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個人邏輯的建立與崩潰的過程

(2013-07-07 05:07:35) 下一個


個人邏輯的建立與崩潰的過程

那天去影院看悲慘世界,獨墅湖電影院第四放映室裏隻有我一人,在黑暗中我的視覺和聽覺都得到了極其豐厚的享受。我是如此感動,不是為故事,因為這早就熟知,而是為導演,製片人,演員,音樂製作人,他們以如此出色的智慧才能給全地球的人一份這樣精美的禮物。我安然自得,不再為沒有人和我分享一部好電影而遺憾,甚至憤怒,喜歡看泰囧的熱熱鬧鬧地去看吧,留下這美麗的悲慘世界為我獨享。雖說沒有票房收入,好電影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是這又能怎麽辦?人類和地球終究都會毀滅,何況電影呢!
沙威警長(電影裏叫賈維爾)最後往那洶湧的賽納河縱身一跳,讓我突然想到了項羽的自刎,這兩個完全不相幹的人卻讓我突然看到了同樣的東西:一個人的邏輯建立和崩潰的過程。
一個人從他出生開始,不知不覺地長著混著,一天天就開始了他/她自我邏輯的建造過程。比如沙威警長。他出生在一個苦役犯的家庭,在牢獄裏出生。從小他眼裏看到的就是偷竊,撒謊,作惡……。大概出於他對自己出身的厭惡,他做了警察。他非常憎惡小偷,流浪漢,妓女,認為他們都是從來不會說真話隻會撒謊的惡棍,是社會罪惡的根源。 他的職責就是抓住他們,把他們送進監獄,讓他們服苦役,受到最嚴苛的責罰。他認為隻有像清除垃圾一樣地清除掉他們,社會才會安寧。這就是他的邏輯。所以當他手裏的假釋犯冉·阿讓突然人間蒸發,逃離了法律對他的監控,或者說他的監控,可以像想他會是怎樣地氣急敗壞,這簡直就是對他職業的羞辱!把他捉拿歸案成了他剩餘人生唯一的目的。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麽多年之後,當他再次遇到隱名埋姓,並且已經洗心革麵的冉·阿讓,盡管此時他已經是一位政績突出口碑極好的某市的市長,但這也沒有阻止沙威對他產生疑心。他像一隻嗅覺機敏的警犬,緊緊咬住冉·阿讓不放。然而就在他尋找證據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件件事,讓沙威一點點困惑起來。冉·阿讓用他的善行一次次地挑戰了沙威的邏輯,直至最後冉·阿讓在完全占有優勢的情況下,放了沙威,這個一直要置他於死地的對手。
也許沙威第一次開始懷疑偷一塊麵包被判十九年的牢役是公正的嗎?第一次想冉·阿讓冒著自己再次被逮捕的危險而去救一個妓女,救一個和自己無關的孩子,以至於為救一位受重傷奄奄一息的街壘鬥士而不拍犧牲自己,(當然也是因為他是養女珂賽特所愛的人)甚至還無條件地放了他這樣一心想要抓他的敵人!難道這樣的人就是自己窮其一生要去抓捕要去毀滅的對象嗎?!沙威非常地掙紮,最後他放走了冉·阿讓,但是卻放不了自己。冉·阿讓打碎了他一生建立起來的邏輯,他無力再重新組建,隻好讓他自己做了殉葬品。
項羽也是這樣。他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爺爺被秦始皇所殺,楚國被秦朝所滅,從他記事起國恨家仇就伴隨著他成長,從兒時起滅秦複楚的決心就開始一點點地建立起來成了他的人生使命。而他也的確出類拔萃,才華出眾。23歲就當了義軍首領,25歲當了上將軍,26歲打敗秦朝名將章邯,完成了滅秦大業,當上了西楚霸王。
項羽是真牛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樣的評價至今看來也不為過。但是他就像是中國曆史天空中劃過的一顆最明亮的流星,那麽耀眼卻一閃而過,30歲便自刎於垓下烏江邊。他勝得那麽輝煌卻敗得這樣慘!但是我以為縱然後人評說有千萬種,項羽畢竟是沿著他自己的邏輯完成了他的人生。
