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國頂尖大學的辦學理念
世界上最早與最著名的“高等教育”可能首推中國的孔子與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他們的教育理念應該最著重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修身養性”,而具體的技能(藝)是次要的。後來發展出來的書院與大學,也是秉承這樣的傳統。高度重視技能(藝)的學習僅僅19世紀在德國開始的。當時的德國大學注重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在科學研究方麵領先於世界。而英國以牛津、劍橋為代表的大學注重道德、品格、行為舉止的訓練,特別是即培養“紳士”。因此到了20世紀,德國的科學技術,藝術在全世界占領先地位。近代德國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燦若星辰。然而,考察20世紀的世界發展史,你會發現由英國發源/輸出的社會製度/法律製度更具有先進性與生命力。而德國卻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並都戰敗了。這一現實,和其教育不無關係。相對而言,牛津、劍橋的傳統培養優秀的公民和社會領袖人才,這些人或在社會麵臨變革時,或在國家麵臨關鍵選擇時,能夠挺身而出,擔當起領導人民的重責,並把人民引向正確的道路。
美國頂尖大學的辦學目標是為社會各個領域培養領袖人才。為此學校的辦學理念不僅僅在於學生對某門具體技能(藝)的獲得,而更在於他(她)的道德、品格的進步,也即全麵素質的提升。而要實現此一大學教育之目的,必需一個“完整的大學生活”而非僅僅是課堂教學。學生和老師課外的交流,和課堂教學一樣重要。教師除了傳授學生具體的技能(藝)外,還要和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為人處世之道,與人生觀。
其實,這樣的辦學理念,在中國,我們的老祖宗千年前就說過也實行過。孔子就是這方麵光輝的典範。孔子不僅僅對學生傳授技藝,他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品德、及其對真理、正義的追求。他對學生的影響,通過言傳也通過身教。他對真理、對正義、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通過對學生的講學,更通過日常生活的身教起到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對中華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韓 愈在《師說》中總結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傳道、授業、解惑”三者之中,韓愈更強調“傳道”,認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而哈佛大學 和美國其他頂尖大學的辦學理念就是把“傳道、授業、解惑”三者結合起來。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上述的師生同住的院舍製度就是一個重要的製度安排。
在美國的教育實踐中,在“傳道、授業、解惑”三者之外,還有一個極為強調的是“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疑問)”。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社會現象也非常複雜。人類社會麵臨前所未有的各種挑戰,而需要有不斷地創新來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的發展。
我們認為,在“傳道、授業、解惑”三者之外,還應加上“促思”,即“促進思考”,鼓勵學生去思考問題,隻有深入思考問題後,才能提出問題,質疑現存的知識理論。其 實,在古代,先賢們注重轉播知識,教化百姓。教育的功能是著重與學生對知識的接受。但現代社會,我們不僅僅期望學生成為知識的傳承者,而且期望許多學生今 後能成為知識技術的創造者。而要做到這一點,學生一定要能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質疑現有的知識技術;隻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新能力的人。
三、中國教育的問題與改革:
但現在的中國大陸把“師道”的解釋大大地簡化了。特別近些年來,在中國國內,由於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國內的中小學教育逐漸趨於“應試教育”。老師的作用趨於“教給應考知識和技能”。
而大學教育,特別是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些大學應該是以培養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的領袖人才為主要辦學目的,但在教育方麵暴露出許多問題,許多大學對本科教育不夠重視,名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加上這幾年的急劇擴招,硬件、軟件都跟不上,本科教育質量下降。
其 實哈佛大學一直認為哈佛的辦學核心是本科生的教育,而且有上述一套製度來實行。因此師生關係很密切。而哈佛學生們對學校也有很高的認同感。這也從哈佛大學 的辦學基金的捐款上體現出來。哈佛大學是全世界最富的大學,他的基金會捐款基金就有近三百億美元。在所有學院中,即包括醫學院,商學院,法學院,肯尼迪行 政管理學院等專業學院(這些是學生大學本科畢業後再入讀的學院),本科生學院就有180億美元的捐款,占一半多。
若進一步談到中國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教授們動輒帶上十幾個研究生,二三十也不在少數。而在國外,如美國,大教授一般也就五六個研究生。超過十個研究生的是鳳毛麟角的。據說國內大學的有些導師連自己的研究生都認不全。
近幾年,國內對教育已經加強投入了,對少數重點大學的投入更是大幅度增加了。因此在這幾年的擴招後,確實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時候了。比較中美頂尖大學本科生教育製度的不同之處,中國大學的校長、教授們一定會發現人家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