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情人到敵人的路有多遠? ----羅丹與卡密爾

(2019-02-13 09:26:47) 下一個

羅丹巴黎博物館

從情人到敵人的路有多遠?

----羅丹與卡密爾

 

羅丹博物館坐落在巴黎一條極不起眼的小街上。如果從那裏路過,稍不留神就可能走過去了。但是人們都是慕名而來,眼巴巴地沿街尋找又怎能錯過?當然我也是。

來到這裏,站在博物館的門前,說實話心情複雜。對這個把天才女雕塑家卡密爾徹底毀滅的 “渣男”羅丹,坦白的說,心裏充滿了由卡密爾而生的怨恨。看了電影《羅丹的情人》,原名《卡密爾 ?克洛岱爾》大概沒有人,尤其是女人們,不會對羅丹的人格產生疑問吧?!他到底是怎樣的人?是什麽原因讓他對卡密爾,這個給了他無數靈感和深愛的女人,這般地殘忍?!

當然也必須說,卡密爾也有她自己的問題,敏感,脆弱,偏執。如果她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懂得像喬治桑那樣在男人間周旋,她至少不會在瘋人院裏一住就是三十年吧!作為同是十九世紀的女性,要知道卡密爾不是安娜卡列尼娜,她不是專門而愛而生的女人,除了愛情,卡密爾還是個天才的藝術家,而她,讓自己毀在了羅丹的手裏!當然,怨恨歸怨恨,站在了羅丹博物館的門前,我沒有猶豫,一步跨了進去。

這裏和我想像的不一樣,並不是像大多數博物館那樣用激光,用玻璃,用框架把作品和人們隔開。而這裏,一走進展廳,大多數作品就這樣零距離地,赤裸裸地和你呆在了一起。一雙手,一尊頭像,一副肌肉男的強壯肌體,女子柔軟如錦緞的項背……。一件件舉世聞名的雕塑作品迎麵而來:《思考者》,《青銅時代》,《行走的人》,《塌鼻梁的男人》還有,終於,看見了《卡密爾》的頭像,然後便是一連串的《永恒春天》《永恒的偶像》《貪婪與欲望》《心靈的春天》《冥想》《達尼爾》……羅丹用他的手,他的刻刀,如此準確靈敏地抓住人瞬間的眼神,動作,肌肉的張力,然後把它們一一定格,固化下來。與此同時,每一尊固化的雕塑又是那樣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站在它們麵前,你便忍不住想和他們交朋友,想和他們聊聊,想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

到此為止,好吧,我承認羅丹的確不同凡響,我也知道自己帶有偏見,一進展廳,眼睛就不聽使喚地尋找1883年這個年份。1883年,是十九歲的卡密爾來到羅丹的工作室,走進了他的生活的年份。從這以後,你看吧,他的作品風格一下子就變了。或許他自己都未必承認,但是旁觀者隻要留心都能清楚地看到。是的,在這之前,羅丹已經因為《青銅時代》而一炮走紅,早就已經有了無數的好作品。這些作品是不錯,但它們循規蹈矩,沿著古典主義,米開朗基羅的路子,隻有在1883年之後,他的雕塑作品充滿了活生生的人性!他煎熬的情欲,難於抵禦的熱情,對女人溫柔的愛,痛苦的掙紮一一在作品中表現了出來。在此有作品為證。

羅丹的作品:

《卡密爾》頭像1884

The Kiss《天堂之吻》1886年

Eternal Springtime 《永恒的春天》1884

The Fall of an Angel 《天使的墮落》1885

Psyche Spring《心靈的春天》1885

Eternal Idol《永恒的偶像》1889

Danaid《達娜德》1886 以卡密爾為模特

《冥想》1886

《手》

Farewell 《別了》羅丹為卡密爾做的最後作品

網絡上微信圈有一種毒藥言論,說什麽找男人就要找懂你的人,什麽懂你比陪伴更重要,懂得就是最好的關係,雲雲。說這些話的人,可以看出,她們淺顯的閱曆讓她們完全不知道,真正的傷害,恰恰來自“懂”,來自了解。不然怎能做到精準打擊,讓你粉身碎骨!?

卡密爾在和羅丹一起十年之後分手了,從十九歲到二十九歲。別人說,那是因為羅丹不肯娶她,因為流產,因為羅丹除了羅絲還有別的女人……。當然這些或許也是部分原因,但是隻有卡密爾的父親了解自己的女兒,他點出了要害。克勞垈爾先生說,你不能就這樣一直呆在羅丹的影子下,以你的天賦,你的才能,你必須拿出自己的作品來,必須得到外界的認可,必須建立自己的位置!(當然這不是原話)父親的話一針見血,可是當年深陷愛河的卡密爾哪裏聽得進?那時卡密爾還那麽年輕,十九歲的她遠遠還不能了解自己,羅丹讓她高山仰止。可是五年以後呢?十年以後呢?她那麽刻苦地學習,工作,她滿懷熱情地全情投入,投入愛情,投入藝術,投入到羅丹的每一件作品中。她的天份,她的才能,別人可能不知道,難道羅丹不知道?!可是一直到兩人分手,沒有人知道她,了解她,她和羅丹共同完成的作品從沒有她的名字,她沒有參加過一次展覽,沒有接到過一份訂單!

