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沈陽晚報 2011年02月11日的報道《沈陽現“天價豬肉”1斤賣158元 專供高端人群》稱:位於沈陽和平區的一家“黑豬肉專賣店”的價目表為:普通肉餡100元/公斤;肚、肝、腰子、大腸等內髒160元/公斤;而像月牙骨、裙邊骨這樣整豬身上產量很少的部位竟賣出了316元/公斤的天價。
專賣店經理郭猛告訴記者,之所以賣出高價,主要因為黑豬(學名“東北民豬”)比較稀缺。普通豬一般隻需四個月就可以出欄,而一頭黑豬的生長周期至少都在12個月以上,全部以自然生長為主,而不用抗生素和激素。”
因此,報道中還專門加了一個小標題:啥肉這麽貴?黑豬肉,純笨豬,一年才出欄。
由此可見,所謂的“黑豬肉,純笨豬,一年才出欄”的“豬”,其實就是30年前農民們家家戶戶都能飼養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豬”。而且由於如今飼料的環保情況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此“家豬”絕對沒有當年的家豬那樣純正。
不過盡管這316元/公斤的天價豬肉令人咋舌,卻仍然供不應求。那麽按市場經濟的原理來講,“有需求就有市場”,則說明316元/公斤的豬肉,乃物有所值。也就是說,30年前的普通豬肉,拿到今天來賣的話,1斤就可以賣158元。
而30年前的豬肉每斤售價是0.76元,考慮到豬肉作為大眾日常用副食品,所以它的價格是可以反映一個時期的物價水平和貨幣價值的。因此,可以說,現在的158元,就相當於30年前的0.76元。或者說,158元買1斤“純豬肉”,反映的就是現在人民幣的真實價值。
換句話說,今天人們因為能夠經常大魚大肉地往肚子裏填而以為生活比三十年前有了很大改善,實際上隻不過是一種錯覺,因為大家吃的是用激素、抗生素催生出來的、以損失健康為代價的垃圾食品,而不是真正的大魚大肉。真正的豬肉要158元1斤,今天都是些什麽人才吃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