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KidsMom

更多博文請見:美國教育-智陳博士的博客(新浪博客)。美國課外學習學校“陽光學院”副院長。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學生留美的利與弊 (一)

(2009-01-27 15:26:37) 下一個

最近,在“留學生活”論壇上有兩篇有關“留美中學生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的支柱人才”的討論文章 , 兩位著者“辛勤”與“ Intruder ”的看法很不同。近幾年,我們也很關注這個問題,因此也想談談我們的看法。

首先,我們覺得先要分析一下小留學生群體的家庭“成份”及出國後就讀的學校類別。在世界範圍內,小留學生出國後就讀的學校主要為:語言補習學校,正規寄宿學校。但在美國,到現在並沒有正式開放的語言補習學校,因此,大部分到美國的小留學生是到正規的寄宿中學學習;大家知道,一般,美國的寄宿中學並不以盈利為目的,這些寄宿中學的質量還是有保證的;而且大部分寄宿中學入學要求較高,管理也很嚴格。這與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英國等) 有 較大不同,在那些國家,有許多近年來新開辦的以盈利為目的的語言補習學校,許多學校的師資及管理質量都沒有保證,而且有些學校幾乎是隻要有錢就可入學。

至於小留學生群體的家庭,一般來說可分為, 1 國內的企業主家庭, 2 高薪白領家庭 3 中高級官員家庭 4 腐敗官員家庭 5 普通工薪家庭。公充地說,來自於腐敗官員家庭的學生的比重不會太大;當然,來自於普通工薪家庭的學生會更少。我們並沒有做過在統計學上有意義的調查研究,但是,根據我們與有限的留美中學生 ( 約 10 來個 人 ) 的實際接觸,我們看到的都是第一 、 二類家庭;而這些學生也主要在美國較為有名的私立寄宿中學學習。

基於 留美中學生 這個基本情況, 讓我們來看“ Intruder ”對“辛勤”的文章的評論,以及我的評論。

******************

“辛勤”的原文認為: “家庭有經濟實力,不需要打工賺學費,還可以廣泛參加各種美國學生的校內外活動,如去歐洲旅遊、體育比賽、學習樂器等 ”

Intruder ”的評論: 本人認為不需要打工賺學費在美國是缺陷。從我本人 18 年來美留學創業安家工作的經驗,半工半讀是認識美國最好的機會,他能讓留學生了解美國社會,了解金錢的真實價值。更能讓學生通過在小企業工作了解創業的過程。這些在課堂校內是學不到的。年輕時經曆過挫折和困難對成年後的發展有幫助。正因為近些年留學生條件好了,他們才很難在畢業後在美國生存,因為他們始終沒離開父母的保護傘,從很多角度看,這些小留學生比美國本土的華人子女差得很遠 ! 沒人願意跟他們交流。到歐洲旅遊隻能培養孩子們追求享受的生活方式,培養國內孩子們的優越感。了解西方文化在國內課堂就夠了,最多到 google earth 看看,沒必要 15 歲就非到盧浮宮不可。美國華人企業家王嘉廉 15 歲還穿漏洞的鞋子上學。

我們的評論: 我們認為 對於“打工賺學費”的利弊,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特別是中學生。對於中學生的課外打工,美國教育界是有爭論的。但總體認為還是不能太多提倡。因為大多數中學生打工隻能是做較低層次的非技術性的工作,典型的意見是一個中學校長的問話,“你認為一個學生暑假裏在 McDonald 的烤爐上翻牛肉餅更能為他將來進大學作準備,還是化時間去參加數學或其他夏令營更好?” 其實,對於大多數重視教育的美國家庭 ( 包括華人家庭 ) ,還是很少讓中學生孩子“打工賺學費” ( 上私校的 ) 或過多地“打工賺零花錢” ( 上公校的 ) 。

我們就沒讓我們的孩子在中學裏打工,而隻是做些義工。在大學第一學年,也僅僅做兩項義工工作,一是每周末教華人老人英語,幫助他 ( 她 ) 們通過入籍考試;二是到“避護所”去幫助無家可歸的人;再加上暑假到中國義務教英語。我們想,打工賺錢現在不用忙,今後一輩子工作呢。另外,我們認為,不需要讓孩子過早地“了解金錢的真實價值”;其實,我們自己都不太了解什麽是“金錢的真實價值”。

另外,旅遊是孩子們了解世界,開闊眼界的一個很好途徑。去年,哈佛大學的一個老校友就捐了一億美元給哈佛學院,專門資助本科生出國旅遊學習。其實,私立中學組織的出國旅遊還是很辛苦的,這是學習旅遊與億萬富翁或腐敗官員的豪華旅遊的不同之處,對孩子增長見識是很有助益的。我們實在看不出來“到歐洲旅遊隻能培養孩子們追求享受的生活方式,培養國內孩子們的優越感”。對誰的優越感?在美國私立寄宿學校裏的學生們,很少沒有出國旅遊經曆的。

******************

“辛勤”的原文認為: “在獨立生活方麵,他們獨自來到異國他鄉,不再能依靠父母家庭的關照和代勞,凡事要靠自己。長期下來,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比國內的同學們好很多。”

