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
2008 (87)
2015 (1)
2016 (1)
2024 (1)
2025 (2)
最近由於台灣人在飲料裏和裝飲料的瓶子裏加入一種叫塑化劑的東西,搞得人心惶惶,一貫自信的台灣消費者信心大受打擊。而更讓人害怕的是,這種玩意已經投入生產投入市場三十年了,到如今才發現對人有害。當局到現在也沒說清到底是所有的塑料都有害,還是僅限於台灣產品?小孩用的奶瓶,我們帶飯用的飯盒難道從此以後都不能用了嗎?新聞裏說勸告大家盡量不用塑料製品,可是,就是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五零後),還有誰能幸免於難不用塑料製品嗎?恐怕無人能逃脫吧!
就這個話題,那天聽了文濤,子東,馬家輝三人聊,很是受到了啟發。
文濤說,經過黃金時代、青銅時代,我們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就進入了令人乏味的塑料時代。乏味是乏味,可是還是得必須承認,自從有了塑料我們的生活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不說別的,單說你往家裏一站,一眼望去,塑料盆,塑料馬桶座,塑料牙刷,塑料牙膏皮,塑料洗麵奶瓶,然後飯盒,燕麥桶,油桶,牛奶瓶,電飯煲無一不是塑料做成,還有我們已經離也離不開的各種類型各種用途的塑料袋。 我們試想一下,沒有塑料的生活會是什麽樣?除非我們有更好的替代品,否則塑料一時恐怕難以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不管從什麽角度說,塑料的問世的確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方便,大大的緩解了人類對金屬玻璃的需求。 但是人們或許沒有想到如此的物質革命給人類帶來怎樣的意識變化。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自從塑料問世,我們人類事實上就已經不知不覺地就進入了塑膠時代。漸漸地,我們不再看重質量,我們追求輕便,我們不再要求經久耐用,我們追求多變。我們地球就像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聚寶盆,全世界的手一起向它伸去。消費消費消費,人類都瘋了,越是消費越是浪費越有錢。馬路是剛鋪上又打開,房子是剛蓋上幾年就拆掉重蓋,家具是沒有用幾年就扔掉,當然有時候不扔也不行,腿掉了,變形了,脫色了,沒有質量的東西,隻有一年使用壽命的東西,不扔又能怎麽辦?什麽都經不起考驗,什麽都經不起挑戰,但是人們似乎並不特別在乎,我們已經什麽都不信了,二十一世紀最流行的一句話恐怕就是:神馬都是浮雲!
記得十年以前我去美國旅行,主要在西海岸。第一站是洛杉磯,逛了一圈下來感覺並不好。我老說怎麽到處都是鋼筋水泥,怎麽到處都是汽車幾乎看不到行人,但我卻說不出為什麽不喜歡。那天聽許子東說了一番話,一下子就點醒了。他說,雖然全世界都不可避免地跨步進入塑料時代,但你走到不同國家,仍然能覺出不同的質感。比如到日本,你基本的感覺就是木頭,到處都是木頭,外麵、房間裏都是一些原色的木頭,沒有油漆,你去歐洲,最大的感覺就是石頭,柏油路都少,主要的街道、房子都是石頭,你去美國,第一感覺就是鋼鐵和水泥,整個城市陷入汽車時代,也就是工業時代,你一到香港,感覺就是玻璃,那怕就是金屬也不是很重的鋼鐵,都是薄薄的鋁片,台灣的質感呢?塑料,優質良品。中國大陸的質感是什麽呢?是泥土,到了任何的地方,都能感覺我們崇拜土地。是的,這就是我的感覺。人有質感,國家有,城市也有,比如蘇州的質感,我覺得就是水。
子東說他對質感的趣味是木頭和石頭,我也是,但我要外加上一個水。也就是這樣,我才明白為什麽我不喜歡洛杉磯了。
文濤又說,如果你周圍的世界都是相對永恒的,百年的蒼天大樹,古老的見證了曆史的石頭,你會是什麽樣?如果你周圍都是塑料的,今天換過去明天換過來,隨意塑形,隨便組合,易朽、易壞,說沒就沒了,變幻莫測,那麽你又會是什麽樣?你的性格、思想感情難道不是這個環境的產物?你身處塑膠時代你能不浮躁,能不急於求成嗎?如今明星、時尚、網絡、愛情、文學藝術、一個月就拍出來的三十集電視劇,新的電影、新的節奏、新的特技,一切都發出一股子塑料味,其實塑料是什麽味?塑料是沒味,乏味,轉瞬即逝,不留痕跡,但是這恰恰不就是現代人想要的嗎?
塑料時代,不需要永久,深邃,不需要天長地久,不需要記憶,曆史,不需要質量,質感;塑料時代的人藐視大自然,因為我們什麽都可以造,人造大理石,人造木頭,,以後還會有人造食品,甚至人造我們自己(克隆人)!如果我們塑膠時代的人光是做這些到也罷了,但是現在我們還有這樣的人,在明明是真正的石頭上貼一層樹膠紙,讓它看起來像木頭,在活生生的大樹上纏繞上電線,讓它們晚上發光,把好端端的清華大學教學樓改叫真維斯樓……。沒有人會想,多少年以後,如何向我們的後人介紹真維斯樓的來曆?
看來這一切都不是誰的錯,都是這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坐在這世代的巨輪裏,不知它會駛向何處。於我,所能做到的唯一的事大概就是盡量保持清醒,在有限的時間裏去盡量欣賞能久遠一些的事物吧,比如文學,音樂,不然還能怎麽樣?
說明:所有引用的言論都不是言者的原話,都隻是憑記憶記下的大意。如有疑問一切以六月三日鏘鏘三人行的播出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