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五零後vs八零後

(2010-07-13 15:12:59) 下一個


五零後的知青群vs八零後的獨生子女族

說起來真是,不管你是哪年生人,什麽零後,你都不得不承認這麽一個事實:當前在中國,五零後和八零後像一個蹺蹺板社會的兩頭,維持著我們社會的平衡。雖然此時此刻五零後有漸漸淡出,沉沉的壓著蹺蹺板的一頭要沉入地平線的跡象,但八零後冉冉上升的趨勢還是牢牢的被拖著拉著,困難重重。曆史留給五零後的一切優勢劣勢,優點缺點,如吃苦耐勞,自強不息,自學成才,教育缺乏,焦慮不安,信任危機,安全感缺失,理想主義幻滅等等,無一不在八零後一代年輕人身上以畸變的形式顯現。八零後的獨生子女真的是問題的一代嗎?

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正碰上政權更替,新中國成立。他們的父母要麽是剛從腥風血雨中安定下來的革命軍人幹部,要麽是被專政革命的地主富農資本家;再不就是等待要被改造洗腦的大多數社會各階層的形形色色的老百姓。他們隨著一個接著一個的運動,三反五反,公私合營,反右,大躍進,四清,直到文化大革命,幾乎人人都是身不由己,稀裏糊塗,鬧革命沒商量地裹挾到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五零後的老爸老媽很少有時間管孩子,更不要說帶著東奔西跑學鋼琴學奧數的了。五零後的孩子學什麽?大點兒的,五一,五二年出生的學劉文學,學邱少雲董存瑞,小點兒的,五四五五年出生的,學雷鋒,學龍梅玉榮,學歐陽海。學來學去其實主要就是要學會黨叫幹啥就幹啥,學會做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安在哪都發光,無條件地為革命為無產階級事業獻身。後來五零後的這一代人也差不多都做到了,該獻身的都獻身了,該下鄉的也就都下鄉了,沒有人有怨言。在他們最需要學習受教育的青春少年時期,他們卻是學習沒處學,念書沒書念。十年動亂,一代文盲就這樣煉成了。到了,終於讓他們喊出了人生的路怎麽越走越窄的疑問!

雖然鄧小平力挽狂瀾,把本來要用來印毛選的紙,在七七年的那個寒冬,給幾百萬的五零後,(當然也有個別的六零後四零後)印成了讓他們步入知識殿堂的通行證,從而也抓住了挽回中國各行各業後繼無人青黃不接的最後的機會。但是盡管如此,還是讓大多數五零後與之失之交臂。

五零後的這幫人呐,真是前所未有的三教九流充斥在社會的各個層次。自學成才成大腕的有,自甘墮落苟且偷生的也有;自強不息大紅大紫擔當國家棟梁的有,無聲無息無奈下崗苟延殘喘的也有;從小本生意做起,做到腰纏萬貫的富翁有,返城後一直找不到合適工作,打零工掙錢,掙紮在生存線上的人也有……。但是不管你是學富五車的教授還是普通民工,不管你是胡潤排行榜上的富翁還是一貧如洗的貧民,到了八十年代該生兒育女時,無一都是碰上了“隻生一個好”的獨生子女政策。

當五零後們生下了八零後,不管他們的職業,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有多大的不同,但他們有一點一定是共同的:那就是堅決不能讓他們的孩子再受自己受的罪,再吃自己吃得苦!再學他們學得榜樣。但是至於怎樣才能做到卻茫然不知。因為五零後的自己也正和全國人民一樣正在摸著石頭過河呢。馬克思,叔本華,列寧,薩特,蘇維埃解體,中國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計劃經濟,保護民族產業,加入WTO,無私奉獻,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性鬱悶,看“動物世界”。如果說五零後的父輩們至少還有一個相對完整地的價值觀世界觀的體係,五零後們可以說腦子裏的一切都支離破碎不成方圓了。他們拿什麽來教育他們的孩子?!

