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母親移民大半生 (一)

(2011-01-03 07:51:57) 下一個


母親是在她三十歲那年的夏天,帶著四個從兩歲到六歲大小不等的我哥我姐,(那時還沒我),跟隨父親漂洋過海,途經香港,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在北京安了家。從此沒有真正地再回去,雖然也有過短暫的回國探親。據我大姐回憶,姥姥當時是不同意我母親跟著父親遠走他鄉的,但我母親願意,雖然一切對她來說都還是撲朔迷離。母親離開的時候,姥姥率領我的姨媽舅舅們到碼頭相送,抱著母親哭得死去活來,好像是預感到此一去便是生死相望。(結果真的就是這樣!文化革命以後,等母親終於得以回去探親時,已經是“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媽在外頭 ,姥姥  在裏頭” )

母親這一走五十八年過去了,直到今年七月四日,又是一個夏天,母親告別了這個世界,和父親團圓去了。她的一半骨灰將送回她的國家,在美麗的京都一隅,和她的家人葬在一起。我又一次感到人生從生到死好像就是這樣一個圓。每個人都身不由己的按著一定的軌道運行,無論你走到多遠,你把你的圓畫得有多大,到了你都得慢慢地向回歸滑落,滑向你的源點。就像母親,她最終還是回到她的母親那裏去了。

母親是個極普通的女人,二十三歲嫁給我父親,為他生了一大堆孩子,於是也就把自己緊緊地和丈夫孩子連在了一起。當年,當父親決定回國時,為了父親和孩子,母親毅然決定做了移民。在她告別了自己的國家,自己的親人,決定在沒有朋友,沒有自己熟悉的商店,沒有想看的書,想看的雜誌,想看的電影,沒人聊天,沒有熟知的曲子,沒有想聽的音樂,甚至沒有人聽得懂她說話的異國他鄉生活,她可曾想過這剩下的一生將會是怎樣度過?!(五十年代可不是現在,整個地球都成了一個村子。那個時候,離開一個國家就等於去了另一個星球。)所以這些如今想起來不起眼的問題其實是很多移民的最大困擾。關於這一點我從沒有問過母親,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多年以後我自己也移了民,大概一輩子也不會替她去想。沒有這樣經曆,沒有經曆過這種斷根再接的苦痛,人是想不到這些細節的。但是想過或者沒有想過其實也並沒有什麽區別,無論在哪,人隻要還活著,日子總是要一天天過的,路總是要一步步往前走的。就像我母親,三十歲離開她的國家,之後的五十八年,重新根植於另一個國度,這其中的難其中的苦,隻有她自己知道。雖說,母親的根通過我們兒女與這裏的大地已經緊緊相連,但是她畢竟不屬於這裏。就如同我自己,不管持哪國護照,不管死後葬在哪片土地,或撒進哪一片海域,大西洋還是太平洋,我的心都隻能屬於一個地方。

母親自從做了母親,她的一生就都在為我們兒女,為這一家人操勞,很少能顧及到她自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活得從來沒有自己。她睡得很少,精力充沛,幾乎沒生過什麽病,就是到了七十多歲時都還能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父親走後,到了她自己該享享福的時候了,可身體卻不行了,而且一年不如一年。本來想如果她身體好,能承受飛機折騰,就可以四處走走,散散心,每一家都住住,但是她去了一趟新加坡就再也坐不動飛機了。母親患了心髒病,這讓她一切都力不從心了。

如今想起來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及早地發現她的心髒問題。母親脾氣極好,從不願麻煩別人,自己有點不舒服也不說,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開始查覺到她較以前顯得倦怠,無力,還以為是年老體衰的原因。等查出來,心髒功能已經很差了。後來就隻能靠藥物略微改善循環,血液濃度以防栓塞的發生。一年又一年,人越來越衰弱,當然因此母親的生活質量也大大的受到了影響。

多年以來母親都是和我妹妹住在一起,由她和保姆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前兩年她精神好的時候,很喜歡看電視,尤其喜歡看日本的老片子,尤其喜歡看“阿信”,一遍遍地看也不厭倦。我猜想母親的晚年生活是寂寞的,也許她覺得,也許不。可是每當我看到我的婆婆,笑嗬嗬的有人陪著打麻將,八十幾了還老同學聚會,難免不由地為母親的孤獨生悲。移民生活的結局多半都會是如此嗎?

