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
2008 (87)
2015 (1)
2016 (1)
2024 (1)
2025 (2)
前天晚上,看了鳳凰台趙少康對馬英九的的獨家采訪,感受良多。以我這樣一個在政治運動風起雲湧的國家裏長大的,並且由此對政治極為反感的人的眼光看來,馬英九的確以他獨特的談吐作風給我留下一個完全與眾不同的清新的政治人物形象---隨和,實在,真實。
馬英九之所以願意接受有大陸背景的鳳凰衛視的采訪,並作了這樣特別節目,無疑是想借助這個媒體平台向大陸,港台以及全球的華人介紹他的政見,立場和執政後的打算。我想也可能是因為他出乎人們意料之外地啟用了有綠色背景的賴幸媛而引起的強烈反響,想借此機會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大陸的人對此事的了解。當然也可能還有別的什麽目的我就不得而知了。總之馬英久在這段足夠長的時間裏主要談了三個問題:關於聘用賴幸媛;關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關於兩岸三通。這三件事所有的媒體都有報道,不必我再贅述。
首先不想否認,對馬英九我一直心存好感,像很多的台灣女選民一樣認為他陽光,朝氣蓬勃,溫和寬容又不失堅定理性。他的確是很多女人心中男人應有的樣子。但這樣的好感也僅僅是建立在把他看成是普通人的前提下,因為畢竟不十分了解,所以也從沒有想過要站在政治人物的角度上去做評斷。而這一回有機會在長達五十分鍾的參訪節目裏認真的全神貫注的聽他表述自己的政見,立場,這真的還是第一次。但是我還是無法去從政治角度說話,隻是在想,如果我是台灣人,對投票從來不感興趣的我,一定會認真地,全心全意地投他一票。
為什麽,難道就想李熬諷刺的那樣女人不懂政治,支持馬英九就是喜歡馬英九的漂亮……”我不否認,女人看人總是感性多一點,但以我的人生經驗,一個陰暗的猥瑣的霸道的形象,無論怎樣的有政治手腕,怎樣的利害,在當今民主時代也很難再得到當年希特勒的輝煌。說來說去我發現打動我的,我是說,這位即將就任的台灣總統,馬英久先生,還是他在談話中不經意流露出的作為普通人的可愛之處。我在此列舉幾點,不知是否有人會與我同感。
一,眾所周知,主持人趙少康是馬英九的老同學,但在整個采訪過程中,趙都極力保持距離,極為審慎的把握分寸,畢恭畢敬的稱呼馬先生。而馬英九卻幾次很自然的稱呼趙少康:少康兄。
二,大膽承認自己看到漂亮女人也會“動心”,但他說“看看就好”。
三,懷念開車送女兒上學的時光,唏噓女兒瞬間長大成人離父母而去。並且對兩個選擇了從事藝術的女兒表示支持,(雖然可能並不一定理解,)但尊重她們自己的選擇。和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一樣無可奈何。
四,他強調盡快改善兩岸關係,特別提到有限度的承認大陸的學曆,使台灣和大陸的人從孩童時期從青年時代就開始有接觸,就開始相互了解,兩岸關係在將來必定會有根本上的改變。
五,趙少康調侃胡錦濤先生與馬英九必將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如果真正解決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馬英九說得不得獎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和胡先生一起努力,真正實現兩岸和平。
六,談到如何擴展台灣外交空間,馬英九說台灣無論如何都沒法和大陸比。全世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有一百多個,承認台灣的隻有二十幾個,他沒有像一般政治人物那樣提虛勁,而是欣然承認弱,他說,大陸已經那麽強大,何必還要和我們搶,當然我們也沒必要非要去爭……,這已經是一個事實。
和中國朋友在一起,我最害怕聽到誰說要打台灣,就想聽到誰說要打中國一樣。關於這個問題,我哪天一定要專門談一談我的看法。
馬英九簡介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生於香港,祖籍湖南衡山,其父馬鶴淩曾擔任國民黨中央的高級官員,從小就向馬英九灌輸中國傳統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愛國觀念,因而馬英九有著根深蒂固的愛國主義和一個中國的觀念。
1981年7月,馬英九從美國哈佛大學讀完博士學位返台後,被國民黨延攬為“總統府第一副局長”兼蔣經國的英文秘書。馬英九不僅形象清新、學曆高、口才好,而且為人謙恭、溫和理性,不結黨營私,深得蔣經國的喜歡。1984年6月,蔣經國力排眾議,破格提拔年僅34歲的馬英九任“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以改變國民黨予人老化的形象。1988年1月,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上台後,馬英九被調離“總統府”,由黨務係統轉往行政部門,先是出任“研考會主委”,後又降級專任“陸委會副主委”,且不得不經常在媒體上照本宣科地念一些連自己都難以相信的“陸委會”聲明。1993年,馬英九轉任“法務部長”,由於司法隻是政治的一項工具,“法務部長”並沒有多大實權,故不少人揣測馬英九是因為不屬於以李登輝為首的國民黨的主流派而遭“發配”命運,但馬英九卻因在任內大力肅貪、查賄、掃黑贏取了廣大民眾的認同,並攀上了政治生涯的另一個高峰,且炒熱了“法務部”這個冷衙門。同時,馬英九也得罪了不少國民黨內具有黑道背景的地方實力派人物,並引起李登輝極度不滿。1996年,馬英九被迫離開“法務部”,在“內閣”中出任位高權虛的“政務委員”。1997年5月8日,著名的“白曉燕被綁撕票命案”發生後,馬英九深感改革阻力重重,發表了醞釀已久的辭官聲明。在1998年底台北市長選舉前,各種民調都顯示,在宋楚瑜“拒選”的情況下,馬英九是國民黨內唯一有希望戰勝連任氣勢旺盛的陳水扁的人選。為了打敗陳水扁、收複台北市,國民黨內不少大老,尤其是國民黨的基層支持群眾紛紛力勸馬英九出馬,1998年5月30日,馬英九終於在基層支持者的苦勸下同意參選,並最終將陳水扁“斬於馬下”。
2000年3月,陳水扁上台後,為了報當年的一箭之仇,處處對台北市進行打擊、掣肘。盡管如此,馬英九卻因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為台北市民服務,而獲得台北市選民的高度認同。
(本文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謝謝凜子的介紹和分析。
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