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失戀博物館》
(一)
在巴爾幹半島亞得裏亞海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因為在今年的足球世界杯進入了決賽而一下子被全世界關注,它就是克羅地亞。可是也許很多人不知道,近幾年還有一件事讓這個國家在“文青們”中間悄然走紅。那就是位於首都薩格勒布的“失戀博物館”,我看翻譯成“分手博物館”也未嚐不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失戀主題博物館,被 BBC 稱為“儲存心碎故事的地方”,同時也被譽為歐洲最具創新性的博物館。最近我有幸來到這裏,它簡潔的布展風格和奇特的構思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家博物館坐落在薩格勒布老城聖馬可教堂附近,普通的建築,不顯眼的門臉,不小心就有可能錯過。但是如果你能抬起頭看看路邊的指示牌,尋找“The 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 ”所指的方向,很容易就能找到它了。
這家博物館的奇特究竟在哪呢?請看一段這樣的介紹:
“當你約好和心愛的人出發旅行的時候,心裏對旅途一定充滿了浪漫的遐想。你可能想象不到,最初以為的那種精神上的融合,很可能就因為這一次旅行而分道揚鑣。(愛情有時候就是這麽脆弱)無論你是誰,隻要你在一段關係中付出了真情,中途崩潰的創傷都是致命的,處理不好往往會給自己一生罩上陰影。薩格勒布這家《失戀博物館》的主題就是把這獨屬於人類才有的情感信物收集了起來,把讓人心碎的過程變成我們自愈的特殊之旅。”
該館的創始人Dra?en Grubiši?,(德拉恩)和Olinka Vištica,(歐琳卡)是克羅地亞藝術家。他們曾經是一對情侶,在一起四年後,走不下去了,於是決定分手。家裏的東西,分成兩份,電視機歸你,冰箱歸我,沒有任何問題。唯獨一件陪伴他們彼此的布藝小兔子成了兩人爭奪的對象。誰也不讓。他們突然想到,要是有一個地方,可以存放人們心係念想的東西,隨時可以來看看,那該是多麽好的事。就這樣建立一個特殊的博物館的想法油然而生。
2006年,在克羅地亞要舉辦一次藝術家聯盟年度沙龍的藝術展覽,歐琳卡和德拉恩想借這個機會試試水。於是他們向朋友們發出了請求,希望大家能把自己感情挫折經曆中有意思的紀念品提供出來,情書,卡片,玩具,隨便什麽都行。沒想到他們還真的收集到不少。於是他們就租來了一個集裝箱,然後把這些小東西,紀念品布置了一番,做成了一個小小的展室。
結果完全出乎預料!本來他們隻是想做一次概念性的藝術探索,試試深淺,結果沒想到,一下子引起了廣泛注意,各種媒體也跑來紛紛報道。大家都以為他們是一家永久性的機構,而不是臨時展覽。與此同時還收到了大量的郵件和電話,詢問如何向他們捐贈物品。這樣一來,他們就真的有了想法,打算找一家畫廊,租用一個展室,把它建成一個永久性的機構。
可是隨後,他們接到不少國家的畫廊邀請,邀請他們去做巡展。這樣他們隻好做出調整,把“博物館”先流動起來。幾年之間,他們去了洛杉磯,倫敦,新加坡,台北……, 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公眾捐獻出他們自己的紀念品,使他們的館藏迅速地擴大了。
一開始他們也曾設想,把收集到的紀念品做成一種網絡虛擬博物館,可是他們後來發現,人們真正想要看到的就是“實物”本身!這的確讓他們非常驚訝。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辦一座實體博物館勢在必行!
就這樣,他倆克服重重困難,到了2010年,這家博物館才終於薩格勒布上城區一座18世紀的建築裏落成了。當年10月向公眾開放以來,已成為薩格勒布吸引世界遊客的最佳景點之一,令許多人慕名而來。
說實話,當我走進這家博物館時心裏滿是疑惑,像“失戀”這樣極為個人的,隱秘的,說不出道不明的感受如何能用展覽的方式展出?是不是僅僅起到一種滿足窺視欲的作用呢?尤其當我看到潔白,素淨的展台上展出的什麽高跟鞋,泰迪熊,一張明信片,一對耳機,一襲婚禮服什麽的,更是懷疑。但是當我耐心地一邊看展品,一邊用心地讀展品的說明,漸漸地看出了布展者的用心,以及小東西背後富有深意的故事。
展廳分成幾個部分,根據不同的主題把收藏品分為, “成人禮” (Coming of Age),“準備好了,出牌吧”( The Chips are Down. The game is Up),“美好時光”( A Fine state of affairs),“私人戰場,全球戰爭” (Private Battles, Global Wars),“愛的付出”( A Labour of Love),“曾幾何時......幸福永遠”( Once Upon a Time... Happily Ever After),“結婚離婚”(In and Out of Wedlock),“明天太陽照樣升起”(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展示人們從青澀的初戀到成熟的熱戀到感情變質到矛盾重重到打架到分手的一一過程。(翻譯得很別扭,請高手相助)
創辦人歐琳卡說,這是一家展示人類潛意識的博物館。她想要的是用一樣物品來反映個人的不同情緒。無論是有趣的,悲傷的還是令人不安的,讓這些展出的物品與它們相關的故事挖掘出人們心中更深層次的情感。
比如有一個人從美國寄來的一個烤麵包機,(toaster)還附上了一句話:我搬出去的時候,帶走了這個烤麵包機,我就是想看看,這會兒她拿什麽烤麵包!(多麽單純的孩子氣, 令人忍俊不禁!)