Intruder ”的評論: 15 , 16 歲的未成年小孩獨來美,由於環境,文化的不同,遠離父母,他們心理會形成各種障礙。由於離父母太遠,父母為他們安排的都很好,所以這些孩子除了孤獨生活在美國以外,什莫都沒獨立。他們內心覺得既優越又孤獨。因為遠離父母,他們沒從父母那裏學到如何正確獨立生活、正確獨立思考、正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反而從電視,網上和周圍學到很多壞東西。

我們的評論: “辛勤”側重於正麵的結果,而“ Intruder ”則強調負麵因素和可能的負麵結果。實際上,我認為有利也有弊,另外也取決於孩子的個性及父母的教育。有些 15 , 16 歲的孩子對父母還較依賴,獨立性較弱,一下子遠離父母,遠去異國他鄉,確實是很困難的。但也有許多孩子在 15 , 16 歲時,獨立性就較強了。而這些年國內關於小留學生的負麵報導不少,大多家長孩子也知道了一些負麵因素;因此近些年,國內的出國熱已經理性了許多。相當一部分家長孩子對困難還是有思想準備的。一般來說,現在大部分選擇到國外讀中學的孩子還是自立能力較強的。就我們所知的這些小留學生,到目前為止,來美後總體上都過得快快樂樂,問他 ( 她 ) 們,到美國讀書值得嗎 , 都給了正麵回答。當然,孩子在少年時代就離開父母,確實是一個缺憾,但是若是很牽掛孩子的父母,現代通訊手段之發達,也可多少彌補一些(我就知道一個小留學生的媽媽就每天與在美國的女兒通過免費的視頻網絡電話聊上一二十分鍾)。

我也是不大理解,“ Intruder ”所說的“他們內心覺得既優越又孤獨”,比起美國私立寄宿學校裏的其他學生們,他們會覺得什麽優越?另外,若說學壞,在中國學壞的機會並不比在美國少。

*******************

“辛勤”的原文認為: “他們來到美國中學開始了寄宿生活,一直到大學畢業,經曆了與同伴交往的坎坷與快樂,懂得了如何與美國學生、中國同伴和各國留學生相處,懂得了如何與老師交流,充分提高了他們的社交能力。”

Intruder ”的評論: 跟老師在校園內交流不等於在社交。校園內的美國和校園外的美國是不同的。校園是留學生的溫室,老師都是天天混飯的書呆子,吃死工資的,或是喝學生血的,校園的經驗沒用。到餐館打工,到 trade show 去推銷商品,到 startup 實習才鍛煉社會能力。還有,與他們一起上學的美國同學和華人同學是排擠他們的因為小留學生沒有美國文化背景,別的孩子們的朋友在美國小學,初中同一學區一起長大,他們不會像大學生那樣禮貌地回避外籍學生的,你不懂,他們會笑話你,排擠你的。你自己付的學費最高,處處與別的孩子待遇不同,比如美國孩子去歐洲不用簽證,大家知道你要簽證,孩子們會笑話你。這種“交流”隻能讓小留學生自卑。

我們的評論: 我不同意“ Intruder ”的評論,特別是“老師都是天天混飯的書呆子,吃死工資的,或是喝學生血的”,作者並沒有提供事實根據。其實,私立寄宿中學的許多老師,特別是一些老教師,還是很優秀的。我們孩子原來學校的一個英語老師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呢。要中學生“到餐館打工,到 trade show 去推銷商品,到 startup 實習”,當然也不錯,但似乎在美國中學生中也並不普遍。另外,在寄宿學校裏,一般,有良好家教的美國同學和華人同學是不會故意排擠國際學生,更不會笑話國際學生到歐洲需要簽證的事。許多寄宿學校的國際學生比例高達 20-30% 甚至更多,學費多少與待遇是沒聯係的(一般,同學之間也不知道誰付多少學費),大家在校的“待遇”應該是一樣的。

******************

“辛勤”的原文認為: “在全麵成長方麵,他們會比國內的同學們要幸運得多。”

Intruder ”的評論: 跟國內的同學們比,這些小留學生是夾縫中的一群。他們不被美國學生接受,回國也沒有主流社群的感覺未必是國內一流大學畢業的學生的競爭對手。作為移民,他們沒有受到國內名牌大學的基礎教育也沒有受到美國一流大學的研究院教育,更不會吃苦安家創業,反而從未成年就嚐到作移民的痛苦。作為海龜,他們不了解中國,處處拿中國和美國比,看不到中國真正的機會。

小留學生是中國有錢的家長們的產品,對中國和美國社會都沒什麽用。中國有本地名牌大學培養出的有社會主流精神的優秀青年。美國華人的下一代是在美國土生土長講流利中文的美國青年,他們從父母身上看到移民創業安家的辛苦,享受良好的教育。在全球化經濟下,懂中文的美國人永遠比懂英文的中國人機會多,不管在美國還是在中國。中國外企美國人的工資是不是比中國人高?

