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外風雨六十載(二)

(2007-11-29 09:01:22) 下一個

陳懷穀的故事,自然要從出生地湖南醴陵說起。

現在的醴陵,象中國許多同類的城市一樣,車水馬龍,日夜不眠,高樓一幢接一幢的平地拔起,柏油馬路一條接一條地四通八達,不管是鬧市或者僻巷,人們都是來去匆匆。可是陳懷穀腦子裏七十年前的醴陵,還在邁著大方步悠哉悠哉的。他仿佛還能看到母親坐著轎子回外公家,自己被叔祖父用籮筐挑著去上學,節日裏的孩子們挑著燈籠四處討紅包……

醴陵在中國,家喻戶曉,主要是因為它馳名中外的瓷器。湖南《僑報》月刊曾有載:周恩來總理曾有令,國宴一定要用醴陵的瓷器。不管這事是否確切,但它足以說明湖南人尤其是醴陵人的驕傲和自豪。不過,醴陵是個曆史名城,這一點卻是無可置疑的。事實上,醴陵從三國時代起就頗有名氣了,曆代都有名人故事流傳。陳懷穀印象深刻的,就有曾寫下“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的晚清軍政重臣、洋務派重要首領左宗棠在醴陵教書的故事;再早些,創立“存天理,去人欲”的“致良知”學說、提出“知行合一”“以知代行”等思想的明中葉先哲王陽明,也曾在正德二年(1507年)因觸犯朝廷被謫貶貴州龍場途經湖南時,在醴陵的靖興寺和泗州寺講過學。此類故事,不勝枚舉。而懷穀的老家大宅──祖父的“映生堂”,就座落在醴陵北鄉的井灣村。

陳家大宅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懷穀出生那一年開始修建的,修修停停,到懷穀十幾歲離家時也沒有完全竣工。房子修得很大,大小共四十多間,做工也很精細,壁畫、鏤欄皆有,牆上還用洋灰(即水泥)刻著浮雕。除了主人用的房廳,也有供家裏長工住的房間,甚至還有供叫花子臨時住的地方。房子前麵還搭有戲台,跟懷穀後來在韶山所見的毛澤東祠的戲台一模一樣, 過年過節有花鼓戲、皮影戲什麽的上演,煞是熱鬧。這個殷實之家的長老,也就是懷穀的祖父,憑著自己的勤勞、智慧和勤儉持家的能力,贏得方圓數裏鄉親的尊重和敬仰。祖父對懷穀的影響更是終身的,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和處事風格,懷穀至今記憶猶新,他的照片自然被置放在懷穀家中最顯著的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