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來自醫院的震撼

(2007-12-28 07:06:02) 下一個

 

來自醫院的震撼!

這兩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叫陳強的先生在他的博客上談到他回國後的“不適感”,被他文中的一句話所觸動。他說他的一位朋友對他說,把這種不適感記下來吧,否則以後就沒感覺了。事實上真的會這樣,人的適應能力是驚人的。我每次回國都會有一個星期的“適應期”,然後就會一切如舊,一切習以為常。其實這種“不適應”是一種非常可貴的感受,它使你看到差距,看到改進的必要性。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到今天,正是這些一批批的“海歸們”憑借著他們敏銳的“不適感”一點點改進,改良了中國方方麵麵的無序狀態。但凡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都能看到中國這幾年的巨大變化,雖然現在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但畢竟在與世界接軌的口號中大大的拉進了這中間的距離。相對於銀行交通以及其他服務部門的狀況,我認為在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最大的還應堪屬中國的醫院!

我離開中國十多年,雖然經常回國但並沒有機會與醫院打交道,雖然多年來時時聽到這方麵的負麵報道,也知道中國在醫療改革方麵並不順利,但畢竟沒有感同身受的體驗。而這一次由於我那已經八十六歲的老母親因感冒引發肺炎,迫不得已送進醫院,使我有了這樣的機會,與老母親一起品嚐了這住院的滋味。

首先我必須提到的是,我並不熟知中國醫院的運作方式和管理狀況,並且我所看到的醫院也不能代表中國的所有醫院,雖然這家醫院也應算是省一級最大最有權威性的醫院了。我隻是以一個患者的角度,一個病人的角度,以同樣的住院治病的經曆來詮釋一下這其中的巨大差別,希望能給有關人員一點點啟示,在他們修建新的病房時,能想得更周到一點更人性化一點,希望中國的醫院能盡快的從企業化產業化回歸,希望中國的醫務人員能有更好的待遇,更先進的醫療設備,更便捷舒適的工作環境,當然還有更高的職業操守,希望中國的醫院也能像其他行業一樣盡快地與世界接軌。

我在英國生活的十幾年中,曾因摘除膽結石和子宮探查先後兩次住院,一次是在普通的地區醫院,另一次是在婦女醫院。也許讓許多國人想不到的是,在英國的醫院裏,除了生孩子和一些特護病人,大多數的病房都是要容納十幾個人大病房,也許他們認為這樣更便於操作和管理,總之我兩次住院都是住在這樣的病房裏。我注意到病房雖大,病人雖多,但並不覺得擁擠與嘈雜。我想原因有三:一是因為床位之間保持足夠的距離,至少相隔兩米以上,並且中間設置有可封閉式布簾。平時全部拉開,便於醫護人員觀察每一位病人。每當醫生前來查房或需要做任何檢查和治療時,或者病人需要換衣服或作其它事,布簾便會拉上,讓患者有一個完全私密的空間;二是病房內整潔清爽;三是除了探視時間外病房裏也沒有陪床等閑雜人員。

此外,在我住的病房盡頭,隔出來的一個空間,是休息室可供病人吃飯會客等,然後旁邊是衛生間和盥洗室。最可稱讚的是,無論是衛生間還是淋浴室,都是麵積寬大可供輪椅直接進入,馬桶兩旁都設有扶手,為行為不便的人提供方便。衛生間和浴室都是一塵不染,比自己家裏的都幹淨。室內光線柔和,所有的器皿都是閃著潔淨的光澤,讓人放心。

