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被國人寄予厚望的劉翔再次以令人驚訝的方式折翼倫敦奧運會——在跨越第一欄時摔倒,目前已被確認為跟腱斷裂。雖然中國的大部分官媒,甚至中央政府都公開表示對劉翔的慰問和鼓勵,從人性化的角度安慰一個時代的英雄,但民間輿論場儼然難以接受,其中的陰謀論和謾罵聲不絕於耳。諸多社會人士稱,劉翔事件實際上也直接折射了中國社會的扭曲現象,他們對準的不是劉翔和體育,而是目前的國家體製。
北京時間8月7日,倫敦奧運田徑男子110米欄預賽在“倫敦碗”打響。在男子110米欄預賽第六小組中,劉翔在跨越第一個欄時就打欄被絆倒遭淘汰,繼北京奧運會後再次因意外無緣決賽爭奪。賽後,右腳受傷的劉翔堅持用單腳跳到終點,並親吻了欄架,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倫敦奧運之旅。賽後經醫生診斷,確認右腳跟腱斷裂。劉翔再一次腳傷離開跑道,幾乎可以斷定,這次是永遠離開,劉翔時代走向終點。
一道看不見的“欄”
如劉翔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退賽一樣,中國輿論立即爆炸。但中國的官媒此次幾乎都以正麵報道方式對劉翔予以支持,並呼籲大眾正確看待劉翔的“摔倒”。《人民日報》以“劉翔的傷,我們的痛”為題煽情的說,雖然他沒能征服任何一個欄架,但他跨過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一個欄架。頑強的跳步結束了第三次奧運會的征程。新華社也連接發文稱:“劉翔是人不是神,別逼他奪金還債”,“劉翔的金牌留給曆史補發”。而《環球時報》的評論指出,“越真誠寬慰劉翔加油,我們就越有尊嚴。”文章認為,大落差催生大感悟,而劉翔的這8年,很多新觀念衝出來,質疑也變得無處不在,劉翔不僅是英雄、偶像、退賽者,他還是話題,是中國人思考、辯論的平台。
但在民間輿論場對劉翔的猜忌與攻擊卻不在少數。網絡中,網友集中的問題是,劉翔賽前到底是否真的有傷,為何不在之前選擇坦誠說明,還是心理承受力不足,還是因為經濟原因(讚助商怕賠本),還是政治原因(當局怕輸了政治形象)。有網友激烈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呼籲審計局應好好審計體育總局,大牌體育明星們的訓練費用和越洋治病的費用能不能列入審計?也有網友發出帖子,問大家需要學習劉翔什麽,真誠還是欺騙?於是乎,網友積極回應說,學習劉翔,為了既得利益團夥的利益,讓跑就跑,讓摔就摔的大公無私的精神;各級官員學習他“隻為虛,不為實”的精神;當然,重要的是學習服從組織安排……
也有評論表示,不管承認與否,劉翔這一頁將逐漸被翻過,他隻是一枚體製下的蛋,蛋殼不硬,容易摔破。2008年劉翔起跑後退賽,2012年劉翔第一個欄退賽……一名奧運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從來就沒有真正成功跨過一道欄——那道看不見的“欄”。
中國體製的附屬品
透過劉翔的“失敗”,無疑也透露出中國社會心態的失衡。此前就有不少學者認為,仇官、仇富是當今中國基本社會心態的寫照。但也有中國問題研究學者稱,但凡跟執政黨有關,跟這個國家體製有關的事情也被相當一部分民眾所仇視,中國社會可謂是仇官、仇富、仇體製。
學術界與網絡媒體對當前社會心態的論述,主要有四種觀點:焦慮論、弱勢論、浮躁論。
而造就當前這種中國社會變遷與中國經濟實力的“斷裂寬度”已相當大。而解決這個棘手問題的根本方法之一就是重塑中國社會和民眾的價值觀,這無疑成為下一屆中國領導層最為核心的工作。
不少學者指出,中國成功的心情過於“迫切”,通過集中幾乎所有資源推動的經濟大幅增長實際上造成了社會各個方麵發展的不平衡和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如食品安全、腐敗、貧富差距、房價、物價、環保、強拆、下崗失業、犯罪等,這些社會問題反映出當前貧富分化加劇、官民衝突加劇、社會矛盾加劇的狀況,而這些問題的核心都離不開中共目前治理國家的體製和中共內部治理的尷尬。
評論人士就此指出,中國這種體製下培養起來的劉翔以及他背後的團隊,不論是為了政績還是錢財,他們都承受不起失敗,因為國家賦予了劉翔政治上(全國政協委員)、經濟上的的巨大投入,有投入就渴望有產出。而中國的民眾也正瞅準了這一點,他們難以接受國家在對某個人付出這麽多後還要承受不斷的失敗;而另有一些民眾從開始期待著某種失敗的到來,以此就可以“秋後算賬”般去揭露和攻擊目前的體製弊病和對政府的不信任。當劉翔真的接連的失敗後,這兩種心態的民眾輿論就會合二為一,形成這種浮躁、仇恨等複雜的民眾心態,透過一定的管道得以爆發出來。從某種意識上講,“劉翔們”被國家和民眾分別“綁架”,他們身不由己,必須麵對繼續成功被推上神壇,和如果失敗帶來的巨大漩渦。無論喜悅和痛苦,他們都成為中國當前體製的附屬品,不公平地任由國家驅使或民眾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