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魯豫對話錄
序言:
最近陳魯豫出了一本書《偶遇》。這是一本很容易讀,卻要很費心思的書。看完後感觸良多,引起了許多話想說,與其說是想對這些正在困惑中的年輕人說,不如說是想對年輕時的自己說。時過境遷,如今我們這代人已經老去,大多數人都是努力把過去忘記,隻想著眼下怎麽玩樂,怎麽健康長壽,怎麽含飴弄孫享受舐犢之情……,對於自己走過的路,無論好壞大多不願再去糾纏。但是我的感覺卻是不同,我總會忍不住會想,自古今來,一波又一波,愛情這件事,有變過嗎?大千世界,男男女女,緣生緣滅,變得是時間,沒變的是本質。其實什麽都沒變,任何年代存在的問題現在依然存在。
我非常熟悉魯豫,雖然我沒有像看《鏘鏘三人行》那樣幾乎一集不拉的追,但凡是她采訪的我有興趣的人,我幾乎都會看。這類節目,包括文濤最近主持的《圓桌派》即便你不一定每集都看,但你知道他/她就在那個頻道上,那個時段裏,隻要你想見他/她,你就能見。聽他們聊天說話,熟悉他們的話題,認識他/她請的嘉賓,喜歡或不喜歡,都無所謂,你和他們呆在一起,如同和朋友聚會,習以為常。關於魯豫,和竇文濤,不管別人把他們捧上天,還是踩在腳下,對我來說都無所謂。因為他們在我心裏早有定位,容不得別人的修改。我關注他們,還自以為挺了解他們,但是當我看到魯豫的這本書,還是讓我突然眼前一亮,她又給了我一個莫大的驚喜。
翻開這本書之前,我仔細地讀了魯豫的序言,想知道她出這本書的初衷。確切地說,這其實就是一本與觀眾互動的談話錄。說起來這類的書難免都是家長裏短,愛恨情仇躍然紙上。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之一,但也有不少的人在關鍵的時候會很作,活生生地把自己的幸福葬送。魯豫是樂觀的,溫暖的,近五十的她仍然可以這樣感性,曆經過人間冷暖的她仍然可以這樣相信美好,相信愛情,實屬不易,讓人感動。
在這本書中,與她交流的朋友大多是年輕人,有一定的年齡差距,很多人都是抱著崇拜她仰慕她的心情而來,她的角色難扮。她既不是“知心大姐”,也不是心理醫生,既不是人生導師,也不是……,她就是一個朋友!她推心置腹,將心比心,置換角度,一針見血,直言不諱。雖說很可能大多數問題最後都是無解和無奈,都是必然的結局,但是就算是你的家人,你最知心的朋友,能夠給與的,恐怕也隻能是這些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我是讀者中的某個她/他,我一定會心中充滿感激的,即便可能她所說的根本不是我的茶。
讀這本書是令人愉快的。因為理解,因為認同,因為能夠呼應。由此也就產生了想與之對話的願望。我們哪一個人不是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走過來,哪一個不是都有可能曾經經曆,或者正在經曆各自的人生至暗時刻(darkest hours),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但是,生活告訴我,無論多麽艱難,都要往前走,不要放棄,走下去,相信那束光,那份愛,那份暖就在那隧道的盡頭。阿城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印象深刻。他說(大意),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人生絕境,你穿越了自己的絕境,解決了生與死的問題,(不單指肉體,也指精神上的,靈魂上的),人生就大不一樣了。
魯豫介紹,在《名利場》Vanity Fair,這本雜誌的每期最後都有一個布魯斯特問答題(Proust Questionnaire):誰是你今生最愛?看到很多人都會答是寵物,貓,狗,或者孩子孫子,而並不是他們的伴侶,愛人。這可能會讓年輕人吃驚,但過來人恐怕大多會很認同。生活是殘酷的,你恐怕會忍不住想難道人的成長過程就是慢慢地對愛失望,對人失望,對愛情失望嗎?魯豫認為,人可以受傷,但是不可以失去希望。生活真的是無比強悍,有時候甚至凶險,它逼著你在生存,生活,努力出人頭地的同時慢慢接受並且和自己和解,接受現實,承認現實與夢想的差距很遠,也承認愛情並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你還是要堅信愛情。是的,很多人都會說愛情沒用,就像藝術,音樂,詩歌,文學,沒有它們又如何?但是如果有,哪怕就是個念想,也是不一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