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1、什麽是酸性體質?
山東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主任杜慧真介紹,健康人內環境的PH值在7·35到7·45之間,即我們的體液應該呈弱堿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可是根據調查,隻有10%的人PH值在此範圍內,屬於堿性體質,多達70%的人是酸性體質,體液PH值經常徘徊在7·35左右或稍低,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
與堿性體質者相比,酸性體質的人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腹瀉、便秘等,到醫院也檢查不出什麽毛病。如果長期處在酸性體質不加以改善,女性的皮膚會過早地黯淡和衰老;兒童會造成發育不良、食欲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中老年人則會因此引發糖尿病、神經係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杜主任介紹,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
“當然,這隻是PH值稍低一點的表現,如果體液‘酸’得厲害,人就受不了了。”杜主任說,當人的體液PH值低於中性7時就會產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時就會變成植物人,如果隻有6·8到6·7時人就會死亡。
六大原因造成人體酸化
飲食結構不合理我們在平常的飲食中往往是精米白麵、雞鴨魚肉蛋,一旦這些酸性食物成為我們的主食,酸性體質也就不知不覺地形成了。
運動不足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但現代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大大減少,長久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過重的心理負擔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擔著不同的壓力。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不良嗜好煙、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無節製的抽煙飲酒等,極易導致人體的酸性化。
生活不規律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
環境的嚴重汙染由於飲用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等造成嚴重汙染,人們攝入這些含有有害元素的飲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氣後,其中的酸性物質會滯留在體內造成體質酸性化。
答題測試酸堿性
1.你是否經常食欲不振?
2.你是否經常夜裏睡眠不好?
3.你是否經常早晨起床時精神不佳?
4.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很疲勞?
5.你是否不能長時間專注工作?
6.你是否經常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
7.你是否老是手腳發涼,四肢發麻?
8.你是否經常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
9.你是否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10.你是否牙齦容易出血,傷口容易化膿?
11.你是否經常頭疼、腿痛、肩酸、腰酸?
12.你是否經常得皮膚病?
測試結果分析:
如果上述的12道問題中,你有5道以上的答案為“是”,那麽你很可能就是酸性體質。除根據上麵列舉的酸性體質的特征進行自我檢查外,還可以去藥店買PH精密試紙自己測試。人體尿液中的PH值一般為5.5~6,建議在早晨用試紙檢查自己的尿液,如果多次發現PH值低於5,那同樣說明你可能屬於酸性體質。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確認,以便對症醫治。
吃出“堿性”健康人
既然飲食結構不合理可以導致酸性體質,那麽多吃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一定能糾正酸性內環境.
“海帶可以說是堿性食物之王,多吃海帶能很好地糾正酸性體質。”杜主任說,平時感到勞累、疲乏、渾身酸痛的時候,不妨吃些海帶。此外,人們常說喝茶能解乏,除了茶葉中的興奮成分外,茶堿“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也起到緩解疲乏的作用。“大量運動過後,體內脂肪動員產生乳酸,讓我們肌肉酸痛,這時吃個蘋果,吃飯時以蔬菜為主,肯定能緩解一下。”
杜主任說,既然酸性體質是人體大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那麽平時就盡量少吃這些食物。“實在想吃時可以把它們和堿性食物一起搭配,比如燉肉時放些海帶,燒牛肉時加些蘿卜等等。”
常見食物的酸堿性
強酸性:蛋黃、乳酪、白糖、西點、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火腿、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弱酸性: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等。
弱堿性: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堿性:蘿卜幹、大豆、胡蘿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幹、檸檬、菠菜等。
強堿性: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天然綠藻類。
在日常生活中誰會注意自己的人體液體什麽時候處於最佳健康狀態,可是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了人體細胞處於最佳運作狀態時的體液平均酸堿度應該是7.4,屬於弱堿性的體液環境。人體細胞在這樣一個弱堿性的環境中最具備活力和最有生命力,新陳代謝最旺盛。
那麽當您的體液處在小於7.0的弱酸性的體液環境中時,您的身體會出現哪些不適的感覺呢,您可能還不知道嚴重的話還會發生疾病。
如果能有一種方法及時發現自己體液趨於弱酸性的變化,並且經過膳食及時的去幹預它,健康就會離我們更近。本節目就是通過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全麵地介紹了您所關心的問題。
我下麵要說的是來自紐約的最先進醫療中心的醫訊:2005年9月28號的報道郵件:這個是曆時一年的研究,研究的內容是將60個腫瘤病人的酸性體液變成堿性,腫瘤會不會消失。所有60個病人在這個研究結束時,腫瘤都消失了!
