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 海外風雨六十載(八)
(2007-12-06 07:19:13)
下一個
南京遺族學校的初步印象
與懷穀先前上過的學校相比,遺族學校無疑顯得巨大,不僅巨大,而且很美,條件特別好。校園坐落在南京風景秀麗的中山門外陵園區高崗上,牌樓式的校門正麵是譚延闓(清末大才子,曾為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建國軍北伐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等)先生題寫的校名,背麵是蔣介石親題校訓“親愛精誠”。偌大的校園裏,除了裝備相當不錯的教學樓、實驗室、禮堂、餐廳和學生宿舍,還有別具一格的實驗農場和乳牛場,後者給學校和學生提供很好的實踐場地並且帶來相當不錯的經濟效益。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在農場實習取得實踐經驗,農場和乳牛場同時又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食物資源,額外的農乳產品在市場出售後所得收益也歸學校使用。懷穀印象最深的是喝乳牛場自己生產的鮮奶、吃農場種的優質西瓜。
經過考試分級後,懷穀進入遺族學校的初中二年級。遺族學校的教學內容和一般學校無異,課程、課本都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安排,作業本等都由學校提供,但學校對學生們的學業抓得比較緊,考試比較嚴格。除了正常的上課實驗之外,學生們必須到規定的教室作早自習(早自習之前通常是升旗、早操和跑步一類的集體活動)和晚自習。課業作完了,才可以寫家信、讀“閑”書。擅自逃課、離校者,一律要被開除、遣返原籍。就是擅自出校門寄封信也是不容許的。懷穀記得有個同學以為校門口就有個郵筒, 溜出去寄封信不會有事, 結果遭到學校記大過處分。懷穀雖然從來沒有受過這種約束,但畢竟離家那麽遠膽子也小起來,不敢象從前在家鄉學校裏那樣淘氣亂來、散漫自由了,老老實實地跟著同學們一起上課下課、自習做作業。另外,學校師資隊伍也很強。由於遺族學校特殊的性質及其良好的教學和生活條件,學校很具吸引力,許多老師從上海等地的一些名校慕名而來,甚至常有大學老師來給學生客講。這一點,絕對能和當時一些有名的私立學校媲美。據傳,蔣經國先生的兒子曾經都有心要上遺族學校,但因為不合規定不得入校學習,也隻能在學校的遊泳池裏戲戲水而已。
除了學習,遺族學校對學生生活的管理也是軍事化的,既井井有條又十分嚴格。懷穀入校後,被分配在英士大樓二層的宿舍裏,臥具和洗嗽用具都是由學校統一提供。當時入校的學生許多都來自鄉下,沒有見過多少世麵,對英士大樓的紗窗都好奇不已、鬧出不少笑話,衛生習慣更是成問題。學校除了諄諄教誨、循循誘導外, 還作了許多具體細致的規定,如學生每日必須洗一次澡、十天必須理一次發(一個月沒理夠三次發的要挨校務長批評)、鞋子每三月發換一雙;行為上,有“不許隨地吐痰”“不許隨地扔紙屑”的準則。懷穀記得當時有一鄉下來的同學不適應這種新文明,隨地吐痰,校務長居然下令他當眾“吃掉”,那同學當場嚇昏,被送進醫務室。當然,學校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飲食起居也考慮得十分周全。學校有很大的運動場、很標準的遊泳池,在南京城內都是有名的,學生們自然可以享用。事實上,學生們的早鍛煉是規定不能缺席的,體育課上,老師要求就更嚴格了,常有些沒有下過水的“旱鴨子”被老師強迫跳入水中撲嗵打水。飲食方麵,學生吃飯六人一桌,通常為四菜一湯,營養搭配都十分講究。