好多天,如果沒係安全帶恐怕她的命就沒了。死的是女的父母,老人家坐在相對安全的後麵,沒有係安全帶。唯一沒有受傷的是坐在汽車安全座位裏的嬰兒。就那麽一瞬間,真是生死一“帶”,一“帶”之差,轉眼就是家破人亡的慘劇。

為了自己的生命,家人的幸福,不要僥幸,請係安全帶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