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
2008 (87)
2015 (1)
2016 (1)
2024 (1)
2025 (2)
閭丘露薇為什麽挨罵?
閭丘露薇是我一直喜歡的記者,她的文章我也常看。我不想對她做什麽判斷說她人怎麽聰明,業績怎麽棒,我是覺得,這麽說吧,她是那種,如果她是我的同事或認識的人,那我們就一定可以成為朋友的人。因為從她的文章裏常常可以找到喚起共鳴得東西,對世事的看法也大致相似。說起來,她的這篇給女兒的信,是一篇很普通的文字,就像是聊家常,就像是媽媽們碰到一起, 說說自家孩子的事,對女兒的擔心期望慶幸躍然紙上。然而沒想到卻遭到那麽多網友一片拍磚。我沒想到,我猜想閭丘恐怕也沒料到。開始我看了幾人的留言都感到很氣憤,這些人怎麽這樣啊,人家不過就是和女兒說說心裏話,就把人家罵得如此狗血淋頭!我硬著頭皮往下看,漸漸地,我有點明白了,問題出在了語境差異上。如果閭丘的這番話隻說給女兒聽,那沒問題,如果隻說給那些和她女兒情況相似的她的同事們聽也沒問題,大家境況差不多,感同身受,想法自然也相似。但是你在信中一邊慶幸自己的孩子有安全的校車坐,有安全的食物吃,有治安良好的環境,一邊指出在大陸這邊諸多的問題還憂心忡忡。問題就出在這,讓那些沒有選擇的人,尤其是那些有無法讓自己孩子有選擇的人受不了。這就像我在英國和一些老朋友一起吃飯,一位朋友說她現在已經不怎麽去中國城買東西了,誰知那些東西安不安全。其他一直住在英國的朋友沒覺得什麽,但我立刻就說,至於嗎,那要是住在中國就不吃飯了?!因為我現在住在中國,所以我的反應就不同了。同理,於是我就理解那些拍磚的網友了。
但是聽別人說話,看別人文章不能隻抓住一些話頭不放,還是應該全麵地聽全篇地看,完整地理解別人的意思比較好。比如,靜下心再讀一遍,你就會發現閭丘信中核心的意思還是希望他的女兒幸福,其他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這段話正是這個意思:
“我的要求不高,對你,甚至對這個社會。我隻是希望,其他的那些沒有你幸運的孩子,當他們長大的時候,這個社會能夠讓他們過上有幸福感的生活,就可以了。之所以用幸福感這個詞,這是因為,外界隻是為幸福創造必要的條件,感受幸福來自於每個人的內心。如果這個社會沒有破壞人們感知幸福的能力,那,還有希望。”
說的有道理。隻不過公眾人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一麵。而且現在人們更喜歡他們像你我一樣,我到覺得無所謂,隻要經的住拍磚就行。
本來就是這樣,實際生活中大家也是這樣表達的。
如果是想談公眾事務,就別拿孩子說事,我講的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