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距九寨溝幾十公裏,是第四紀冰川後的產物,稱為黃龍是因為這裏有世界上最大的地表喀斯特地貌,黃色的碳酸鈣沉積物像一條依著岷山主峰雪寶鼎順山勢俯臥的巨龍。龍當然需要你充分的想象。此地隸屬鬆潘縣,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一席之地。上世紀1935年間中央紅軍(一方麵軍)長征到此,和張國燾的紅四方麵軍在鬆潘會師,以後向北經臘子口過六盤山,到達陝北。紅軍長征紀念碑就矗立在黃龍的附近,不過85年那會兒碑還沒建,這一帶的旅遊業才剛剛起步,相關的配套服務那時還很落後。景區大門還沒有修建,幾個身穿軍棉大衣雙手插在袖筒裏的人蹲在路邊,一見車拉來乘客,就走上來收門票錢。旁邊還有幾個小攤,出租雨靴和軍大衣,司機在車上就告訴大家一定要租雨靴,沒自帶厚衣服的也最好租一件。黃龍的海拔在三到四千米之間,氣溫較低。看著溝口這簡陋的樣子,拖著不大合腳的雨靴,踩著坑窪泥濘的土路往黃龍溝裏麵走,心裏多少有那麽點疑惑或是失望。
一進入景區,剛才的疑惑煙消雲散,被眼前綺麗的景色震撼的目瞪口呆,目不暇接。畫家更是連聲大叫“蛤蟆吃天”。驚訝之餘,我首先想到的是這一切該不是人工製作的吧?這深黃、淺黃、奶黃、象牙白色的梯田狀、大大小小、深淺不一的層層水池,晶瑩的池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顯示出藍綠不同的色彩,其精製的程度有種令人窒息的美感(也可能是因為高山缺氧)。如果說九寨是大自然繪製的一幅絢麗多彩的油畫,那黃龍則是件大自然以山為材,以水為刻刀,鬼斧神工、精心雕琢、慢工細作的雕塑珍品。
我們腳下的雨靴,現在連總統級別的貴賓也不可能再享受得到,可那時我們可是盡情地自由自在的沿著龍鱗——池堰走著,任冰冷的流水漫過腳麵,我仔細的研究了腳下的梯田,華潤精細,將手探入水中,冷的刺骨。水順著山勢沿著龍體緩緩流淌,漫過岩石,耐心的將岩石溶解成層層的水池。遇到陡峭之處,山石的阻擋,水穿過樹叢,越過岩石形成瀑布呼嘯而下。我們逆著水流,踩著水池,淌著冰水,一層層的向上走著,在瀑布前麵流連往返。世界有時很小,我們在瀑布遇到幾個大學的校友,寒暄之後他們就死鉤鉤的盯著我們腳下的雨靴,原來他們到的晚,靴子早已告罄。我們盡同窗之誼,大方的脫下雨靴,讓他們過了下濕癮。雨靴這項服務之後不久就取消了,因為要保護自然遺產,不能踩踏。我可是有當年的照片為證,不是吹牛,那照片上是身著羽絨服,陽光照耀下腳踏大雨靴,看相片的人總是很奇怪我的這身行頭,可惜相片留在了國內,將來找出來給大家曬曬。爬到黃龍古寺,五彩池盡收眼底,對麵是座叫睡美人的山,我使了半天勁也沒看出美人哪邊是頭,哪邊是腳。還是畫家厲害,連美人的頭飾都看得出來。在年久失修的破廟前,畫家支起畫架準備吃天,我們這些沒吃天能力的蝌蚪和他就此告了別。
玩完了黃龍,經鬆潘、茂縣、汶川、灌縣(現都江堰市)往成都而去,一路是沿岷江往南,走的仍是高山間的峽穀,還是蜀道難——這已沒什麽新鮮的了。路上經過一個小鎮,車停下來讓乘客休息。路邊有個簡陋的餐館,那飯店是個木結構的房子,僅有半截牆,幾根柱子支著房頂,連窗戶都省了,廚子就在外麵的一個小棚子裏炒菜。現在想起來,那館子特像武俠電視劇大俠們先飲酒,再會友,然後打得板凳桌子亂飛的那種坐落在荒郊野嶺的小酒館。別看一下湧進這麽多客人,可廚子動作特麻利,幾桌人的菜一下就上來了。我坐在半牆邊,咽著口水,看著我點的爆炒鱔魚是如何從在大木桶裏遊水到上到我們飯桌的全部流程,看廚技表演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這道菜是我今生吃過的最好吃的一次。在我們前到這的有個旅遊團也在吃飯,飯後帶隊的導遊喊道:“去臥龍看熊貓的,上車出發了。”頭次聽說臥龍有熊貓,心想三國看的糙,孔明大概養過熊貓我給漏掉了。一下子勾起了我的熊貓情結,對同伴們說我們也去臥龍吧,大家一致反對,笑我和沒見過世麵的老外一樣。他們說回北京後,去動物園,進門左拐,進熊貓館你盡管看個夠。我隻有帶著羨慕的眼光,目送到臥龍的車離去,心想下次一定要去,機會總會有的。
起身回車,路過一個T 型路口,見路邊插著個路標,也就是三塊木板釘在個木樁上,用油漆手寫的地名分別指向著鬆潘,臥龍和灌縣的方向。上車問司機這兒是什麽地方,司機回道:“映秀”——這個像四川女孩兒一樣秀氣的名字就留在了我記憶的深處。
萬沒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後,一場千年萬年才遇的特大地震,使這個秀氣的鎮子——已不是當年吃鱔魚的小地方,舉世矚目,千古留名。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巨大的能量從這個小鎮的地下噴薄而出。汶川大地震:震中——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
地震前的映秀 地震後的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