是的,他們愛孩子,他們恨不得把孩子捧在手心裏,揣在懷裏。他們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他們削尖了腦殼送孩子去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學校,不吃不喝省下錢給孩子買鋼琴,買畫板塗料,交各種各樣的學費學英語學奧數,然後是砸鍋買鐵送孩子出國留學。五零後們從來不知道該問問他們的孩子喜歡什麽,想做什麽。他們一方麵對孩子嗬護備至,恨不得什麽都為孩子做,一方麵又殘忍無比,每時每刻都拿著鞭子逼著孩子奔波於各種學習班之間……,他們一邊心痛著他們的孩子,一邊又給他們無窮的壓力,指望著他們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如果孩子們真成了龍成了鳳他們在親戚朋友麵前就有了麵子,所有他們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就算是有了補償,為此吃的所有的苦便有了回報,因此死而無憾了。

就這樣,八零後們在五零後的“教育”下如今長大成人了。就是八九年出生的也快大學畢業了。應該承認他們是生在了好時候,沒有戰亂沒有饑荒沒有文化革命沒有上山下鄉;他們擁有的是上大學,讀碩士博士,是出國留學深造。而且此時此刻他們大多數也都學有所成該畢業了。無論當初他們的畫畫的多好,鋼琴彈的多棒,當他們麵對社會時,沒有人會在乎你是獨生子女,是媽媽爸爸跟前的No1,所有的用人單位隻找他們需要的,有時候你的特長在他們眼裏卻什麽都不是,生存競爭就是這麽殘酷。於是,這些天之驕子們不能適應了,他們高不上低不就,普通的工作瞧不上眼,高端的位置又能力有限,他們寧願漂著,自由地北漂(在北京),或瀟灑地南漂(在上海或廣州);他們個個聰明,時尚,很酷很潮,個個都是家裏的獨一無二的寶貝,他們就是相信,不,他們堅信,一定會有一個自己滿意的,為他們量身製作的職位在等著他們。

那些所謂成功的父母們,則寧願把他們的孩子護在他們羽翼之下。二十六七歲,哪怕結了婚也讓他們住在家裏,心情愉快地心甘情願地讓他們“啃老”。可是有時候覺得自己的孩子啃也就罷了,如果再加上一個女婿或兒媳婦一塊來啃,有些婆婆嶽母就不樂意了。對兒媳婦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有,對女婿苛刻要求訂條款寫字據的有;說來說去這隱藏在五零後人心靈深處的的信任危機和安全感缺失的毛病在這時就悄然而至了。有一位大款嶽母就說了,我可以給女兒女婿買房子買車,可以將來把產業都給他們,但是,她要求女婿與她簽約說,有孩子以後,姓女方的姓。她說她不能不防著女婿有一天會喜新厭舊,離婚分財產使女兒受損。女婿當然受不了當即欲與妻子離婚。而另一位事業上非常成功因而也非常強勢的婆婆更有意思,她認為她那二十八歲的兒子還小,不能交給兒媳婦糟蹋。結婚後不但非得讓他們住在家裏,而且還規定不準同住,隻能像中國的皇帝一樣,按時臨幸他的老婆。她的這位兒子非常孝順,不敢違命,隻敢天天偷偷“臨幸”色情網站。

至於那些普通的望子成龍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往往深知他們父母的不容易,雖說在外“漂”著,心裏卻從來不能輕鬆。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值越高,他們的恐歸症就越嚴重,不混出個人樣無臉見江東父老的心事就越重,最終混成個恐歸族。

當然我這裏都是在說一些比較極端和比較普通的例子。五零後在各行各業都有極出色的代表,一抓一大把;八零後當然還沒到火候,但像韓寒這樣聰明有頭腦多才多藝的年輕人正是八零後一代人的象征。他們雖然此刻還被五零後的父母拉扯著,困惑著,但終究有一天他們會破繭而出,把腳深深地紮進大地,然後伸出頭亮出肩,承受起他們該承受的擔當。

雖然八零後曆史性地成為了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群,確實會存在這一代人所特有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後浪推前浪的曆史規律不會在這一代人身上發生改變,這畢竟是曆史發展顛撲不破的真理。 

五零後們不必慚愧,我們已經為曆史付出了代價,五零後們不必太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未來必定屬於我們的孩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