卡密爾青春小照

幹的全是男人的活---卡密爾在工作時

要說了解,要說懂得,大概世上沒有人比羅丹更知卡米爾了!羅丹敏銳的感覺從卡密爾那裏捕捉到了靈感。從羅丹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對作品飽滿的熱情,他對卡密爾身體的每一個細小的部位的刻畫都能看出他懂得卡密爾每一絲的感覺;她悲,她喜,她愛,她恨,她的留戀,她的向往,她的熱情,她的渴望……,羅丹必是了如指掌。她的成長,她的潛力,她不可估量的爆發力,以他銳利的目光,他早就看出了卡密爾的天賦,早就說她遲早會成大師。

說是他的學生,她給他靈感,激發了他身上多少創作的巨大熱情?說是他的情人,她年輕美麗的軀體,以及延申到靈魂深處,複雜多變的線條又引發了他多少對愛情美好的詮釋,從而產出如此眾多的不朽的作品?就算他不能娶她,就算他不能讓她生下孩子,就算他不能對她忠誠,他至少可以扶持她,讓她站起來,讓她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總算是可以了吧?但是羅丹沒有。

他們分手以後,開始的幾年他在經濟上還是經常幫助卡密爾,比如幫她付工作室的租金,幫她申請雕刻用的石料等等,但是創作上的指導基本上不會有了。幾年以後,卡密爾的技藝越來越成熟,漸漸脫離了羅丹的影響,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她做出了《海浪》,《放棄》,《華爾茲》,《祈求》等等不朽之作,(雖然在當時還無人知曉。)

有一天羅丹走進了卡米爾的工作室,他看見了《成熟年代》,“The mature age”這尊雕塑,頓時勃然大怒。他大罵卡密爾是在出賣他們的隱私,授人與柄;罵她不但不懂隱藏自己的痛苦,還赤裸裸地在作品裏展現,罵她在刻意追求苦痛,把自己當成受難的烈士,罵她不但不會保護自己,還把他也帶上一起毀滅……!說實話,從某種角度說,羅丹是對的,何必把傷口示人?其實羅丹沒有看懂,卡米拉的意思是用這三個人物,那個年華逝去的老婦,那個失去青春的少女,和那個正壯年的男人,表現一個女人的三個階段。然而羅丹此刻已經不能完全了解卡密爾。再說,他忘了,藝術本身就是人心靈忠實的寫照,陷於極端痛苦不能自拔的卡密爾,如何能超越自己?!

羅丹的痛批和強行搬走《成熟時代》應該算得上是打垮卡密爾的最後一根稻草了。她砸碎了工作室裏所有的作品,她瘋了。

她沒法不瘋。從1883年到1893年,十年期間,羅丹就把她藏在巴黎近郊一座房子裏。那裏既是他們的愛巢(至少曾經是)也是他們堆滿石頭,石膏的工場。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卡密爾就在這裏,即是羅丹的情人也是他的助手。這段時間她與外界幾乎完全隔絕,她的世界除了羅丹就是石頭就是雕塑泥。而羅丹呢,這十年好作品不斷,聲望越來越高。他越來越多的外出,接訂單,與同行周旋,應酬,外帶著和別的女人約會;而卡密爾呢,沒日沒夜地為羅丹工作,沒有休息,沒有假日,連家都很少回。她,整天蓬頭垢麵,穿著工作服,雙手沾滿了泥巴,滿是傷口,她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沒有一雙像樣的鞋……。這都沒什麽,卡密爾是藝術家,她不在乎這些。她是一根筋思維,不懂權衡,不懂利用,不懂算計,甚至不會保護自己,隻要羅丹愛她,隻要她能夠創作,她什麽都不介意。但是在這樣封閉的關係中,必須有一樣東西來支撐,那就是信任。卡密爾如此相信羅丹,把命都交給了他,如此了解卡密爾的羅丹怎能不知道,怎麽就不能幫她一把?!但是羅丹沒有,作為情人,他沒打算娶她為妻,作為學生,他也沒有打算給她安排一個前程,他辜負了這份信任。

她沒法不瘋。離開了羅丹,她一無所有。精神上,唯一支持她的父親,被她傷透了心,再說年事已高,人老體衰的父親又能為她做什麽呢?她的媽媽,妹妹從不待見她,當外交官的弟弟又遠在天邊,而她最愛的人卻讓她遍體鱗傷。她確實想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她也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可是無論她怎樣的努力,別人都覺得她就是羅丹的學生,不過就是羅丹的翻版,她拚命地想擺脫羅丹對她的影響,可無論她怎樣地奮鬥,雕刻界也難有她的一席之地。