可也有讓人傷心的,有一位老奶奶從亞美尼亞寄來一張明信片,說,這是她十幾歲的時候,一個鄰居男孩子塞進她家門縫的。他們倆偷偷好了三年,後來男孩的父母上門提親,(彼時當地風俗)可是老奶奶的父母覺得小夥子配不上她,拒絕了。那天晚上男孩子就開車衝下了懸崖。
(二)
歐琳卡說,她注意到,雖然我們所有的人在經曆失戀時,感受都差不多。但是我們在不同國家收集到的的紀念物,往往會表現出不同國家,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和物品會有不同,可以看出很鮮明的文化特點和人們的生活狀況。比如我們在新加坡的時候,收到的捐贈品大多都是精美貴重的東西,如一些數碼相機,MP3播放器等等;而在菲律賓,許多物品都和長期兩地分居有關。因此我們了解到這是一個以移民為特征的國家,許多人在國外長期學習或工作。
她的觀察非常有意思。我也試圖從眾多的展品中挑出幾件代表不同類型文化的故事稍作介紹,提供點素材讓有興趣的朋友思考。
在第三展室吧,我看到牆上掛著一把斧頭, 標題是:An Exe Axe(開啟斧頭程序?)這簡直太超現實主義了吧?它一下子吸引了我!
故事是這樣的:
她是第一個和我同居的女人。當時我所有的朋友都覺得我太輕率了,說我是想學會如何與別人同住一屋簷下才這麽做的。她搬進來幾個月之後的一天,有朋友邀請我去美國旅行,可她不能跟我一塊走。在機場,我們流著淚告別,她對我說,如果沒有我,她不知道怎麽獨自度過這三個星期!可是三個星期後我回來時,她對我說:“我愛上了別人。雖然我認識她隻有4天,但我知道她可以給我你不能給我的一切!”
我知道我很平庸,但我還是問她,那為什麽要同意和我生活在一起?她沒有回答,到第二天仍然沒有回答,一氣之下我讓她滾蛋。誰知她立刻帶著她的新女友去度假了。可她把她的家具還留在這,留在我屋裏。我真是氣壞了,我不知道該怎麽發泄我的憤怒。
後來我買來一把斧頭,我隻知道無論如何我要出出心頭的惡氣,必須讓她損失點什麽,她這樣無端地傷害了我,卻沒有一點歉意!
在她度假的這14天裏,我就每天砍壞一件家具,而且還把碎片留著堆在原處,作為我痛苦的見證。房間裏越是多的堆滿被我砍壞的家具,我的感覺就越好,好像看見了自己被傷害的靈魂在愈和。
她離開兩周後,回來要搬她的家具。結果她看到了一堆被我砍壞的,整齊堆放一起的木頭碎片。她把這些砍得亂七八糟的木塊都搬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的公寓。
而我這把斧頭留了下來,算作我自我療傷的證明吧。
這樣奇葩的療傷還是第一次聽說。(我猜測這還是一對同性戀吧?)
在這裏我還發現了一個最讓我唏噓的故事。是誰說的,最悲哀的愛情莫過於“無言的結局”。故事是這樣的:
一套普魯斯特的書
這些破舊散亂,沾滿沙粒,還卷了邊兒的一套書,正是我們最近結束了的愛情見證。
我們結婚不久,我和妻子都迷上了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流年》這套書。我常常大聲地朗讀書裏的片段,尤其在我們度假的時候。一連接著好幾個夏天,我們都會去葡萄牙的阿爾加維島,這套書的大部分都是在那裏讀完的。我們常常散步到一個綿延遼闊的沙灘,用漂流木,竹子和紗籠蓋一個小棚子,然後躺在裏麵,伴著大西洋海浪拍打岸邊的波濤聲,讓自己迷失在布魯斯特沉悶的章節裏。
我一直認為這是欣賞普魯斯特文字的最佳方式 —— 進入敘述者的頭腦,感受他的癡迷,然後再重新回歸自己。但是要想理解作者在書中表達的歡快,令人開懷大笑的那部分就很不容易了,恐怕要付出最好的年華,用心潛讀才能獲得。這話聽起來好像很怪,像是個書呆子,但是讀透這套書確實不容易,需要時間。
後來幾個夏天,我的感覺漸漸變得有些怪異,布魯斯特就像一個可笑的,神經質的第三者,熱情地讚美愛情,卻總是和性無關。這可能就是一種象征吧。這部《追憶似水流年》沒有讀完,至少還有200頁吧,我們就分手了。
為了節省行李重量,我把它們撕下來,裝進了一個信封。
愛情的流失,有時候並不是因為第三者,並不是因為移情別戀!(這個故事結尾讓我好像都看見了他們木然,索然無味的神情,然後各自天涯的背影!)