我的一位多年的老朋友在這家醫院有很鐵的關係。通過她,我母親才得以調到一間隻有四人的小病房。可是即便是這樣,仍然讓人難受。我注意到這本來應該是三人病房,也許是因為供不應求,硬加進一張床,改為了四人病房。這樣床與床之間就隻能是幾乎挨著,中間就隻能放一把椅子。這邊的病人還在吃飯,另一個病人已經在解小便了;病房裏除了患者本人,每個床邊至少還會有一個照顧病人的人。小小的病房七八個人在呼吸在走動, 人多氣悶,空氣齷齪。這呼吸科病房住的患者都是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的毛病,我老媽還兼有肺部感染,這樣的空氣環境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這所本省最大醫院的呼吸科病房裏,一層樓大約有七八間病房,大小不等,可就隻有一個有三個位子的廁所,男女不分。進門以後還必須上登一個高高的台階,空間狹窄隻能容一人轉身,並且是蹲式。雖然其中有一個是座式,但肮髒的令人害怕。最不可思議的是,用廁後沒有洗手處。這樣粗糙醜陋的廁所現在在國內即使在一般的公共場所也見不到了!這對一般的正常人也許問題還不大,可是呼吸科的病人大多是呼吸困難,年老體衰的人!當我扶著顫顫巍巍,走路都艱難的老媽走進這廁所,心裏真是沮喪萬千,恨不得抱著老媽飛到英國用廁!

英國的醫院大多曆史悠久,病房的建築設施至少在五十年以上,但室內維修保持的狀態非常好。病房的床單每天必換,而且不僅僅是換床單,與此同時她們會把患者的床架,床框,床墊,甚至床腳,床頭櫃一起用消毒巾擦拭,每個床都是這樣,一絲不苟。患者若需要做手術或做任何檢查,就會有工作人員來接送,坐著也好躺著也罷,去任何部門都有專門的通道,樓與樓之間也都相互連接,所有通道路麵平滑,任何一點震動,工作人員都會伏下身說一聲Sorry。可是我母親入院的那一天,從急診室到呼吸科病房,上樓下樓,穿過交通繁忙的醫院院落,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顛顛簸簸大約走了十多分鍾,甚至更長。我問那個推車的工人,如果下雨怎麽辦,他笑笑不可至否。送到病房後,推車工向我索要十塊錢,雖然不貴,但這已經是本市坐出租車的價錢了。而且讓我始料不及的是,就在當天因為要做各種檢查,諸如CT, B超等,每用一次手推車就須付十塊錢,而每一次都要走到室外繞上一大圈才能抵達,(當然這是因為避開台階的原因),可是醫院建築的設計者們似乎並沒有考慮到醫院所應具備的無障礙通行這最起碼的特點。

我在英國兩次住院的經曆最讓我感慨的還遠遠不是外在的醫院條件與設施。我這樣說並不是認為外國的月亮就一定圓。英國的醫療體係也是弊病叢生,英國的醫生也有笨拙得讓人難以置信的時候,鳳凰衛視的節目主持人劉海若不就是被英國專家判了死刑,而後卻被我們中國的大夫奇跡般的起死回生的嗎!而我自己也有過為了取出避孕環而推進手術室,全身麻醉,醒來後告訴我取不出來,弄得我哭笑不得的親身經曆。但是我還是感慨,我感慨他們醫務人員的職業素質,感慨他們極其人性化的操作程序,感慨他們給與每一個病人患者由衷的關注和微笑。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我要做膽囊摘除手術那一天,天剛蒙蒙亮,一位護士小姐叫醒了我。當你入院住進這病房色那一刻,醫護人員就記住了你的名字,他們絕對不會使用 “十床,十二床”,這樣完全沒有人情味代號稱呼病人。她遞給我一疊溫得暖暖的衣服並指示我先去洗個澡然後換上衣服。這是受術者專用的服裝。確切地說兩件長袍,一件朝後開口,一件朝前開口,沒有扣子,同時還配有一次性的內衣。這樣一是手術時便於醫生操作,二是保證皮膚內衣清潔可大大減少感染源。護士小姐不厭其煩的提醒我不要進食不要喝水,其實我前一天就已經知道了。換好衣服我就做在床上靜靜的等待手術時刻的到來。大約在九點左右,一位年輕的黑人醫生走到我的床前,有兩位護士跟隨,她們把周圍的簾子全部拉上,然後這位醫生先自我介紹說他是將為我主刀的Anderson大夫的助手,然後他開始詳細的給我解釋手術的目的,過程,預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危險。並且耐心的回答我的疑問,最後讓我自己本人簽了字。又過了一會兒一位彪形大漢推著車過來了,跟著的他的一位長得極漂亮的護士小姐的自我介紹說是手術室的護士。 在她與病房的護士交接後,又仔細的核對了我的姓名,家庭住址,出生年月日,並在我的手腕上套上一枚小型卡片。雖然我此時完全沒事,可以自己走,可他們還是要把我推到手術室。