當然在她身邊的我哥我妹是盡心的,他們常常會給母親買她喜歡吃的日本生魚片,龍蝦,壽司什麽的討她老人家高興。老媽心髒不好,可胃口一直不錯。可是到後來連這優勢也沒有了,身體越來越衰弱,什麽都吃不下,什麽都吃不下了,人越來越瘦,哪怕她平日裏最愛吃的魚,也是看也不看了。想起這些就心裏難受。雖說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規律,但是當人的身體壯況不好的時候,其漫長的忍耐承受的過程是非常磨人的。眼看著母親難受卻愛莫能助,尤其當你又不在身邊的時候,隻能通過電話,說今天好一點了,吃了點東西,於是懸著的心放下一點點,明天又說不行了,腿又痛了,心又一下子揪了起來。一日複一日,那種在灰暗的絕望中期盼奇跡的發生的等待就像是一劑慢性毒藥,把希望慢慢地殺死。母親終於還是走了,享年八十九歲。

自從母親五二年到中國,就和中國人一起經曆了三反五反,大躍進,自然災害大饑荒,文化大革命,我們國人所受的苦她也一樣沒拉下。我家曾經有一個日本鄰居,六二年受不了饑荒之年的苦,丟下孩子丈夫自己回國了。我問過母親她可曾動搖過,在最難的時候?母親說,有好幾次,當什麽吃的都買不到的時候她真的動過回家的念頭,真的想跑回家了。但是且不要說丈夫,就是這一大堆孩子,她無論如何也是不能放下的。不知是不是從那時起我就有一句話一直憋在我的心裏,卻從來沒敢問過。我非常地想知道母親這一輩子覺得自己幸福嗎?母親在世時我從不敢問,心很虛,好像覺得自己是在明知故問,而如今當提問已經變成不可能,我卻突然覺得如此的不確定,也許是我的“小肚雞腸”,也許是我的誤解,也許母親的幸福感是我根本所不了解的!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受著奧斯特洛夫斯基壯麗人生的教育,鄙視碌碌無為的人生。盡管我們吃喝拉撒一樣不能少,盡管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直被母親寵慣著卻時時警告自己不要母親這樣的人生。雖然後來慢慢成熟以後不再冒傻氣,終於明白了平庸人生的偉大意義,但還是覺得母親這一輩子都在為別人忙忙碌碌,從來沒有為她自己活過,覺得她很不值。可是母親的人生到底是什麽呢?作為女兒,我卻說不清楚。這麽多年她到底是怎麽走過來的,她都經曆過什麽?她的辛酸苦辣,喜怒哀樂,她對生活的理解,對命運的接納,對苦難的承受她到底是怎樣去麵對的呢?我不曾了解。而如今,母親已經走了,我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渴望把記憶的觸角伸向歲月的深處,尤其想伸到母親到中國以後最初的那十年,她的三十歲到四十歲,看看在她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她是怎麽走過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changjia 回複 悄悄話 要是去了台灣,可能還好一點
到了中國大陸,30年,就沒有機會看家人啦,生活條件還不好,政治環境也差
移民到50-80年的中國大陸,是很差的選擇
子夏浮雲 回複 悄悄話 力作,一定是力作,我看到你這個題目就已經激動起來了,聽說你母親的日本背景就開始了一些猜測。。。。?一定坎坷不凡,以凜子的筆供,一定會是一篇非常好的故事史記。我一定要細細的讀下去。
謝謝凜子的問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