項羽出身貴族,雖有國恨家仇在身,但他有叔父教養,家人寵愛,生存環境簡單,自然不懂見風使舵,爾虞我詐。他心胸坦蕩,重情義講義氣,政治理想簡單沒有野心,自然也沒有遠見。他痛恨秦始皇一統中國的做法,崇尚小國自製。所以滅秦之後他實行了分封製,放棄富庶,易守難攻的鹹陽不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彭城。他遣散了他的兵將,讓大家回家,以為從此以後大家都會像他一樣安居樂業,彼此相安無事。在項羽的邏輯詞匯裏既然已經滅了秦,恢複了楚國,當起了西楚霸王,他就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無愧於他的先輩祖上,從此可以放下戰刀脫下戰袍了。可他沒有想到被分封的王沒有一個是滿意的,最不滿意的就是劉邦。別人不是他,而他卻不明白。因為他的詞匯裏沒有貪婪,掠奪和稱霸。所以一廂情願的和平其實是不存在的,你不想打別人想打,你給別人奶酪,別人卻還想要你的麵包。項羽哪裏受得了這樣的氣,他的詞匯裏哪裏會有膽怯!打呀,為了保住楚國,戰爭隻好繼續。
雖然在戰場上項羽力大無窮殺人如麻,但韓信這樣評價他,“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劚鄭?灘荒苡瑁?慫?礁救酥?省�”因為項王他心軟,鴻門宴上不忍殺劉邦,釀成後患;因為他輕信,聽信了盧綰,他守承諾,盲目遵守與劉邦的鴻溝協定,被劉邦所騙,給劉邦反攻造成了機會;他自負,容不得人,連他的義父範曾的話也聽不進。項羽的運氣和才華,他的敢拚敢打讓他年少得誌,成功得太快太容易使他崇尚力量/武力,輕視腦力,權謀。他以為自己是錘子,所有的問題就都是釘子,都可以靠他的錘子來解決。(脫口秀:《老梁挖楚漢》語)可是天地不仁啊,項羽的優點,所謂君子之風婦人之仁武俠之氣都成了被劉邦所利用的弱點,成了最後置他於死地的軟肋。
其實項羽還是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也一定還會有號召力。假設他聽從了那位江東亭長的勸告,帶著他哪怕隻有二十六人的殘兵敗將撤回江東,臥薪嚐膽,韜光養晦,說不定會有絕處逢生重寫曆史的機會呢!然而年輕氣盛,隻有三十歲的項羽必然是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他悍勇的外表下其實卻有一顆玻璃特質的心。
從某種角度說,項羽的死是必然,是符合他的邏輯的。 有人說劉邦打了一百次敗仗,最後卻贏得了天下;項羽是百戰百勝而最後卻輸得片甲不留。這世界上有誰能承受這樣的結局?!項羽不能,恐怕誰也不能!


人的一生難就難在當你一心一意建立起來的邏輯被打破而崩潰的時候,你想到的是重建而不是連自己一起打破,一起毀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無名小綠草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
普通人也會有這樣的困惑,突然,覺得這個世界變了,你得不到別人信任,你也開始不信任別人,然後就開始回憶起兒時長輩的叮嚀,現在的所感所思與他們的囑咐相同。這是不是與年齡有關,越成熟內心越黑暗越不自信。越是年輕,越自信也同樣越信任別人。
菜絲 回複 悄悄話 挺深刻的。其實我們自己不也是建了自己的邏輯,有時為是否應放棄自己的邏輯而苦惱,有時又被時代的車輪推著不得不改變自己的邏輯嗎,這算是與時俱進嗎?或者說,為了與時俱進,我們必須放棄自己的邏輯嗎?
唐瑛揚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