在手術室裏我見到了要給我做手術的Anderson 大夫。他首先自我介紹一番,然後簡單的告訴我手術的方法,並且說大約需要三個小時,他讓我不要緊張,睡一覺醒來就好了。他的微笑和自信讓我放鬆,讓我對他產生完全的信賴。然後麻醉師走過來,這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頭,他笑眯眯的說現在我給你打上一針,一秒鍾你就睡著了,不用擔心,一切都會好的……,而那個漂亮的小姐自始至終都站在床旁邊握著我的一隻手。我忍不住也想對他笑,我想說我一點都不擔心,可還沒說出口,我就已經沒有知覺了。

等我醒過來時,Anderson 大夫笑著對我說祝賀你,手術很成功, 過兩天你就可以出院了。我說我可以看看我膽囊裏的那些石頭嗎?Anderson大夫把一個已經裝好了我的膽結石的小瓶子遞給了我。

手術室外不需要也不允許家屬或親人等待。我躺在車子上被推回了病房,家裏人要到下午探視時間才能來。我雖然不舒服,嗓子尤其痛,但病房的護士們每隔幾分鍾就來看一次,(她們穿這不同的工作服,想必是有著不同的職責,關於這一點我一直沒有弄清楚)我感覺得到他們的關注,即使沒有家人在旁邊,我心裏也沒有絲毫的焦慮和擔心,他們做的一切都讓我舒服放心。膽囊摘除術在使用Key-hole的這種方法後已經不算是什麽大手術,第二天我就可以自己下床行動了,第三天就出了院。全部費用醫院全包,包括夥食費。自己不用付一分錢,這甚至讓我有點失落。出院後,有巡視醫生到家裏探訪,觀察傷口恢複情況直到痊愈。

我敘述這一段經曆隻是想讓大家了解,我們每一個人在完全受製於別人時,比如生病,要做手術等,都會本能的尤為強烈的希望被尊重被重視被嗬護,都希望醫生護士如同上帝和天使一般讓我們免於苦難。在英國我遇到的醫生護士給我的就是這樣的感覺!

在中國時,正逢上一個親戚的兒媳婦生孩子,因需要做破腹生產手術,說是要給醫生送紅包。(據說這幾乎是人人都要遵守的潛規則)我禁不住問道如果不送會怎樣?我不相信醫生拿不到紅包就會亂來!我並不想唱高調說什麽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或提什麽醫生職業所應遵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隻是想到底是什麽讓中國的醫院成了現在的狀況!也許患者和患者家屬希望能用錢換來醫生對自己的多一點的關注和細心,可是人們也不想一想,每一個病人都送紅包,這對於醫生來說不是也意味著對每個人都得一樣了嗎?

據說中國醫療改革的路走的是美國模式,而不是英國以及大多數歐洲國家全民福利的路。但是美國醫院收費機製是與一個健全的醫療保險製度以及醫院監察製度同時並存的。也就是說, 醫院的任何收費都是在有力的監察下進行的。而中國的醫院,由於在改革之後,國家減少了對它的行政撥款,醫院要靠自己掙錢,最可怕的是醫務人員的收入也和醫院的盈利緊密掛鉤。這樣在沒有任何有力的監察和控製的情況下,不合理收費和各種醫療檢查泛濫所得收入根本不可能得到控製。這樣下來的結果。病人患者無疑就成了醫院宰割的最直接對象。

