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電影中的瑪麗女王與畫像比對
本性難移 鋌而走險
1567年至1568年
自從瑪麗在1560年從法國回來,一轉眼六七年過去了。這幾年,瑪麗的生活可以說是驚心動魄,跌宕起伏。說實話,上帝真是夠眷顧她了。五歲離開蘇格蘭,二十歲回來,王位是完璧歸趙,她哥哥莫裏伯爵拱手把權杖交還給她。如果她有伊麗莎白一半的智慧,努力學習治國策略,那麽,蘇格蘭會減少一半的動蕩,而她自己也很有可能功成名就,就算她成不了像伊麗莎白那樣永垂史冊的女王,但至少可以養尊處優吧。可是上帝偏偏一麵給她美麗的容貌,聰明的頭腦,一麵又給她輕率的性格,盲目的自信;把鮮明對立的性格同時崁進了她的肉體,不知權衡,不懂審時度勢的她,終於把自己逼到了絕境。
故事說到這,忍不住想替瑪麗重新畫個圖。如果從法國回來時,不要向英格蘭的伊麗莎白挑釁,點她的痛處,不要強調自己才是天經地義英格蘭的王位繼承人;低調一點,不要蔑視蘇格蘭宗教領袖約翰·諾斯克對她的偏見;不要在蘇格蘭人麵前那麽高調地炫耀自己的法蘭西品味;不要那麽匆匆忙忙地盲目嫁人,既然嫁了,就稍微有點耐性,與丈夫盡量磨合;何必要閃婚然後又想閃離呢!輕率對於一個平民百姓常常都是致命的,何況你這一國之君的女王呢!是啊,你享受了上升的悠閑和快樂,感受體會急速的攀高,攀高,極度的刺激興奮,達到高峰。然後呢,你不懂怎樣保持自己的高度,你喜歡挑戰,卻不懂識人,我行我素,卻不知如何收拾爛攤子;你不計後果,卻無本錢為自己翻盤。結果弄得事態失控,丟掉了王位,讓自己從空中跌落。她除了花容失色,手足無措,跌到穀底 ,還能怎麽樣?
而現在終於還是停下來了。那個最讓她焦慮不安,讓她為之瘋狂的原因,肚子裏的孩子終於沒有保住。是早產生下就死了,還是如傳說的,被悄悄送進了修道院?這些都不得而知。瑪麗絕不會讓別人知道孩子出生的秘密,她把這鑰匙丟進了列文湖,讓她和博斯維爾那些苟且的日子永遠成為秘密。
幽禁在這個四麵環水的城堡裏,從某種角度來說應該是瑪麗目前最好的去處,至少性命暫時無憂。如果瑪麗·斯圖亞特略知自己的家族史,她不可能不知道她的前輩,父親,祖父,曾祖父,詹姆士五世,四世三世,沒有一個是壽終正寢。沒有一個不是在腥風血雨中,還來不及有所建樹就喪了命。她出生時,父親詹姆士五世年僅三十一歲,在一場戰役中受傷,一病不起。當聽人來報,皇後生了個女兒,他哀歎道,上帝,為什麽不是個兒子!然後說,“斯圖亞特王朝由女人而得,也將由女人失去。”說完這句讓人抑鬱的讖言,他轉過身,再也沒說過一句話,幾天後死去。
為了讓大家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在這說幾句題外話,惡補一下曆史。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法律也很有意思,平民百姓的家產隻能傳給家族中的男性,可皇位,隻要是教皇認可的婚姻,正式結婚所生的子女,不分男女都可繼位。蘇格蘭的國王羅伯特一世本來姓Bruce,布魯斯,因為沒有兒子,就把皇位傳給了女兒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外孫。他叫羅伯特·斯圖亞特,由此斯圖亞特王朝開始。英格蘭這邊比較複雜,金雀花王朝和蘭卡斯特王朝,約克王朝本來就是一家人,堂兄表弟之間為了爭奪王位你死我活打了近百年,一直到玫瑰戰爭結束,亨利七世登基。亨利的皇族血脈來自母親,父親姓都鐸,由此改成為都鐸王朝。詹姆士五世的擔心來自這裏。
可是詹姆士五世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瑪麗女王最後嫁給了自家人,由此斯圖亞特王朝得以傳承。孫子詹姆士六世還成了第一位蘇格蘭,英格蘭聯合王國的國王。斯圖亞特王朝一直到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持續了172年,才結束。詹姆士五世要是地下有知,大可安心了。
(另外提一句,自從溫莎王朝開始,女王嫁給誰都不用改性了,隻能姓溫莎,而且女王孩子也都跟著姓溫莎。現在的查爾斯王子,雖然父親姓蒙巴頓,但他隻能姓溫莎了。)
