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攬碎

陽光地活著,假裝地想點兒事........
正文

王大哥---- 素描之一

(2008-10-06 23:10:23) 下一個
王大哥是高中同學的大哥,我們從小跟著他弟弟也就順嘴叫了大哥。後來大家各奔東西見大哥的麵漸漸少了,但隱約知道大哥畢業後即去了美國。

N年前頭次來美,行前他弟弟介紹大哥在曼哈頓工作。見麵的地點是在曼哈頓,但在下城,在唐人街。大哥很熱情,嗓門很洪亮,一句“這幫兔仔子來了!”聽了讓人很激動,隻是他嗓門確實太高引來路人側目我等稍顯局促。

大哥帶去下館子,席間怯怯地問“唐人街好象有點髒,大哥沒換個工作?”大哥的回答很幹脆“這地方吃的好!”。

後每赴美必見大哥,吃飯的地點也升級去了他家。這年頭甭說國外即便國內也少請到家裏吃飯的,大哥的解釋既煽情亦動人:"咱是啥關係?你不跟我親弟弟一樣嗎?再說了,自已家裏抽煙喝酒沒約束,那才叫舒坦"。

大哥原住法拉盛後來搬去新澤西,是高層公寓。兩處居所的室內風格頗一致------滿屋植物滿屋書,儼然別具一格。書的種類很多,多是中文的,植物則盡是陰生類------夢蘿、龜背竹、文竹、水仙等等,麵南的窗台上還有一大盒清新水靈的小蔥更是惹眼。去過不少移民家其中不乏有錢人可有書的不少有花兒的著實太少,我很感慨:“大哥,這些年你肯定發財了,小日子夠滋潤的”。“何以見得?這房子還貸著款呢”大哥答到。我說“不是房子是這些花兒”。大哥誇張地說“君子可一日無肴不可一日無竹,我乃紐約文人!開玩笑了,其實就是個愛好,我的錢都吃喝了,人說飽暖思淫欲,我是飽暖更憂國,滿眼皆綠好讀書嗬。”又說種點小蔥是受媽媽的影響,看到這些水靈的小蔥能常常回憶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母親。

後來聽他弟弟講才知道大哥離婚與他母親有關。回國給母親過生日是大哥雷打不動的安排,媳婦的意見是可以回但不一定每年回,說你又不是獨子。大哥腦了:“我不是獨子但我隻有一個媽!”就這,媳婦帶著孩子改嫁了。

似乎在外呆長了男男女女都顯著幾分憔悴,大哥不老,出來二十年了卻有越活越年輕的跡象,這免不得讓人心生疑惑。這次去紐約我請大哥吃飯,想專此討教一番。大哥的一套說法是:“第一,這兒跟國內不一樣,少了預期也就少了攀比;第二,知道‘我’是誰才知道往哪兒去,第三,生活不能常在趕車的狀態,不但要慢慢走更要款款地走,知道什麽是‘款款’的走嗎?京劇裏的小姐、夫人走台看過嗎?款款地走才是真優雅才是真功夫。款款地走不是要你自欺扮嫩要你蒙眼嗐混,款款地走要有底氣,要有對人性‘壓製性反撥’的清醒思考.....”。聽了這話心裏直說我的媽呀,夠忽悠的。

可能是大哥見我似懂非懂怪可憐的,有意叉開話題拿了桌上的兩張報紙說去外麵吸煙。夕陽下的曼哈頓色彩斑讕還是透著憂鬱的調子,蕭瑟的秋風裏大哥的頭發很亂他還是有些老了,但從那棱角分明的臉上更多地讓人想到堅毅從容想到人都是一輩子,可人和人真TM不一樣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