還意外發現一個來自台灣的,一串鑰匙的故事,平淡得讓人心酸:
台北的故事
我和我的男朋友差不多大,認識純屬偶然。我們好了以後,他為了離我近一點,從五十多公裏以外的地方搬到了台北。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出去工作,但從來不會抱怨。他把他房間的鑰匙交給我,讓我可以隨時來。在這裏我度過了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雖然它很短暫。
後來我就常常來,用他的一個小小的電爐為他做飯。他很喜歡我做的菜,高高興興地吃了,還把剩下的菜裝進飯盒,第二天帶去上班當午飯。他的同事都羨慕他,這讓他也非常高興。
那個時候,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沒完沒了的親熱。最難得的是,每次我要走的時候,他都要緊緊地抱住我,從他的眼睛裏看到的滿滿都是愛。他總是會拉著我的手,一直把我送到車站。
有一天他拿出一枚鑲嵌著小小鑽石的戒指向我求婚了,我是那麽幸福。不久我就懷孕了。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他,他高興得不停地笑,我們快活地好像走進了天堂。沒想到的是,過了兩個月,我不幸流產了,上帝收回了他贈送的禮物。我們倆都難過極了,但是這也並沒有影響我們彼此相愛。
完全沒想到的是,他的媽媽不同意我們結婚。無論他怎樣解釋,勸說都沒用。結婚前,他說他要回家一趟,去拿一些辦結婚證用的文件,然後再努力努力,希望得到媽媽理解和祝福。臨走前,他說他一定會盡快回來。回家的路上他還一直給我發短信,甚至還不停地拍下他家附近的風景發給我,我正在醫院檢查身體,心情平靜,沒有一點不好的預感。
沒想到,這竟成了我們關係的終點!後來他打來電話,在電話裏他痛哭流涕,他說,他不知道該怎麽辦,他既愛我,也愛他的母親,他不能丟下我,也不能丟下他的母親!我從來沒聽到過他這樣傷心地哭。
我衝進急救室,嘔吐不已,我清楚地意識到一個事實,我不但失去了孩子,我也失去了丈夫!心裏突然明白,這幾個月的甜蜜生活從此不再,這將會是我一生中永遠的痛!
後來我們也偶爾見見,但我們心裏都清楚,我們完了,不可能再在一起了!
今天看到他留給我的這串鑰匙,一下子打開了我塵封往事,那些令人心碎,然而卻美麗的回憶。
看完這個故事,覺不覺得太有點“中國特色”了?
(三)
有人問“失戀博物館”的建立初衷到底是為了忘記,還是為了紀念?歐琳卡說兩者皆是。一方麵希望它像是一塊記憶橡皮擦,擦去你的傷心事,抹掉你的傷痕,忘記過去而重新開始。另一方麵又希望能精心留住它,讓曾經擁有的快樂幸福永生不息。
很多捐贈者都說,當他們鼓足勇氣把珍藏著自己快樂或痛苦的的紀念品拿出來時,兩種情況都象征性地發生了!一方麵能感覺到自己由此放下了耿耿於懷,可以跟過去說永別了,與此同時也倍感欣慰,自己的故事終於有了安放處,如同回歸了大海,讓自己不再孤單。
目前在薩格勒布上城區,這所博物館已經成為旅遊參觀為數不多的熱點之一。這說明人們對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宣泄心中隱秘情感是認同的,雖然據歐琳卡說,他們也聽到一些批評的聲音。但她確信這家博物館的展出可以為那些因為失戀,婚姻失敗而把個人生活弄得一團糟的人提供一些幫助。
歐琳卡同時還提到一個現在越來普遍的問題。她說,現在的社會氛圍都認為所有人都要成雙成對才正常。如果你還是個單身,別人就會覺得你很可憐。但是單身有那麽糟糕嗎?
一個人在自己的生命階段中,能有段時間靜下來獨自思考,這是生命中極為難得的事。你會發現一個人若能經常讓自己獨處,是非常有益的。
我們每個人都想讓自己變得聰明,能把握幸福的密碼,都相信自己下一次的戀情將會完美。這個博物館也是在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維度告訴人們,單身並沒有那麽悲慘,失戀也並沒有那麽可怕。
在館內的一麵牆上,我看到了美國著名詩人瑪麗 ? 奧利弗的這樣一首詩:
To live in this world,
you must be able to do three things:
to love what is mortal;
to hold it against your bones knowing your own life depends on it;
and, when the time comes to let it go,
to let it go.
我試著翻譯了一下:
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能夠做三件事,熱愛鮮活的生命,並牢牢抓住它,因為你知道這是你生存的所依,然而,當它到了盡頭的時候,要懂得放手。讓它走,順其自然。
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走出了這裏。我知道,不會再回來了。
克羅地亞海邊的Zadar,Split很不錯的,以後有機會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