話說回瑪麗·斯圖亞特,事已至此,如果換成另外一個人會怎麽樣?她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總結一下這幾年走過的路,吃過的虧,是不是應該檢討一下如此地我行我素,膽大妄為,為了自己的情欲和激情,不顧國家,不顧自己的孩子,不顧皇家的體麵不顧傷害國家形象,做出了這等傷風敗訴的穢行!即便她是神授君權,即便她是女王,蘇格蘭曆史上國王被害死的事並不少見。以蘇格蘭貴族列位勳爵的脾氣,找個借口弄死她也並不是什麽難事。可是說來也怪,每到了關鍵時刻就有人出手幫她!或許因為她是女王,或許因為她的美麗,她的率真,讓他們動了惻隱之心?當然也可能和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的幹預有關,與各方政治鬥爭勢力的權衡有關。總之瑪麗·斯圖亞特這一次真的是大難不死,雖說不得已遜位給了自己的兒子,但是畢竟是自己的兒子,也不算太吃虧。然後讓自己放鬆一下幾個月來繃緊的神經,恢複一下產後虛弱的身體,對瑪麗來說終究是一件好事。
當瑪麗的身心慢慢恢複,骨子裏的驕傲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個性又開始一點點複蘇了。有多久了?瑪麗在心裏盤算,宮廷裏有人來看過我嗎?坐上了攝政王的莫裏伯爵來問候過我嗎?難道他們拿去了我的江山,然後就讓我守著這一小塊天孤獨終老嗎?她知道這不是她想要的日子,她必須要掙脫捆綁,她要自由,她要享受自己該享受的一切!雖然瑪麗也害怕再起衝突,並不願意與哥哥對峙,可她分明感到自己所受的屈辱。不,這不公平!從她對自己發出這一聲呐喊之時,從她在某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散步回來時,她就下定了決心要逃出去!
毋庸置疑,瑪麗是個人見人愛的美人。即便在今天,當我們看著當年流傳下來的那些刻板,沒有多少表達力的肖像,在那些百麵如出一轍貴婦人式的安詳,嫻靜與高貴的背後,我們或許能略微捕捉到她骨子裏的那一點點媚?不然伊麗莎白不會說,每個見到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細說起來,伊麗莎白這句話也不算誇張。她應該是那種特別有魅力的女人!從文字的描述都可以知道,她高高的個子,姣好的身材,明快的笑容,從小所受的法國宮廷的訓練,使她舉止優雅,談吐得體,什麽人見到她都會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都會有一種想和她親近的衝動。或許就因為這樣,使她無論處在什麽樣的逆境,都能找到心甘情願幫助她的人,甚至在敵人中也能找到朋友。
無論是她第一次做新娘,還是後來迅速守寡;無論是母儀法蘭西,還是君臨蘇格蘭,無論是在宮廷之上還是深陷牢獄,她都能營造出讓人同情的氣氛,都能讓身邊的人對她產生憐愛,都願伸出援助之手。這樣的事在她的一生中一遍又一遍地上演,雖然愛上她的男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但是仍然不妨礙後繼有人,從年幼無知的英俊少年,到老謀深算的貴族勳爵,一個個躍躍欲試,絡繹不絕。當然也有人會說,那還不是因為女王王冠的吸引力,當然那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年輕貌美毫無疑問會增加誘惑強度,這無法否認。
瑪麗現在被幽禁的城堡,先頭提到了,主人道格拉斯夫人是她哥哥莫裏伯爵的生母,她後來又和羅伯特·道格拉斯生下了五六個孩子,其中兩個兒子,一個喬治·道格拉斯,另一個威廉·道格拉斯。細說起來,他們倆是攝政王莫裏伯爵的同母異父的弟弟。也就是說,他們還是某種關係上的親戚。這關係真是複雜啊,對於莫裏來說,一邊是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另一邊是同母異父的弟弟,以前他們之間並無什麽瓜葛,難道現在,在瑪麗·斯圖亞特失勢之時,他們會卷入這是非之中嗎?