但是就在卡米爾辛勤勞作,默默無聞的十年間,羅丹日益走向了輝煌,除了他的永恒係列,同時,他接到很多訂單,創作出了《加萊義民》《巴爾紮克》,《地獄之門》等等眾多不朽之作。(要指出的是,這些作品都有卡密爾的心血和付出)必須承認,羅丹是偉大的藝術家,但是他對家人,對愛他的人卻極為自私。

而對卡密爾,又能說什麽呢?即便在當時,也不是沒有人想幫助她。法國著名音樂家德彪西就是其中一人,愛她,幫她還債,為她出資辦展覽,隻要她願意,她的噩夢可以結束。但是卡密爾說,她討厭死了音樂。她功成名就的弟弟(羅伯特 ?克勞垈爾,法國著名詩人,外交家)也曾想幫助她,和經紀人一起為她舉行了個人展覽,可她已經不相信當時的藝術界,認為一切都在羅丹的掌控之下,脆弱的自尊心,讓她破罐子破摔,在展會上故意做出反主流之態,標新立異,找一幫人胡鬧,眼睜睜地把好機會斷送……。這時候,她,卡密爾,或許隻有一樣可以救她,那就是愛情!而且還非得是羅丹的,而羅丹早就不愛她了。

卡密爾作品:

The Walze《華爾茲》1889 卡密爾代表作

Abandon 《放手》1905年

Sakuntala 也稱《沙恭達羅》

《祈求者》1900年

《祈禱》1889

The Mature Age《成熟年代》1899-1913

就是這部作品讓羅丹大發雷霆,並強行取走。使他們徹底地從情人變成了敵人。

The Wave《海浪》1897年

這一作品被業界認識認為是卡密爾擺脫羅丹的分界線

The Flute Player《吹笛者》1904年

《羅丹》1893

卡密爾離開羅丹時留下了這一作品。沒有用照片,沒有用模特,

全憑記憶完成,令羅丹大為驚歎。

悲劇!讓人欲哭無淚的結局。看著電影最後的鏡頭,卡密爾被送進了瘋人院時,一雙從後背車窗裏祈求的眼神……,如何不讓人淚奔!更悲催的是,在瘋人院裏整整三十年(1913-1943)據記錄,她母親到死一次也沒有去看過她,妹妹去看過一次,弟弟去看過七次。

卡密爾死後被混葬在公共墓地,等人們想起她,想為她建一個墓碑都無從尋找到她的遺骸。

唯一讓人欣慰的是,2014年,經過多年的籌備,在巴黎附近,卡密爾度過童年的諾讓市,建立了一座卡密爾 ? 克勞垈爾的博物館。據說到如今差不多還有九十件作品存留於世。這裏收集到了四十幾件,另外有一些存在羅丹博物館一間專門為她布置的展廳裏。

據說,最近在某次拍賣會上,卡密爾的《華爾茲》賣出了比羅丹的《親吻》更高的價,這讓我覺得有點解氣,有那麽一絲惡意的快感,好像終於為卡密爾報了“一箭之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雕塑很美。說不清,道不明。我還行。過幾天去“煙花三月坐大船。
一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我覺得:兩個天才藝術家,盡管彼此相愛,但未必會給彼此帶來幸福。就像以色列作家 Amos Oz在自傳體小說《愛與黑暗的故事》裏用他父母的婚姻來總結的那樣,兩個好人在一起,未必能成就好事,可能是“好+好=壞”
而羅丹除了是藝術家,還是個男人。他當然需要藝術上的相知,但也需要情感甚至本能上的卿卿我我 。所以,一個每天穿著工作服,蓬頭垢麵像男人一樣敲敲打打的女藝術家就很難滿足他了。但至少,羅丹沒有欺騙卡密爾。
lucia17 回複 悄悄話 傻女人
凜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海平兔' 的評論 : 在男女這種彼此要求唯一的封閉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女人的背叛也比比皆是呢。謝謝分享。
凜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左岸右岸' 的評論 : 按傳統,女人生下來就是為男人準備的。哪怕接受教育也是為了更好地相夫教子。雖然到了十九世紀已經有一些突破了,但是整個環境對女人是苛刻的,幾乎沒有可以讓女人體麵,獨立養活自己的工作。那個時候的女人很難,尤其是有個性,有想法的女人。
凜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迪兒' 的評論 : 也謝謝你的到訪,你的喜歡。
林海平兔 回複 悄悄話 同意
女以男為岸
難免
失足淪落沉淪。。。
左岸右岸 回複 悄悄話 謝分享!說到底大多數男人的愛是自私而利己的。很難做到女人為愛可以奉獻自我的境界。
迪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美文和這些有震撼力的雕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