另外,為了實現辦學的宗旨,讓學生們謹記中山先生“雙手萬能,手腦並用”的教訓以便將來成為對國家對社會真正有用之人才,學校規定學生們必須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低年級的學生幫助打掃校園和寢室,高年級的學生要到學校農場、乳牛場實習, 還常組織到中山陵園、明孝陵園、靈穀寺、雨花台做義工(撿地上垃圾之類)。不過,學校裏實際上請了相當多的校工,把這些離鄉背井的孩子照顧得可謂無微不至。當時男校學生有五百多人,工友的數目也和這不差上下。工友們負責學生的一切起居生活,包括一日三餐、衛生、洗衣等等,保證學生們在良好的環境中營養充分地健康成長。那時,學生們還輪流到廚房監廚幫廚,以保證廚房的整潔和廚工的質量。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懷穀和他的同學們回想起當年學校的這一切,都依然深感滿意、無不大加稱讚。
學校獨特的學習、生活管理之外,還有兩件事情給初入遺族學校的懷穀留下極深極佳的印象。其一便是校醫務室。在故鄉醴陵時,懷穀就多次得過疥瘡,每次都長時間不好,在選青完小念書時,老師因為懷穀的疥瘡,居然不忍心對頗為淘氣的懷穀下“戒尺” ,母親每次給懷穀塗藥,懷穀都會吱哩哇啦大叫一通。到了遺族學校,疥瘡再度困擾懷穀。可是這次不同了,校醫務室有很好的藥品,塗來並不那麽刺痛,護士的態度也好、治病的決心也大。通常懷穀洗澡時,護士就候在浴室外麵,懷穀一出浴室就被拉著先塗藥後才能穿衣服。就這樣,在護士的精心護理下,通過天天清洗、塗藥,懷穀的疥瘡被徹底根除了。在以後的歲月裏,懷穀和好多同學都對當時學校裏的醫務室尤其是那些兢兢業業工作的醫生護士有著特別溫暖的回憶。另一件讓懷穀覺得新奇有趣的事情是學校開的“良心商店”,即不設店員的校賣部。學生們自己到貨架上取東西,自己依價付款,沒有任何人監督。學校的本意原就是培養有良心、講道德的正人君子。同學們深知學校的良好用心,豈能辜負?因此,幾百個學生個個自覺,真沒有誰貪便宜、不誠實,此舉亦可謂遺族學校教育的一大成功。
遺族學校另一個特色則與主席校董蔣夫人身為虔誠的基督徒有關係。差不多每個周末,學校的大禮堂便臨時轉換成大教堂,學生們在此聆聽牧師布道、和牧師一起禱告,不少人就此從主、成為虔誠的基督徒。有一個被學生叫做“戴師母”的美國籍牧師講得最多,大家最為熟悉,懷穀和“戴師母”還有過幾次特殊的交道。那時候,“戴師母”住在學校裏一棟小洋樓裏,門口花盆裏種著幾株觀賞用的朝天椒,懷穀是湖南人,饞辣椒,每次經過“戴師母”家門口總忍不住摘幾個吃,後來有一次摘辣椒時,被“戴師母”逮個正著。“戴師母”操著一口正宗的國語對懷穀說,我說我的朝天椒怎麽越來越少,原來是你給吃掉了。“戴師母”一麵讓懷穀摘辣椒,一麵告誡懷穀這麽辣的辣椒還是應該少吃為妙。這位和藹可親的“戴師母”當然是蔣夫人請來的,也是蔣夫人府上尤其是蔣宋公館的教堂裏的常客。幾乎每個星期,蔣夫人還會邀請一部分學生到陵園區蔣宋公館的教堂裏作禮拜,每次都有三十個學生左右前往。作禮拜的時候,學生們就能見到校長蔣中正先生和他的一些幕僚了。不過,蔣先生講話不多,在教堂裏從來都一言不發,即便到學校視察也最多是“好,好”幾個字而已。懷穀被選派去參加過公館的幾次禮拜,親身感受過那種禮拜的氣氛。學生們總是穿著整齊一早進到教堂,安靜地坐在一側等候著。過一會兒,蔣先生攜夫人到場,身後總有一些黨政軍要人隨同。他們通常落坐在教堂另一側。這個時候,整個教堂座無虛席、莊嚴肅靜。學生們會好奇地打量這些大人物,但絕對鴉雀無聲,之後大家會規規矩矩地聽著布道。有時候,蔣先生沒來,教堂裏就冷清多了,除了學生這邊人數照常,另一邊則隻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布道的味道仿佛也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