我母親住院的當天,轉到病房安頓下來後卻沒有立即進行任何治療,我詢問之後被告知,因為我還沒有交押金。其實我妹妹已經帶著錢正開著車趕來。但是這至少讓我知道沒有交錢之前醫院是不做任何治療的。交了三千塊錢押金後,護士或醫生,立刻拿來一摞處方和各種檢查單據,既不解釋也不說明,隻是催促快去“打卡”,我不太明白具體怎麽打,但我知道三千塊錢一天之內就幾乎“打”掉了。我的朋友百忙之中趕來,她知道我心急如焚,立即為我找人,盡量找到醫術嫻熟醫療經驗豐富的大夫為老母診斷,拿出治療意見。但是即便如此,誰也不能改變醫院本身已經形成慣性的運作方式。看著他們一會兒搬來氧氣給老母輸氧,一會兒安上心髒呼吸監視器,一會兒又是輸液的忙活,還是沒有任何人來解釋。我心裏惶惶不安。我期望著會像在英國的醫院裏一樣有一位主治大夫前來微笑的對我說,哦,不是對我說,是對我母親,對病人本人說,我們對你的情況作了檢查,診斷為……,我們現在準備采取這樣的治療,你還需要做以下檢查……。我們的運氣不太好,我母親的管床醫生那一天正好休息,值班的醫生來了一個又一個,(可能有實習醫生在內)但他們眾說不一,也不知所有的處方和化驗單出自哪一位醫生之手。此刻我深深體會到,醫院是個多麽可怕的地方,任何一個人,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是天王老子,還是平民百姓,隻要生了病送進醫院,你立刻就得完全把自己交出去,完全喪失了保護你自己的能力,你的命運就攥在了醫院的手裏! 這本來也沒有關係,如果醫院是可信賴的,如果醫生是可以信賴的,可是你在這裏完全找不到這樣的感覺。所以每一個人都想千方百計地要去找關係,要一個托一個找熟人,為什麽?說穿了就是想找一個放心,找到一種信任。

在一個看病必須花錢的國家,治病花錢這本來也是天經地義。問題是病人與醫生的關係,患者與醫院的關係,從本質上來說就很難擺上公平交易的平台上。作為病人本人或患者的家屬來說,生命無價,他們往往會抱著一種隻要治好病,不惜花錢的心理。尤其對那些對醫學知識一無所知的人,會誤以為藥越貴越好,檢查做的越多越好。而醫院需要掙錢的壓力又迫使醫生,(這裏據說有很複雜的原因)對每一個病人,他們都會千方百計地把醫院的設備都用上,讓你盡可能多的花錢。今天鳳凰台吳曉莉在對衛生部長的采訪節目中提到,在2007年度某個部門在四個城市中作的抽查中發現,僅僅因為感冒看病,醫藥費竟高達648元!更不要說哈爾濱市第二醫院的一位病人住院兩個月,花費650萬的那件醜聞了。一種病,需要用什麽樣的藥,需要做那些必要的檢查,這裏的花費往往可以說是天壤之別,而這差別就把握在醫院的手裏,確切地說就把握在醫生的手裏。以我之見,這也不全是醫生的錯,他們在這樣的醫療體製下,在掙錢掙獎金的壓力下,怎麽還去想什麽醫生的天職,怎麽去想什麽希伯克拉底誓言,什麽南丁格爾誓言!但是,中國的醫療體製與民生攸關,要想真的建立一個和諧平等的社會,要想真的達到國際水準,光靠高樓大廈,光靠高速公路,光靠GPT的持續增長,光靠國際名牌的登陸是絕對不行的!

寫到這我已經精疲力盡,從來沒有這麽累過。剛才聽了衛生部長陳竺的采訪節目,聽了一下他粗略的表述,知道了研究一年多的醫改方案至今還沒能出台,知道中國人口多負擔重,知道了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卻隻有世界百分之二的醫療費用,知道中國醫療改革的路還會很艱難還會很漫長……但至少,他說全民的合作醫療體係,尤其在農村,在2008年將會百分之一百的實現。無論怎樣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城市裏,市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一時半會兒恐怕還是難於解決。因此,我隻能祈禱我所有的親人朋友都不要生病,(請原諒我的自私,我應該說全中國的人都不要生病),我隻能祈禱我的老母親能平安無事,此外我們還能做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凜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天涯無芳草的評論:
謝謝你的關注,我們以後可以多多交流。我還不知如何回訪呢。
天涯無芳草 回複 悄悄話 唉!多少年來就這樣,現在就更別說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