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女兒離我到底有多遠?

(2011-12-05 22:42:45) 下一個

女兒離我到底有多遠?

 

 

 

可以說這會兒女兒的確離我很遠,她在倫敦,我在蘇州。但是距離其實並不是我和她遠離的原因,在如今通訊如此發達的社會,有N多的方法讓我們保持親近。我們的遠離是在腦子裏。兩代人,在很多事情上怎麽想也想不到一塊。當然想不到一塊也是正常的,有句話是怎麽說的,“社會之所以進步就是因為兒子不聽老子的話”,讓我心煩的是我和女兒找不到更好的溝通方式。我們母女之間,我不但沒有機會像電視劇裏的那些媽媽們,一哭二鬧三上吊那樣以求孩子妥協,而且在大多數請況下都是我悄兒沒聲地自己妥協算了,不然還能怎麽辦?

我麵對女兒的第一次挑戰是她十四歲,還在讀GCSE的時候。我記得有一次開家長會,英國學校的家長會都是一對一的麵談。大家排著隊,等待和每一位任課老師細談自己孩子的情況。英國人愛說好聽的話,即使是批評,說話也很含蓄。老師當然也都是盡量說優點,以鼓勵為主。所以我總結出經驗,如果老師沒有以充滿讚歎的口氣說: EXCELLENT,那一般來說就是有問題的。果然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女兒的數學老師說她最近學習不太努力,她完全可以是全班第一,這位老師說。

我當然會找她“算賬”,可是沒想到她給我的回答讓我震驚,震驚得我無語。她擲地有聲地說,我的十四歲隻有一次,我要我十四歲的快樂,我不會把所有的時間都拿來去得那愚蠢的第一,我為什麽一定要考第一,那不是我的願望……!我記得我當時什麽也沒說出來,是的,我承認我被雷到了。從那以後乾坤顛倒,女兒開始教育我。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我第一次開始想什麽是女兒的願望。她要的快樂是什麽,最喜歡學什麽,幹什麽,將來想上什麽大學,學什麽專業,將來做什麽工作……?

我承認在這之前我都是在想我的希望,我希望我女兒喜歡什麽,將來長大做什麽。並且多少年來我也沒少灌輸給她。我的想法其實很普通也很平庸,我希望女兒能走一條清楚明確的人生上升之路。讀完大學,做什麽工作無所謂,醫生,律師,精算師,會計師,建築師,什麽都行,邊幹邊學。一般公司都會支持員工在職學習,不斷獲得證書並得以升職的機會,在英國,隻要這樣走下,一定能到一份穩妥的安定體麵的生活。人生不過如此,還要怎麽樣?

當然我也和世界上所有的媽媽們一樣,很平庸地希望女兒能遇到相愛的人,有一個快樂幸福的家庭,至於其他的,我還真的沒有了。我自己就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對女兒自然也沒有更狂的要求,不指望她出類拔萃,成名成家,也不指望她嫁入豪門,光宗耀祖,但是即便是這樣渺小的願望在女兒這也沒有得到認同。

我麵對的第二次挑戰是學金融數學的她卻堅決拒絕到待遇極好的銀行,或前途廣闊的投資公司工作,她說她喜歡時裝,喜歡藝術,她自己選擇到一家時裝公司工作,而且兩年以後,她辭職了。她要幹什麽?我憂心忡忡,但又無可奈何。

除此之外,第三個挑戰還等著我呢。女兒轉眼之間就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我朋友們的兒子女兒也都紛紛嫁娶完婚,可是女兒至今還沒有明確的對象。雖說我還不至於像很多媽媽們那樣急著給女兒介紹對象,但我也還是關心她的情感動向。可是女兒通常對此守口如瓶。我說女兒該有一個家了,找個能照顧你的人,我就放心了。女兒說,那萬一找了一個要我照顧的人怎麽辦?我說互相,互相嘛,那誰能說得準?女兒說。找個人結婚容易,找到永遠的幸福難,女兒又說。人生結婚不是目標,更不是目的。有伴同行當然好,但隻能隨緣,直到遇到自己的他,女兒如是說。

到此為止女兒人生的路沒有朝我希望的方向進展,我該怎麽辦?我心裏明白以女兒的性格,我越是給她壓力,她就離我越遠。她不善於爭辯,更懶於遊說。所以她不會跟我吵,她隻是躲我遠遠的。她能對我說的話就是,你一定不用為我但心,我心裏有數,我知道我要什麽樣的生活,雖然也許與你期望的不符,但這畢竟是我的生活……。她說的似乎有理,我能怎麽辦?

