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
2008 (87)
2015 (1)
2016 (1)
智者不退,仁者不休
鏘鏘三人行,文濤,杜平,林奕華三人談到中國人退休的問題,我還第一次聽說了“樂退”這個詞。說是現在有一些中國人聲稱要掙夠一億以上人民幣,就打算在四十五歲退休,並且把它稱之為“樂退”。
當然也可以說這些人的所謂退休,應該說是人生目標的一個轉移。比如,做房地產的改做文物收藏;做IT的改做電影投資人,開飯店的開輛巡洋艦周遊世界。用林奕華的話說,就是他們在森林裏和獅子老虎爭食爭厭煩了,改改和小鹿小白兔玩玩。這些叢林中強悍的高手,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趁身體還好,精力還充沛好好享受一下他們自己掙來的革命果實。
毫無疑問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據說是在五萬人左右。不管怎麽說這也算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又一新生事物。屈指一算說這話的人應該是七零後了。不覺有些悚然。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人生階段的劃分往往是身不由己的。什麽時候上學,什麽時候畢業,什麽時候就業,什麽時候退休,這都不是你說了算,哪怕就是那些提前下崗的,提前退休的大多也是迫不得已。前幾年回國時就已經聽說一些我的同代人,四十幾,甚至剛五十出頭就已經下崗退休,還感到很驚奇,原來父輩兄長們考慮的問題一下子就擺在了眼前!在英國,退休的年齡一直往後推,而中國的退休年齡卻一直往前提。中國的優勢在於年輕人多的是,行行業業都不愁找不到人接班。
說到退休,杜平和林奕華更欣賞那些一輩子都有事情幹的人。他們說,真正的智者是不退休的,他們的大腦會一直工作到心髒停止跳動為止。我知道這樣的人,我父親就是從七十歲開始實施他的宏偉計劃,準備用十卷的專著記下他一生積累總結的經驗和認識。到八十歲他去世時,完成了六卷,並且全部出版。如果不是他的心髒出賣了他,我堅信父親一定會全部完成。這樣的人古今中外不勝枚舉。前段時間我女兒告訴我09年在倫敦舉行了一個雕塑展覽。作者是一個叫路易斯∙布爾喬亞的九十八歲的老人,而且是女人。她的作品驚世駭俗,她的創作從來沒有停止過,直到去年去世。另外像修女德雷莎(Teresa),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都還在幫助受苦受難的窮人;星雲大師也一樣,普渡眾生的使命不會因為他年事已高而停止。正可謂是智者不退,仁者不休。
可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當前對於大多數中國民眾來說,有一份旱澇保收的退休金,有醫保,有屬於自己而且不用再還貸款的房子,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安度晚年了。在我們家裏我和我老公都屬排行小的,哥姐都已退休。他們,還有我認識的一些人,他們的退休生活過得怎麽樣呢?據我了解,除了有個別人被返聘,仍然在崗外,其他差不多都是一退就休了。我的意思是說就真的什麽都不再幹了。他們有在家炒股的,也有去老人大學逛逛的,堅持遊泳爬山的,學著彈琴跳舞的,幫著孩子帶孫子的,當然也有打打麻將混時間的;但我真沒聽說,(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悄悄做而不聲張的),有誰在搞人生轉軌,另辟新徑的,即使繼續寫書論著或者去做社會義工,積德行善的好像也沒怎麽聽說。其實,對於這些四零後們來說,雖然他們不一定經曆戰亂,但也都是挨過餓,被運動過的。如今人生走到了尾聲,最珍惜最認可的還是平安是福,健健康康是福,兒孫繞膝是福,其他的,能做點什麽,能再得到點什麽都是老天多給的BONUS, 都可謂是添加出來的的福分了。
可是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以來,中國驚人的變化也漸漸地反映在人們的退休觀上。三十年前的年輕人漸漸地都將退出曆史舞台,到了我們五零後,六零後這批人走進退休大軍,這退休的風貌就大不相同了。有人花錢在太湖買一小島,按照自己的設計建立起一個自己的世外桃源;有人買下遊艇,參加訓練,鍛煉肌肉,打算獨自駕船周遊世界;還有人參加自行車遠足俱樂部;還有人一年大半年都在登山,登遍世界高峰;也有很多人皈依宗教,遁入佛門……。相對自由的生活一下子就形成了退休生活多元化的勢態。文濤說,他心中的夢想,或者說他的最大願望就是將來掙夠了足夠的錢,退了休,就到地中海什麽地方買個房子,擺脫過去的一切,擺脫紛繁的生活,好好讓自己安靜下來,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做點自己想做的事,雲雲。
林奕華說現在人類的壽命大大延長,過去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顯然已經OUT了。五十歲就相當於過去的二十五歲,六十歲相當於二十八歲……,我聽了心裏樂開了花,立刻盤算起重回二十五歲後的二次人生。五零後的朋友們,讓我們想想吧,怎樣重來會更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