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哈嘍,中國中產!

(2009-06-09 00:10:28) 下一個


哈嘍,中國中產!


想當年我出國的時候,我們已經沒有了階級的概念,那時階級鬥爭也不大提了,也可能是我的階級鬥爭的觀念薄弱,反正我覺得好像全國人民都是一個階級,或者說就隻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分了。經過無產階級的專政多年,經過共產黨多年的教育,不管你來自什麽樣的家庭背景,我們差不多都已經被無產階級化了,我們崇尚樸素,喝水用搪瓷缸,吃飯用鋁製飯盒。我記得章含之在一次訪談節目裏說,她上大學時因為帶了三個盆,一個洗臉,一個洗腳,一個洗
PP,而遭到同學們的恥笑。而她自己也發自內心地為自己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而無地自容。

是啊,到文化革命結束時,我們國家全體人民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被黨統一化了。我們基本都是穿著同樣的衣服,用著同樣的生活用品,聽著同樣的歌曲,講著同樣的詞匯。資產階級封建主義已經消滅多年了,舊文化舊傳統在破四舊中也差不多消失殆盡。雖然毛主席說“每個階級都不無打上階級的烙印”,但經過這三十年的打磨,我想什麽樣的烙印也磨得差不多了。可是鬥轉星移。世事變遷,何曾幾時,即使社會觸覺極其遲鈍的我也意識到現在在中國一群所謂小資(準中產階級),中產階層已在中國悄然形成。

去年,我回國度假探親,在北京見到一位多年沒有聯係的老同學。高興親熱那自不必說,他帶我先參觀了他自己的公司,然後開車到一個有偌大停車場的購物中心。叫什麽我也沒注意,但我知道裏麵全是我知道和我不知道的世界名牌店,價錢全都比國外還貴,當然這得含有進口稅。晚上和他家人一起請我在一家很堂皇的飯店吃飯,之後在他那個馬上就要去美國名校讀書的女兒的建議下,我們又去了後海一家很別致的酒吧。明月高照,微風習習。雖然有點點紅燈籠映在湖水中,雖然有中國音樂不絕於耳,但在熙熙攘攘的各種膚色的人群中穿過,卻覺出了強烈的異國情調。我把這種感覺說出來了,我的同學說,要的就是這個勁兒!這就是後海的特色。

喝了點酒,我的這位老同學話也多了起來,他漫不經心地說,你們在國外生活了多年,回來看看我們的生活,你覺得怎麽樣,有沒有國外中產階級的水平?

說實話我一時語塞,沒答得上來。是啊,這些年來,中國有錢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已經不是改革開放頭幾年的那些萬元戶,也不再是九十年代末那些隨時抽支煙,不分場合打手機,大聲訓斥服務員,吃飯拚酒,連XO也能一口氣拚光;夏天穿著POLOT-Shirt,  冬天穿著阿瑪尼的黑色夾克,胳膊夾著個公文包,腰間掛著一串鑰匙的暴發戶。現在很有那麽一批人,就像我的這位老同學,擁有自己的公司或高級白領,收入可觀。 他們開豐田寶馬,住高級住宅區,他們舉止優雅文質彬彬,他們出入豪華酒店,打高爾夫球,休假去國外旅遊,送子女到國外大學讀書,到了周末參加這樣或那樣的Party,言辭之間時不時蹦出幾個英文單詞……。這些人確實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漸漸形成了一股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潮流。

沉吟了一下,我說,國內的這幫人,我的意思是說高收入的這夥人比國外西方國家的中產階層可滋潤多了吧。在國外,中產階級幾乎是一個單調,死板,保守的代名詞。雖然在美國英國這些國家,他們是國家的中流砥柱。因為他們大多是獨當一麵的能手,支撐著各行各業的正常運作,同時他們也是社會最穩定的消費群體。因為他們自己要還住房貸款,要為子女上大學準備資金,要讓自己有一個體麵的退休生活,所以他們必須拚命工作,朝九五晚,絕不會怠慢。他們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下了班按時回家,到了周末自己割草打理花園,星期天全家人上教堂;他們有自己消費的場所,有他們喜歡的雜誌,電影,他們強調家庭觀念,度假也一定和家人一起。而國內這幫有錢人恐怕很少有人會這樣,你們買房子恐怕都不用貸款,為子女出國花大把的錢毫不在意,你們下班哪有乖乖回家的,應酬享樂層出不盡,他們哪有你們這樣瀟灑,愜意!說的我的老同學曬笑。

但不管怎麽說,我以為如果中國現在確實承認有中產階級,這無論如何都是件好事。雖然現在這樣界定有困難,很多因素模糊不清,這一階層自己本身也不夠成熟,有點不倫不類,最關鍵的,就像陳丹青所說,他們隻有掙錢消費的權利,沒有發言的權利。但這畢竟是個好的開始,會是社會穩定進步的良好因素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不過也不能全怪樓主,樓主的朋友自告奮勇要和國外中產比的,大概是因為國內“中產階級”概念被美化太多了吧。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在國外中產階級占社會人口的大部分,你所描繪的中國富裕人士可不是大部分吧?在中國若是工薪階層(就像大部分國外的中產階級一樣),不可能買房不貸款,送子女出國讀書不皺眉。有錢人哪裏都有,要比也不能用我們的上馬比人家中馬或下馬。
子夏浮雲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沉思的也好!回去後會好多好多這樣的感想的。。。我等著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