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每一種語言都有表情

(2010-07-03 14:22:24) 下一個

每一種語言都有表情

 

如果你有心,可以玩這樣一個實驗。打開電視機,調到靜音,然後不停的轉換頻道,尋找不同的麵孔。你不必知道他們在講什麽,你隻注意他們的表情,也許你會發現,你能輕而易舉的猜出這是韓劇,那是日劇,這些是香港片,那些是台灣片,大陸電視劇你更是一目了然,甚至就是英語吧,你也可以看出哪些是英國片,哪些是美國片……。不是憑借語言,而全是憑借表情。奇怪嗎,其實一點都不奇怪,隻要你注意你就會發現其實每一種語言都會有自己的表情,甚至它和人種都沒有關係,隻和你的習慣有關。

我第一次注意到這種情況還是在很多年以前一位日本客人的到訪。那時我母親已經是多年沒有遇到過她的老鄉了。以前我們在北京時,那時我還小,我還依稀記得時時有媽媽的朋友走動。但自從隨父親單位遷徙三線,那時文化革命已經開始,我就沒再聽說那座城裏還有外國人。這位日本老太太是受聘到這裏的大學做外教的,聽說這城裏還住著另一位老鄉,就慕名而來了。

雖然老鄉見老鄉不至於淚汪汪,但我看得出來老媽還是興奮異常。兩個老太太寒暄之後,坐上榻榻米,一邊喝茶一邊聊上了。我聽不懂日語,不知她們在說什麽,但我注意到母親臉上的表情異常生動,簡直就是眉飛色舞。她說日語,語速極快,抑揚頓挫,她時而側頭傾聽,時而暢懷大笑,一掃平日裏我熟悉的那種遲疑,老是不確定的神情。我突然發現原來母親說中文時是完全不同的表情!一直到我自己走到異國它鄉生活,我才知道當一個外國人的不易,才體會語言的局限能給人帶來怎樣的精神苦悶。

後來偶爾在電影裏看到中國人扮演日本人,雖然穿著和服說著日語,但表情不對,這表情一不對就隻能是形似而神不似了,這似乎簡單卻又很微妙。

還有一次看鳳凰台的魯豫有約,她的做客嘉賓是一位在中國長大的英國人。記不清他叫什麽名字,母親是北京某大學的外國專家,他隨母親在中國生活一直到他中學畢業,才回到英國讀大學。當然他的中文很地道,這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說英語時的表情卻是中國式的!我想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人的不自覺模仿和受當地文化以及周圍人群的影響,常常都是在不經意中就已經完成了。

也就是說為什麽有時候我們看到在國外出生長大的孩子,哪怕他們也能對付中文,甚至也能說很流利的家鄉話,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表情卻是“外國式”的。也難怪他們往往被稱為是“香蕉人”。

我佩服這樣的人,如果他能說兩種以上的語言,說哪的話就是哪的表情,準確地道,讓人看不出破綻。如果不行那就幹脆保持本色,最怕的就是東施效顰,那就不但別拗甚至會貽笑大方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