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花季的女孩,就這樣去了

(2010-04-21 18:54:26) 下一個


不堪同學淩辱欺負而自殺的花季女孩菲比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一個剛入高中的少女菲比,從愛爾蘭轉學到美國的麻州才3個月,在一天放學後用妹妹聖誕節送的圍巾在家懸梁自盡,芳齡15。

菲比死於學校的同齡人之手,死於學校的小惡霸(School Bully)之手。菲比的悲劇,再次讓人關注學校裏的惡霸。這在小學就有的現象,由初中到高中,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青春期的到來而愈演愈烈,如果學校沒有重視到問題的嚴重性及時幹預,家長沒有理解孩子的心理創痛而掉以輕心,不堪欺辱的孩子往往走向絕路。

菲比的悲劇,還在於它血淋淋地把學校裏女生小惡霸的醜惡展示出來。以前我寫過《對付學校裏的小惡霸》,寫的是學校裏欺負人的男生。多半是體格高大,運動好的欺負瘦小、學習好的小“蛀書蟲”(Nerd),嫉妒心也有,但表現出來主要是身體上的衝撞。促使菲比走上絕路的同學,則是男、女生都有,尤以女生為甚。而女孩子傷害起人來是精神、身體雙管齊下的,傷害性更大。

從國外轉學來的菲比,可愛,還帶著愛爾蘭的鄉音,沒多久她就和學校裏一個17歲的橄欖球明星,很受歡迎的男孩好上了。但是,天真的她不知道這個叫商的男孩也和另一個叫凱樂的女孩約會。很快,商就甩掉了菲比。而那個屬於學校裏非常受歡迎的一個女生小集團的凱樂卻不肯輕易放過菲比,由凱樂挑頭這幫女孩開始騷擾菲比。在學校走廊和餐廳她們當眾給菲比起外號,稱她吸毒,叫她愛爾蘭蕩婦;在圖書館裏竊竊私語、交頭接耳地議論她,讓她在學校裏的名聲掃地;她們還在網上誣蔑菲比,發短信羞辱她。在菲比自殺的那天,有學生看到她在學校的護士站失聲痛哭。那些女生還不放過她,放學時,開車快速接近往家走的菲比,用飲料罐砸她。

3個月,這麽短的時間,一個鮮活的生命就被扼殺於流言蜚語之中。手持不見血的軟刀子的是幾個和她同齡的女孩、男孩,出於青春期的騷動,出於嫉妒,或是僅僅出於對同類的惡意…

90多天,不算短的時間,如果老師介入,關心、疏導;如果菲比的爸爸媽媽不僅僅是兩次告知學校注意女兒被人欺負請求保護,而是進一步和女兒深談,了解她被傷害的嚴重程度;如果看到菲比被人當眾羞辱,能有其他學生不熟視無睹;也許,也許,菲比今天還活著…

幾天前,和對麵的鄰居詹妮佛聊天,她提到8歲的女兒勞潤和幾個女孩子都玩得很好,可是最近一個女孩對她說不要和誰誰一起玩,如果不這麽做就不和她玩了。這讓她很煩惱,因為勞潤喜歡兩邊的女孩。她問媽媽:“為什麽我得選擇?我想和她們所有的人玩。”女孩子這種拉一個打擊另一個的把戲真是曆史悠久,無處不在,我小學時也經曆過。從縣城轉學回城裏,和發小一個班。沒多久,就有女生來找我,讓我不要和發小玩,加入她們的小圈子。我當時懵懵懂懂,不明所以,兩邊照玩。成年了,仔細想想,這樣的女孩多半是不自信,嫉妒心又很強的,要靠這種小手腕來增加自己在小朋友中的威信和資本。而被“隔離”出去的女孩往往心理上因此備受打擊。小學時尚好,還不那麽知“人”事;到了青春期,女孩子心理上要比男孩發育早,知道愛美,希望別人關注,尤其希望異性關注。這時候,成為學校裏的邊緣人就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了。

做為家長,關心孩子的情感,心理的健康是比關心孩子的學習更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更難做的事情。除了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強,培養孩子的情商,讓他們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外,怎樣在不好的環境裏保護自己。更應讓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感覺到父母是站在他(她)的一邊,時刻支持他(她),讓孩子覺得這世界上還有溫暖,還有希望。

在菲比的心中,那一刻一定冰冷、無情、無望。殘冬的新英格蘭,一朵含苞的花朵還沒綻放就凋謝了在人心的寒冷、殘酷之中;一個花季的女孩,就這樣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