下麵是2008年去看女兒回來後寫的一點感想,如今看起來,她不經意中流露的對那種庸慵懶懶生活的喜愛可能就是她對生活的追求。女兒不愛說,我隻能自己一點點揣摩,一點點體會,像是讀一本情節故事老是不明朗的書。

走進女兒的世界

 

八月底的最後一個周末是Bank Holiday 於是決定去倫敦看女兒,她已經有三個多月沒有回家了,她總說她很忙。

女兒在倫敦離Notting Hill不遠的地方與別人合租了一套公寓。她在電話裏不斷的說,這是她租房住以來最為滿意的一處。問她為什麽,她說你自己來看吧,你不親眼看到,別人說什麽也沒有用。

 

星期六那天,和孩兒她爸一起,買好Day Ticket,就往女兒那奔了。從我們臨時住的倫敦西部,一個叫Borehamwood的地方出發,又是火車又是地鐵的折騰,一會兒黑線(NorthernLine),一會兒藍線(Piccadilly Line, 一會兒粉線(Central Line),總算看見女兒騎著一輛古老的自行車東倒西歪的來了。

 

女兒說的“好”,反正我是一點沒看出來,一條普通的有了歲月的街,一座普通的老式的公寓樓。室內的裝置,廚房,衛生間倒是很現代,明亮潔淨。女兒指著不知是那個年代流行款式的真皮沙發,木製的百葉窗,沒有油漆的原木大鏡框說,你看像不像是在佛羅倫薩。哦,我好像有點明白女兒說的“好”了。

 

說起來,自從女兒上大學離開家後就很少有機會和她真正的相處,即使是放假期間,她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外出旅遊;偶爾在家住幾日,她也是喜歡一人躲在她自己的房間裏,忙她自己的事。而今天走進女兒的“家”,看著她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愛好生活的時候,卻突發了一種奇特的陌生感。當自己脫離了母親的角色,把女兒當成一個獨立的,不再是自己羽翼下的小鳥的“別人”來觀察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女兒似乎已經變成了自己業已完全不了解的人。

 

她養了一隻貓,取名叫冬菇。

 

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買了一輛七十年代生產的老式自行車。

她的衣著裝束非常的東方,濃重的日本風格。

她的飲食以意大利麵和蛋糕為主,不過包子是她的最愛,什麽樣的包子都喜歡,她說。

她的房間帶著一股淡淡的花香。

她一人有全套的餐具,大盤小盤,大碗小碗樣樣俱全;別致的茶具,咖啡壺。

她珍藏著一個沒有任何裝飾的,裸露著零件的八音盒。

 

女兒說不是每一個人都用語言表達自己;有些人用音樂,有些人用圖像……。

 

女兒說單身是常態,能找到一個可以結婚的人是奇跡。

女兒說和人的相處靠的是心靈感應,是默契,是你發出一個暗示,對方就能接住。

想讓女兒趁倫敦房價下跌買房子,女兒說,還沒想好在那個國家呆呢,買什麽房子?!

女兒說“La Senza (她工作的公司)的特點就是永遠比世界潮流慢一步。

女兒說她最恨的兩個字就是應酬。

東拉西扯的不覺已到了下午,肚子餓得咕咕叫了,女兒自己烤了一個蛋糕,外加上在中國城買的幾個菜包子肉包子,還有她的室友現煮的咖啡,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一頓飯了。吃完飯,不過就是幾個盤子,女兒也不願動手洗,放進洗碗機,請機器幫忙。

 

孩兒她爸一來就津津有味的和女兒那位馳騁網絡的室友玩起了他才買到的最時尚的手機I Phone

我和女兒斜靠在沙發上,享受著環繞聲放出的輕柔音樂。女兒說她困了,於是倒頭就躺下了,在似睡非睡之間,她把手指放在了唇邊……。我一下子笑了,心裏竟也格外輕鬆起來:多麽熟悉的樣子!這是她犯困時亙古不變的經典手勢!唉,女兒就是女兒,長到多大也是女兒。

 

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離開了女兒的“家”。

 

心裏確切地感覺是:心安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2009999 回複 悄悄話 你女兒應該是水瓶座的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