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聯邦自由黨黨魁狄安2月1日發出賀信,提前向加拿大及全球的華人拜年。想象這位操著優美而濃重法語聲調的最大在野黨首領誦讀賀詞的樣子,一定是優美而煽情的,而向來對語調極為挑剔的華人移民這時候定是不在乎這位狄先生是操著印度調東歐調還是法國調。大年的,甭管啥調,聽著問候就親切。
能不親切嗎?按下老賴與老高不說,這一年多來,從中國間諜到孔子學院,從達賴喇嘛到旅遊協定,再到前些天中國部長級官員訪加遭拒,哈伯愣是跟中國政府幹上了,這多多少少讓身居加國的許多華人感到寒冷。
狄安的一聲問候,讓人心裏有了一絲暖意。
也許與氣候有關,位於南太平洋的澳洲此時與中國的關係可正處在炎熱的夏季。澳大利亞與加拿大有著極為相似的社會形態------曆史、政治、經濟,以及移民製度。與中加關係的寒冷相對應,中澳關係倒是一年勝過一年。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這位能以流利中文向胡總介紹自己和他的家庭,比哈伯大兩歲的“年輕人”,未及大選結束即明確表態,在堅持對華友好上“會突破霍華德時代的外交政策”,2007年11月24日,甫一上任便通過多種形式表達了他的這種友好。
2007年12月5日,溫家寶與陸克文通電話。陸說,“澳中關係很好,發展前景廣闊。對華關係對澳大利亞很重要”。
12月21日,中澳建交三十五周年紀念日,總理陸克文和外交部長史密斯聯合發表聲明。
從克雷迪安到馬丁到今天的哈伯,從霍克到霍華德到今天的陸克文,中加與中澳似乎沿著完全相反的方向行進。
中國對外關係中的麻煩少嗎?真不少,與中國公開交惡的國家多嗎?真不多。如果說中澳關係的熱絡並不能說明什麽,那麽給你切出最近的一些分鏡頭:
------2008年1月16日,溫家寶應約同英國首相布朗通話。(千萬別忘了英國人是誰,美國最緊密的盟友,美國人公認的“親戚”,加拿大人的…..)
------1月18日,布朗抵京首日前往中國人民大學和溫家寶總理一道與北京市民進行交流。英國人一向以愛談天氣著稱,當天正趕上北京下小雪,布朗引用中國古語“瑞雪兆豐年”,表達希望英中關係在新一年裏取得更大發展的心願。
- -----1月1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願意改善中德關係。(也別忘了德國人是誰,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主人)
---------1月27日,德強硬的保守派人物科赫(黑森州長,達賴密友。默克爾在去年會見達賴,乃此人全力推動)在黑森州議會選舉中失利。次日,默克爾透露會出席亞歐首腦會議,並再度表示希望改善中德關係。
遙想當年,李鴻章辦外交辦不下去,非其無能,實乃不能,皆因弱國無外交。而今中國雖非強國但實實在在是個大國,即便中美死對頭,也還是談的多罵的少,無它,蓋雙方都是明白人,況今日中國非咋日中國,小布什蠢,對中國可不蠢,想那廝心裏定然明鏡似的。那麽哈伯蠢嗎?有分析人士評論“中加無領土糾紛,無曆史恩怨,無戰略角力”貿易逐年遞增,按理說應該相安無事才好,相反,這一兩年也還就中加關係危機四伏,枝節橫生,煞是有些熱鬧。那麽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是哈伯與中國有個人恩怨?因私害公,不可能。是出於選戰策略?沒必要。跟著美國跑?沒依據。最後,眾多的結論認定哈伯政府實乃不懂外交也就不會“辦外交”。要說這結論似乎也有道理,以中加外交近例看,先是有APEC會上胡、哈二人見不見,誰見誰的吊詭,又有不簽旅遊協議要告WTO的外行話,接下來再有令媒體訝異的高官遭拒事件。這加國外交夠另類的,一般人還真看不明白。
但以不才之我來看,這哈伯政府豈能不懂外交?根本上哈伯政府要得就是這種特立獨行的另類外交。西方國家的多黨輪候製乃常態,但不同黨派的外交政策有這類巨大的變化則舉世罕見,而與華對抗的結果正好顯示他晴空劈靂的動靜他卓爾不群的“外交”,這樣的外交才能讓工業七國與北約組織的那幫大佬們不時地想起他們的這位小兄弟。不是嗎,他上台兩年了,除了阿富汗,還做了什麽?說北極是我的,石沉湖底,聽到響聲了嗎?
在中國對默克爾會見達賴作出強烈反應後,德國主流社會的聲音是:“以公開教訓的方式執行對華政策的人,走不了多遠。”人們回顧了從勃蘭特到科爾總理時代的德國傳統做法,即“通過接近中國促成中國的轉變,”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說:“我們德國與中國的關係不能長期帶有衝突的特征,絕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還好,與德國的情況相似,來自渥太華的政客譬如重量級人物狄安,來自主流媒體譬如環球郵報、加通社,他們的言論與報道亦逾趨客觀也就令人鼓舞。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一份由加拿大駐北京的外交官做出的機密報告稱,在人權問題上,中國正在逐步取得進步,並且可能在未來繼續取得穩步進展。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哈伯政府與其外交部之間的分歧正在擴大。”“加拿大的外交官們對中國的看法,要比總理斯蒂芬·哈伯及其政府的部長們溫和一些”。
此外,這些主流媒體在諸如人權、貿易、達賴以及中國玩具等問題上,顯然並不凡事與哈伯同聲同調。如若不然,中加關係之議題又如何會上了2007年度加拿大新聞的TOP-10呢?
薩義德引用卡爾.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的一句話為其大作《東方學》的扉頁題詞:“他們無法表述自己,他們必須被別人表述”。如果說“東方”隻能被別人表述,那麽哈伯的“外交”想必也就更是如此了,因為它們看起來都很詭異。
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