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十二個天才混蛋導演 ZT

(2008-04-05 19:33:50) 下一個
貝爾納多•貝爾托魯奇(Bernardo Berotolucci)
  大概兩三年前我看過一本叫《知識分子》的書,裏麵陳列著那些曾經讓我無限崇拜的文化大師們的各種劣跡,讓我一下子扔掉了對知識分子的盲目迷信, 而且從那以後我終於知道了原來人都是要吃飯做愛上廁所的,大師也是人。貝爾托魯奇顯然比我看得又真切一些,他一向在關注知識分子的存在狀況,事實上他曾經 是個著名的詩人。他深知知識分子的怯懦和脆弱,他拍了《巴黎最後的控戈》,讓馬龍•白蘭度這樣的硬漢痛苦地蜷縮在巴黎破爛公 寓的地板上,死得不明不白,毫無價值,像條狗。他懂得知識分子都迷信尋根,他紀錄那些作曲家,畫家,詩人,作家的頹糜生活,他告訴我們青春勝過一切一完成 就死去的藝術,他讓我們明白這些,這使我們的心情有些頹喪。混蛋作品:《巴黎最後的控戈》1972
  代表作:《偷看》1996 /《小活佛》1993
    《天空的庇護》1990 /《末代皇帝》1987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伍迪•艾倫也就是長得比較猥瑣,這些年來說他夠得上”混蛋”的證據大概是他和養女結婚,不過這也是你情我願的事,你還真不能說他是個流氓,當然 他也算不上一個反賊,因為猶太人從來沒有革命的意識和衝動。說到底,伍迪•艾倫也就是個愛嘮叨抱怨、多愁善感、喜歡逗樂又感覺委曲的美國一滑稽說書人。
  喜歡伍迪•艾倫原因可以很簡單,因為他夠搞笑,什麽人、什麽故事一到他手裏,準保要變味,早年的他完全把顛覆和嘲弄好萊塢惡俗的類型電影為己 任,不僅人物蠢得要命,故事也是荒誕不經得離譜,套用他拿科幻電影開涮的《傻瓜大鬧科學城》片名,就是《傻瓜大鬧好萊塢》,因為影片愚蠢的主人公往往都由 他自己來演。別看他外表瘦小體弱,卻是蔫壞蔫壞得要命。當好萊塢要拿刻薄陰毒的他開刀時,他又顛覆了自己,變得溫和正經起來,雖然後來的《開羅的紫玫 瑰》、《百老匯上空的子彈》、《名人》同樣是在抨擊好萊塢百老匯,但比起《香蕉》、《性愛寶典》、《傻瓜大鬧科學城》已經完全沒有顛覆的力量了。個人語 錄:基本上我是個文化層次很低的人,比起和別人討論電影或者文化,我更喜歡喝著啤酒吃著肉丸看棒球賽。
  混蛋作品:《出了什麽事,老虎百合?》1996
     《香蕉》1972
     《性愛寶典》1972
     《傻瓜大鬧科學城》1973
  代表作:《開羅的紫玫瑰》1985 /《安妮•霍爾》1977

  阿爾莫多瓦(Pedro Almodovar)
  他扒光了我們努力在欲望外麵套的那幾件厚毛衣,他把西班牙式的奔放情欲像種子一樣撒在了全世界的電影院裏。阿爾莫多瓦這個長得像法式麵包一樣的 大男人不知是借什麽鬼東西看透了女人的心,在他的電影裏,女人冷凍生活得枯燥無味,她們無論如何都會孤獨而寂寞,她們又絕望又痛苦,卻幾乎掙紮不得。他還 喜歡表現凶殺、偷窺、家庭暴力、婚外戀、同性戀這些玩意兒,他的電影真是應了麥子的那首詩:”當我靠近曆史巨大的乳房/真相令我暈眩。”可在他童年的時 候,他卻說:”電影就好象一扇夢幻的窗戶,我很確定我從中看到的世界比我生活的世界更為有趣。”他的電影的確有趣。
  代表作:《關於我母親的一切》1999 /《顫抖的欲望》1997
    《我的神秘之花》1995 /《琪卡》1993
    《綁著我,捆著我》1989 /《欲望的法則》1986
    《鬥牛士》1985 /《為什麽我命該如此》1984
    《黑暗的習慣》1983 /《激情迷宮》1982