讓人預料不到的是,才過了幾個月的功夫,到了1568年的3月,喬治·道格拉斯就已經妥妥地成了瑪麗的同謀,他們之間有什麽承諾,交易,無人知道,但是在3月25號那天,喬治為瑪麗精心策劃了第一次出逃。
他收買了一個每周要到城堡裏洗衣服 的女仆同意讓瑪麗穿上她的粗布衣衫,冒充她乘船離開城堡,然後他在湖岸邊接應。那一天,開始都還順利,可沒想到,上了船以後,船夫便走上前搭訕不說,還欲動手動腳,瑪麗哪裏見過這陣勢,下意識出手抵擋,船夫看到那雙仟仟細手一下子就起了疑心,硬是把船又開了回去。
這下事鬧大了,立刻引起了宮廷的警惕。他們派人嚴格地審查瑪麗身邊的每一個人,喬治被限製回家,更不允許再與瑪麗見麵。還派了一隊士兵來守著這座湖中的小島,不讓任何閑雜人出入。可他們還是沒有遏止住瑪麗出逃的強烈欲望,也更沒有想到,莫裏當上攝政王才不過半年的時間,瑪麗又有了擁護者。除了瑪麗一貫的支持者塞頓家族和亨特萊家族,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斯圖亞特家族的冤家對頭,漢密爾頓家族居然也對瑪麗伸出來橄欖枝!當時大喊要燒死瑪麗的人,現在又心懷叵測地要擁戴她了!
蘇格蘭貴族就是這樣,見不得國王攝政王強硬,。一旦不聽他們的擺布,一旦沒有滿足他們加官進爵的欲望,他們就要鬧事。從他們的突然轉向,可以看出肯定是因為他們開始擁戴的攝政王,這會兒不聽話了。莫裏是個鐵腕人物,才不會聽他們擺布。衝齡踐位再一次上演。他們知道,即便一時幹不掉他,他們也要搞事,讓你不得安寧。此時他們心裏的打算不過就是先把瑪麗抬出來,拉虎皮做大旗,然後,讓他們家族某一位娶瑪麗為妻,然後成為並肩王,讓莫裏攝政王見鬼去吧!瑪麗的價值是與生俱來的,隻要活著,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派上用場!
而瑪麗,她心裏明白嗎?明白自己的價值和處境嗎?從她的表現看,她心裏大概還是知道這些男人想要什麽,她不就是一方麵給喬治允諾,另一方麵又遞給漢密爾頓家族希望,玩這種兩麵三刀的把戲嗎!她以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女人的直覺,以她頭上王冠的重量,知道一定還會有人幫她。但是對這裏麵複雜的變數,潛在風險,她又能想到多少呢?這些人是可以幫助自己的人嗎?是有能力幫助她的人嗎?就算逃出去了,她又能如何安身立命,又能又什麽樣的籌碼來換取自身的安全呢?可是此刻瑪麗的秉性使然,她輕率的,不知輕重的性格又一次占了上風,。她盲目地相信自己的直覺,又一次毫不猶豫,毅然決然地決定鋌而走險,去迎接那不可知的未來。
作為旁觀者,有了前幾次的經驗教訓,肯定會不由自主地替瑪麗捏把汗。瑪麗的命運不能說不好,她在最困難的時候總會出現轉機,總會出現願意幫助她的人,但是這些機會難道不可能同時也是陷阱嗎?如果是伊麗莎白,她肯定會權衡利弊,三思而行,就算如果某種形勢超出了自己掌控的能力,她身邊早就培養好的鐵三角也會幫她出謀劃策,用幾個大腦來幫她布局,未雨綢繆。伊麗莎白從幾歲開始就生活在一種隨時會被剝奪一切的恐懼中,她深深地知道有時候王冠和掉腦袋,僅僅是一步之遙。任何時候對那些伸出的援手,她都會考慮再三;怎麽就能肯定這些伸出援手的人有能力承受她女王的分量?就算有能力,你怎麽又能知道這些人的用心呢?女王的特殊地位,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巨大的誘惑,為此不乏有願意鋌而走險的人。伊麗莎白那種權衡利弊,辨別真假,走一步看十步的前瞻意識,是瑪麗全然不具備的。瑪麗不懂這些,她輕信,衝動,憑直覺行事,不計後果。這一次越獄也逃不出是這樣的邏輯。
經曆了上次的失敗,這幫人開始策劃更為詳盡細致的計劃。一方麵,喬治在外負責聯絡各方勢力,招兵買馬,為瑪麗的再次複出做準備;另一方麵,在城堡內部,當初瑪麗剛被幽禁時,懷著孕,身體很差,他們除了派禦醫跟著,還派了城堡主人道格拉斯夫人的兒媳,威廉·道格拉斯的妻子前來照顧,做她的貼身女仆兼私人助理。一來二往,瑪麗和她還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了。
她理解瑪麗,願意幫助她逃出幽禁。為了幫助瑪麗的出逃,她找到了道格拉斯家一個遠房表親,也叫威廉的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當時正在城堡裏當一名侍童。他是個非常機靈的孩子。
1568年5月2日那天,吃晚飯時分,衛兵隊長和全體衛兵都在餐廳吃飯,少年威廉趁著送飯菜之間,仔細地觀察隊長,注意到隊長吃飯時常常把平時從不離身的大串鑰匙放在手邊的餐桌上。他不停地送菜送飯在桌子之間穿梭,趁隊長大快朵頤吃肉時,迅速地把鑰匙藏在托盤下,溜了出來。早在一幫等候的瑪麗換好了女仆的衣服,在威廉的帶領下,打開一道道城堡的門。這機靈的少年每走出一道門就有反身把門鎖上,就這樣一路來到了停船的碼頭。威廉早就把所有的船解開了套,隻等在最後一分鍾,等瑪麗的船離岸,他再把剩餘的船放生,任它們隨風飄向湖中心。
就這樣等隊長發現鑰匙不見,又被反鎖,然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跑出來,又不見任何船。氣急敗壞有何用,瑪麗早就跑得沒影了。在湖岸邊,喬治·道格拉斯和塞頓帶著五十人馬候著,一看到瑪麗到來,立刻迎了上來。瑪麗還來不及吸一口自由的空氣,立刻翻身上馬,徹夜奔馳,朝著漢密爾頓的城堡奔去。這一次的出逃可以堪稱是完美的配合行動!