中國未來的支柱還是自己本土名牌大學畢業來美進修研究生的中國青年。小留學生是溫室裏的花,父母是貪官,子女很少數能成為國家棟梁。

本人隻是通過本人 18 年在美留學創業安家的經驗和看自己四個孩子在美成長的過程以及所見小留學生的案例看此問題。並沒有對原文作者本人有任何惡意。如有不同看法,請指出。謝謝。

我們的評論: 就拿我們的兩個外甥女小留學生來說吧。她們來自於中國的富裕家庭(但不是貪官家庭,一個是爸爸開製衣廠,媽媽辦補習學校;一個是爸爸開塑料製品廠,媽媽開化妝品商店。)兩個孩子在中國時,都考上當地最好的初中, 都是很優秀的學生。特別是小外甥女,在 1800 名同級的初一學生中名列前三。成長於很富裕的家庭,但沒有富家子弟的壞習氣。到了美國上八年級,一個學期下來,就從 ESL “畢業”,到正常班就讀了。我們也請了名牌大學的學生來給她們補習英文,美國曆史, SAT 等,我們也指導她們如何安排課外活動,安排她們去名牌大學訪問等。另外與我們接觸較多的幾個小留學生也都是來自於中國靠自己創業致富的家庭,同時也是很優秀的學生(都是自己考上省重點高中的學生),他(她)們到美國後也學得很好。

小留學生在美國名牌 寄宿中學就讀,接受良好的中學教育,他們中的許多人在老師,長輩們的教導下,當然能進入美國一流的大學,一流的研究院。不過,“ Intruder ”的評論指出了負麵因素及可能結果,這確實應引起家長 、 學生自己 、 在美國的親友 、 及學校裏的老師的重視。

但我們不能同意“ Intruder ”的評論:“小留學生是中國有錢的家長們的產品,對中國和美國社會都沒什麽用。”這個結論沒有事實根據。另外, 這些孩子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父母創業的經曆,他(她)們也知道創業的艱難;在這一點上,並不比我們在美華人的孩子們差。

我們也不能同意“ Intruder ”的評論:“在全球化經濟下,懂中文的美國人永遠比懂英文的中國人機會多”。現在或許是這樣。但十年 、 二十年後,情況就可能變化。我想,至少,那時候,是哪國人可能並不重要了。

另外,在美華人子弟的中文,除了少數孩子以外,大多數孩子還真是一般般。這一點,我們深有體會;前不久,我還滿懷喜悅地在子女論壇上秀秀我們大孩子的大學中文習作呢,那可是很生硬的中文且有許多錯誤的啊。而我們這兩個 13 , 15 歲的外甥女,寫得可是地道的中文!這些孩子們具有比較紮實的中國文化基礎後 ( 在國內讀了初一 、 二 ) ,在少年時代就到美國學習,就會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美國,掌握語言,擁有較好的同學網絡。同時,隻要加以適當的引導,他們也會保持住中國文化的根。(這一點,也得益於他(她)們家庭的經濟條件與現代交通 、 通訊 、 網絡的便利,小留學生們可以方便地回國,與家裏 、 同學 、 師友保持聯係,得到國內流行的影視作品 、 文學作品等。)

其實,回顧一下最早的一代留美學生,就是小留學生。晚清時期( 1872 年起),國家每年派遣 30 名 12 歲 - 15 歲的年幼兒童共四批學生到美國留學(選擇派遣幼童,也是慎重考慮的)。而在這些學生中,就有如詹天佑,唐紹儀(促成南北議和),梁誠(駐美國公使),唐國安(清華大學首任校長),蔡紹基(北洋大學校長)等中國近代史上的名人;而民國史上大名鼎鼎的宋氏三姐妹,也是 10 來歲就留學美國的。

當然,現在時代不同了,情況會變化。但我相信,大多數在美國的小留學生會知勤知勉,利用美國寬鬆的學習環境與優越的學習條件,好好學習,健康成長。而我們也要像“ 辛勤 ”那樣下決心,盡可能幫助這些孩子,幫助他們進入盡可能好的名牌大學,這些孩子在接受美國的頂尖大學教育後,會對美國及中國都有很好的了解;那麽無論孩子們留在美國或回到中國,將來都會對兩個國家作出貢獻!

******************

最後,我們要說明,“ Intruder ”的評論當然出於善意,而我們也隻是對“ Intruder ”的一些評論有不同看法,而更多地讚同“辛勤”的觀點。正像“ Intruder ”坦率地說出他對“辛勤”文章的不同看法,我們也受他的態度的鼓勵,而坦白地把我們的不同意見講出來;不當之處請“ Intruder ”及大家批評指教。

在這裏,我們主要就“ Intruder ”的評論說說我們的不同意見,並沒有具體分析中學生留美的利與弊。我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特別是在考慮如何幫助兩個外甥女及幾個熟人的孩子)。其實,利弊都有。例如,我們知道中國中學的應試教育是很壓抑孩子們的靈性與創造力的;而在美國中學,就寬鬆得多,這當然更適合於孩子們發展各自的特長;但少年孩子在異國他鄉,確實也有許多不利因素。因此,如何努力,把負麵影響降到最低,讓正麵的優勢發揮出來,確實是一個挑戰性的課題。我們近期有時間再認真想想,然後總結一下,與大家分享。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