  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
  他的黑色品位說明了另外一些問題,但有關他的那些猜測始終沒有清晰可靠的證據,因此,這位黑暗影帝的生活就象一個會講故事的人的回憶。流傳最廣 的一則故事是:他在光天化日之下用槍打死了兩個搶劫他的混混,然後一言不發地離開現場,10分鍾後幾個道上的人幹淨利落地把屍體處理掉--據說這是他家附 近的一個肉店老板親眼所見。另外,這位無人不知的大人物幾乎從未受到好萊塢其他名人經常受到的那種騷擾,所有記者都不曾跨越那條敬而遠之的界限,好像那是 一個隻能窺視和猜測的世界。但我們最近通過法院對他的家庭有所了解:羅伯特的新婚妻子在結婚後的第二天就打了他,因為他當著妻子的麵和年輕姑娘調情;離婚 後為了得到孩子的撫養權,他指責妻子患有精神病。
  語錄:最廉價的心理治療就是去當演員。
  代表作:《老大靠邊閃》1999 /《憤怒的公牛》1980
    《出租車司機》1976 /《殘酷大街》1973

  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
  說他是個”混蛋”似乎有點欠妥,他隻是拍了一些比較”混蛋”的電影而已,這個人的思想境界還是滿正經八百的,而且他長得也挺帥,像個對女人態度 不端的哲學家。作為掀起”法國新浪潮”的骨幹之一,半個世紀以前有那麽幾年他的確算個風雲人物,他把存在主義引用了電影,他和他的戰友們甚至一起改變了電 影此後的命運。戈達爾的道路從來都不是四通八達的,他總朝著南牆走。幸運的是,他沒有頭破血流。他是為”藝術而人生”的,也就是說,戈達爾的形式要大於內 容。戈達爾是比斯皮爾伯格更徹底的電影頑童,不管他是怎樣的商經叛道,他還是玩玩鬧鬧的編織他的電影語言。其實法國人幹出什麽來我們都不會感到奇怪的,世 界人民一向對他們保持著最不可思議的寬容,他們早就被寵壞了。
  語錄:我興地拍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
  混蛋作品:《精疲力盡》1959 /《瘋狂的比埃洛》1995
  代表作:《愛的讚歌》2000 /《卡門》1983
    《中國姑娘》1967 /《我知道的關於她的兩三事》1966
    《阿爾法城》1965 /《卡賓槍手》1963
  《女人就是女人》1961

  大島渚(Nagisa Oshima)
  知道大島渚的人多半是從知道《感官王國》開始的,在這位日本導演身上幾乎體現了日本電影的全部內容,包括人性化的,非人性化的和不人性化的各種 東西。事實上,大島渚比黑澤明更日本(個人意見),他在選擇題材上更符合日本人的陰柔和細(得起)膩,而黑澤明的大氣磅礴是武士道式的,是日本人久居島國 的幻想和發泄,並非東瀛本質。拍情色電影的大師實在太多了。而惟有大島渚達到了庖丁解牛的狀態,遊刃有餘。他仿佛已打通了任督二脈,在遊戲和儀式之間縱 橫,在菊花與刀之間流連。大和民族對性的態度,我認為是最接近”人氣”的,不故弄玄虛,也不似”食色,性也”那般君子之交談如水。大島渚最熱衷表現的東 西,雖然他的那幾部情色電影都夠得上A片級別,但你看得出這個導演的控製,他是旁觀的,審視的,甚至小心翼翼的,這和鏡頭的大膽是兩碼事兒,不然他就不是 個”混蛋”,而是個地地道道的日本鬼子了!
  混蛋作品:《感官王國》1976
  代表作:《禦法度》2000 /《馬克斯,我的愛》1986
    《聖誕節快樂,勞倫斯先生》1983 /《愛之亡靈》1978
    《少年》1969 /《絞刑》1968
    《青春殘酷物語》1960

  北野武(Kitano Takeshi)
  這是一個看起來毫無章法的日本男人,他本身也長得有點張牙舞爪,而他的電影卻能自成一派。如果你在90年代長大就不可能沒看過他的電影,如果你 看過他的電影就不可能不喜歡它們,我是說《花火》或者《菊次郎的夏天》,因為他是個很酷的導演,他的電影充滿了愣頭愣腦的人和冷冷的幽默,充滿了讓你猝不 及防的瞬間的暴力渲泄,還有隻屬於男人的那種不外泄的傷感。這是個心底單純的混蛋,是日本人裏的絕對優良品種。
  注:北野武身高167cm,體重64Kg,1995年因駕摩托車發生意外造成半邊麵部癱瘓。
  混蛋作品:《兄弟》2001 /《凶暴的男人》1989
  代表作:《菊次郎的夏天》1998 /《花火》1997
    《壞孩子的天空》1996 /《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1991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
  有人說他的作品是”淪喪的天真”,所以他無論選擇走向哪個方向,都徑直奔向黑暗盡頭的光明。他為自己辨白:”我並非要故意揭露,我隻是拒絕隱 藏?quot;對於生活中吸毒酗酒以及別的”劣跡”,也正如同他被我們貼上”混蛋”的標簽一樣,斯通根本無心辯解,當年因為《天生殺人狂》吃官司,也都被 他輕描淡寫地寫作”癡人說夢”--世事混沌、世人愚鈍,活在夢中--在他看來,生活比電影更像一場夢,一場永無止盡,在其中清醒者的呼喊和呻吟總會被沉睡 者的鼾聲和抑怨聲淹沒和扼殺。偏執?沒錯,每個人不是都想自己的完美世界嗎?走向極端,順便一路注視和不時抽打著彼岸”看上去不混”的人們。
  個人語錄:接手《天生殺人狂》後斯通曾說:”我就是想拍一些完全是恐怖主義的東西。”拍完後他又說:”即便是這個世界上最平和的人在看過這部影片後都想殺人”。
  混蛋作品:《華爾街》1987 /《生逢7月4日》1989
     《刺殺肯尼迪》1991 /《天生殺人狂》1994
     《尼克鬆》1995 /《不準掉頭》1997