一個星期之後,這幫人就召集了六千人馬。瑪麗萬萬沒有想,自己居然還有這麽大的號召力。來的人當中除了她以前就信任的塞頓,亨特萊家族,再加上臨時倒戈的漢密爾頓家,居然還來了八位伯爵,九位天主教神父,一百多位男爵,他們都紛紛改換門庭投奔到她的麾下。說實話,這讓瑪麗非常吃驚。這事要是發生在從前,哪怕就是一年以前,瑪麗那還不知會怎樣興奮,神氣,驕傲不已呢,而如今,經曆了那麽多的爭爭鬥鬥,她終於還是學會了一點點謹慎。為什麽,為什麽她退位給兒子還不一年,這夥人不老老實實團結在她兒子和攝政王的左右,跑來慫恿她去和自己的兒子奪權作戰,就算他們說的是反對攝政王莫裏,那也是有著扯不斷的牽連啊。
此刻,瑪麗心裏真正想的其實不是作戰,她不想再打了,她想求和,就以目前六千兵馬的實力為籌碼求和。隻要莫裏伯爵能給她一點點君王的麵子,讓她能有一份自由,她心甘情願地把王權拱手讓出,不再爭奪。但是瑪麗沒有想想,就憑她如此膽大妄為擅自出逃,僅僅幾天就能召集那麽多的列位勳爵,貴族世家於她麾下,召集六千人馬為她作戰與莫裏為敵,那莫裏豈能善罷甘休?!另一方麵,這幫人這樣出力當然也不是為了讓這兄妹倆和談!別忘了,莫裏和瑪麗一樣,身上流的是同樣的皇族血脈,野心也是同根而生,他們的意誌和決心其實都是心照不宣。莫裏深深地明白一點,隻要瑪麗是自由地存在,蘇格蘭就不會有太平。就算瑪麗不想和他鬥,別人也會想方設法讓他們鬥!
當莫裏伯爵一得到消息,知道瑪麗的出逃和與漢密爾頓等人集結成軍要與他對抗,他雷厲風行,立刻召集到一隻隊伍。雖然這支隊伍遠遠沒有六千人之多,但這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軍隊。還沒等對方得到確切的消息,莫裏的隊伍就已經朝格拉斯哥挺進了。
1568年5月13日,在格拉斯哥附近的朗賽德(Langside),兩軍對峙。退位的女王和當下的攝政王,哥哥和妹妹,斯圖亞特家族同室操戈,在此決一勝負,在此決一死戰。
這一仗似乎是有備而來,可打起來又像是猝不及防。讓人奇怪的是,幾乎是在極短的時間裏,女王的隊伍好像還沒開打,就已經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了。瑪麗·斯圖亞特站在高高的山崗上觀戰,親眼看到不到一刻鍾,被打得七零八落的隊伍丟下三百多屍體和大炮就四下逃散了,而喬治·道格拉斯,這位不顧一切救出瑪麗,並為她招兵買馬,並毅然衝上戰場的年輕人,似乎還沒來得及揮灑他的勇敢和鍾情就莫名其妙地戰死了,永遠地躺在了這荒野上。瑪麗沒有時間再多看一眼這位多情的騎士,飛快地從山崗上下來,在一小隊人的保護下,跨上馬背匆匆逃跑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