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聖餐禮程序設計

(2008-10-29 00:19:52) 下一個

聖餐是耶穌親自設立的;聖餐與洗禮是基督教重要的兩大聖禮;而聖餐與十字架又是基督教有形的兩個標誌;著名的崇拜學大師韋柏更把教會最重要的崇拜歸為兩類:聖道與聖餐。可見,聖餐在教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基於這一重要性,筆者設計了這篇聖餐禮程序。

 

1、會前序樂[1]

2、詩班獻詩(8分鍾)[2]

3、啟應經文(1分鍾)[3]

4、聖餐講道(10分鍾)[4]

5、省察禱告(5分鍾)[5]

6、紀念禱告(5分鍾)[6]

7、同領主身(5分鍾)[7]

1)是一個完整的餅[8]

    2)是一個無酵的餅[9]

8、同領主血(7分鍾)[10]

1)是一個杯[11]

2)是葡萄汁[12]

9、十一奉獻(2分鍾)[13]

10、唱詩讚美(1分鍾)[14]

11、牧師祝福(1分鍾)[15]

12、會後殿樂[16]



[1] 序樂是一種記號,提醒會眾崇拜即將開始;序樂也是一種預備,提醒會眾預備自己進入紀念的氛圍之中。

[2] 唱兩首詩歌,比如:一為紀念詩歌《古舊十架》(生命聖詩#120),一為聖餐詩歌《聖餐感恩》(生命聖詩#235)。

[3] 262030(最後的晚餐)。

[4] 讀經:林前112034,講道內容包括聖餐的設立,聖餐的意義,如何合理的領受聖餐,領受聖餐的資格等。總之,聖餐的目的是紀念神,而領受聖餐者的本身資格應該要強調,因為這是神聖的聚會。

[5] 按理吃主餐,並分辨是主的身體,這個真理不能忽略。保羅繼續提到一些因為對聖餐不慎重而導致軟弱的,生病的,甚至死亡的人。這些人的結局是我們的警戒。所以,聖餐前的省察禱告尤其重要。

Bonhoeffer說:廉價的恩典是教會的死敵,因為廉價恩典腐蝕付出重價的恩典。廉價的恩典是:無須悔改的饒恕,無須教會紀律的浸禮,無須認罪的聖餐。(Dietrich Bonhoeffer,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New York: Macmillan, 1959),p46.

[6] 紀念耶穌是聖餐的意義所在。北美的華人教會,在舉行聖餐的時候,幾乎沒有紀念禱告,實在是遺憾。

[7] 當餅遞給一個人的時候,遞餅的人要說:“這是主的身體,為你為我擘開。”這句話是學像耶穌所講的:“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

[8] 我不讚同以一粒粒的小餅幹代替主的身體。聖經明明說我們是“同領基督的身體”(林前1016),“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7)而且,耶穌在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然後擘開。不是先變成一粒粒然後才祝謝,乃是先祝謝,才擘成一小塊。

[9] 逾越節代表耶穌的死。聖經說:“他們要在二月十四日,黃昏的時候,守逾越節。要用無酵餅與苦菜,和逾越節的羊羔同吃。”(民911)聖經又說:“過兩天是逾越節,又是除酵節。”(可141)因此,聖餐的餅是無酵餅。我曾經參加一個教會的聖餐,他們的做法是用麵包蘸葡萄汁,然後算是領受了主的身體和主的寶血。

[10] 當杯被遞給一個人的時候,遞杯的人要說:“這是主的寶血,為你為我流出。”這句話也是學像耶穌所講的:“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20

[11] 聖經說:“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林前1016)因此,當牧師舉起杯祝謝的時候,理當是一個杯,祝謝後,再倒進不同的小杯子裏麵。這樣做肯定會花時間,而且很麻煩,但更符合神話語的要求。

[12] 耶穌說:“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裏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有些教會使用葡萄酒,事實上,葡萄酒和葡萄汁是不同的。

[13] 教會傳統上都在聖餐的崇拜中收奉獻。這是非常好的時間,同時也可以讓會眾學習十一的奉獻。

[14]“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太2630)聖餐後唱詩,既表示感謝神的犧牲,也能效法耶穌當時所行的。

[15] 舊約祭司在獻祭禮儀完成後要給會眾祝福(民62327),在教會傳統的崇拜禮儀中,也保留了這一美好的項目。筆者以為,在聖餐崇拜結束時請牧師為會眾祝福,更符合舊約祭司的做法。聖餐就是紀念耶穌被獻祭,為人類的罪被殺。

[16] 殿樂雖然不是對崇拜聚會的升華,但也不是送客而已。殿樂其實是對整個聖餐崇拜的一個最後的回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