  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

  他拍的那些東西絕對不是老百姓看的,他說:”美國人不明白電影裏的隱喻言之何物,他們極擅長拍直骨隆咚的片子,這類玩意兒最能討好,而此外他們 幾乎一無所為。我拍電影孜孜以求的就是探討隱喻和象征。”所以看他的電影你最好有中文學士以上的學曆,或者是個文藝理論專家,而且要有一個運轉正常且相對 堅強的胃,因為那裏麵可有像吃人啦,肮髒腐敗的裸體啦這樣的大場麵。的確,格林納威是個極度喜歡人功斧鑿的電影導演,他刻意造出來的那些世界景象充滿了反 諷和隱喻,但他是在為誰拍片呢?從觀眾的角度看,你不為我拍電影,自己在那兒瞎搗鼓,你就是混蛋!
  混蛋作品:《魔法聖嬰》1990
     《廚師、竊賊、他的太太和他的情人》1989
  代表作:《8又1/2女人》2000 /《枕邊書》1999
    《挨個兒淹死》1988 /《一個Z和兩個O》1985
    《畫師的合同》1982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
  暴力和缺德是昆汀•塔倫蒂諾的商標,正是這兩點讓他的電影充滿了魅力。昆汀•塔倫蒂諾是一個非常樂意解構一切的人,在他的電影中,不存在什麽偉 大的意義,不存在什麽需要正麵塑造的人物,如果能讓觀眾爆笑,他絕對不會假惺惺地憐憫他的角色,所以在《低俗小說》中堂堂黑幫老大會被人抓住雞奸,神氣活 現的打手會被人打死在馬桶上,他著實是缺德無恥得很;他也從來不積口德,在《落水狗》獨特的開場充斥著一大堆粗話和諸如對麥當娜生理痛苦問題的探討,自然 得會讓人心驚肉跳。剩下的,總之隻要你不自詡為正人君子,不反感塔倫蒂諾對暴力的熱衷,看他的電影完全不用有心理負擔。而且你也能發現,正是在塔倫蒂諾的 帶頭下,將又豔又俗的東西拚湊到一起已經成了巨大的潮流。
  個人語錄:它(《落水狗》中的匪徒虐待警察場麵)讓我從中得到樂趣。有寫實主義的東西,也有電影化的東西。兩者我都喜歡。
  混蛋作品:《低俗小說》1994 /《落水狗》1992

  帕索裏尼(Pier Paolo Pasolini)
  1975年11月1日晚上,意大利作家導演帕索裏尼在羅馬郊外被一個17歲的男妓用棍子打死,當時他53歲。這個著名的異一生桀傲不馴,他用他 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電影”犯上作亂”,他借傳統文學名著裏的日常生活故事來顛覆當代西方主流的官方意識。他是個瀆神的人,他是個不錯的作家,他是個同性 戀,一個性生活紊亂者,他和他電影裏那些邊緣人物一樣屢遭非議,活得不那麽容易。他驚世駭俗,他說:”以保護他人道德為名禁止色情,是為禁止其它更個危險 性的事物找借口。”我看他這話倒是說得沒錯。
  混蛋作品:《索多瑪120天》1975 /《一千零一夜》1974
     《坎特伯雷故事集》1971 /《十日談》1970
     《美狄亞》1970 /《愛與憤怒》1969
     《豬圈》1969 /《俄狄浦斯王》1967

  斯坦利•庫布裏克(Stanley Kubrick)
  我們對這個死去的偉大導師說得太多了吧?那就這麽說罷--隻有上帝和庫布裏克才熱愛人類和詛咒人類--這一對老混蛋在天堂又他媽笑了。
  混蛋作品:《發條橙》1971 /《洛麗塔》1962
  代表作:《大開眼界》1998 /《全金屬外殼》1987
    《閃靈》1980 /《亂世兒女》1975
    《2001:太空漫遊》196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