這個研究表明:一個堿性的身體是不會生癌症的。如果一個身體是堿性的,就不會形成癌症。癌症僅僅能在酸性體液中形成。如果你有癌症,那說明你的身體是很酸性的,不任什麽的癌症都是可以改變的,如果身體開始轉變成,這個癌症就不能擴展,會進入睡眠狀況和被醫治。
我們對心血管病人也做了同樣的試驗,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有些病人完全好了,有些人的病症得到了基本康複。
上麵所做研究的這些癌症病人都癌症晚期,隻能活6個月到一年,而現在,他們都活的很好,沒有癌症了。
這個研究說明以下事實:
癌症不能在堿性的人體中形成;
癌症隻能在酸性身體中形成;
如果你有癌症,說明身體是酸性的;
癌症隻能在一個酸性的身體擴展;
如果你的身體變堿性,癌症不能擴展;
如果你能平衡你的身體PH值,讓你的身體轉變成堿性,不管你得的是什麽癌症都有轉變和被治好;
不管你的情況多麽糟糕,哪怕隻能活6個月,如果你能轉變你的身體PH值到弱堿性,你的癌症就不會擴展,就會好;
不用擔心你的家族中你的媽媽、爸爸或任何人有癌症,隻要你的身體是弱堿性的,你不會得,如果你已經有了,它將會轉變;
癌症都是酸的,沒別的。如果你的身體是酸的,你就會得癌症。如果是弱堿的,你就不會得癌症。如果你已有了癌症,隻要你能調整你身體的PH值到弱堿性,癌症就會離你而去。
如果說我們的體液,特別是血液變酸了,首先我們先會感到疲勞、感冒,如果變得發酸,我們會感到疼痛、胸悶、胃痛、頭痛等等,如果血液變的更酸,我們的身體就會把多餘的酸性物質放在身體的某些地方,這些地方將會變得更酸,這裏的細胞環境就會變的酸性化和缺氧狀態。
如果這個過程繼續下去,這些地方的酸性會增加,有些細胞會死亡,死亡的細胞自己又轉變成酸,可是有另外一些細胞適應這種環境,它生存了,但變成一種不正常的細胞,這些不正常的細胞被稱作惡性的細胞。惡性細胞不聽從大腦的指揮,也不服從我自己的DNA的記憶,這些惡性細胞無規則的迅速生長,這就是癌症。
所有的疾病都是從酸性體液開始
一.什麽是PH值
人體的酸堿度是以0-14的數字來表示的。
PH是“potentialHgdrogen”的縮寫,是表示人體中H的濃度。數字越小,越代表酸字加強。7是中性的,大於7是堿性的,數字越大表示堿性越大。
高的PH值,說明有較高的吸附H能力。低PH值時,說明有較少的吸附H的能力。人體組織的正常PH值應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始終要保持一個較穩定的狀態,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給機體的輸氧量就會減少69。4%,造成整個機體組織缺氧。
二當機體的PH值酸性時:
G在血液中的微生物會改變其形態變異,變成致病因素。在體內的酶會從建設性的(體內的所有生物反應都需要酶的參加)變成破壞性的氧氣的輸送困難。機體各器官遭受破壞,譬如你的大腦,你的心髒。礦物質的協同作用也會消失。所有的疾病都是從不平衡的PH值開始的,機體的PH值決定著我們體內的所有生體反應建設。
三體液中的PH值控製著我們體內的生化反應建設和生命能量轉變。
再說,Ⅱ型糖尿病的病人,他們的胰髒特別地辛苦,因為他們的體液是酸性的,好象是一個酸性的大電池,胰髒每時每刻別選著比正常人更多的胰島素,但是還是不夠用,血糖還是高,然後他們就開始服藥,藥是幹什麽的,是讓胰島細胞製造更多的胰島素,而且還有很多的副作用,結果胰島素細胞終有那麽一天累死了,豈不知,人體PH值下降0.1,胰島素的功能就下降30%,這就是為什麽生產這麽多的胰島素,血糖還是高呢?酸性體液,使胰島素的電子能量轉換發生的小,有效率不高,不能解決體液酸性的。怎麽能給糖尿病患者一個控製疾病和康複的機會呢?
四.為什麽這麽多人的身體會變酸性
人體就象一條大河(機體由70%左右的水份組成)一日三餐就如一條河裏傾斜東西的管子,多少個日日夜夜這些東西滋養了我們體液的酸堿度。機體為了維持正常的PH值,每時每刻我們的呼吸係統,代謝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都在做著把酸排出體外的工作,排不出去的,身體就會利用堿性資源(鉀、鈉、鈣、鎂、鐵)來中和酸的求得機體的正常運做。
如果我們每天從管道中傾倒進河裏的多是我們大部分酸性食品,那麽我們的機體工作就非常累,如果我們機體內的堿性資源不夠,機體隻能拆了牆上的磚補漏洞(把胃裏的鈉,骨頭上的鈣都調出來中和酸)。
那為什麽現代人的體液這麽多的酸性呢?
因為食品是第一關鍵因素,酸性食品多,且口味好,誘人,在加上錯誤的觀念認為這些食品營養更好,而堿性食品少,口味不如魚、肉香。
身體本身的代謝產物是酸性的,所有的食品添加劑是酸性的,死亡的細胞是酸性的,所有的太容是形成酸性體液。我們必須時刻重視我們自己身體的PH值。如果體內酸性物質太多,導致身體的PH值太低,我們的酸性體液會把我們的血管慢慢的吃掉,把骨頭慢慢地抽空。在酸性體質中,細胞不能自我修複,不管吃什麽藥,藥多是酸性的,要讓病好,要自己健康,首先調整身體PH值。
最強的酸性食品:肉類、魚、軟飲料:
中等強的酸性食品:穀類、豆類、nuts(果仁):
中等堿性食品:水果,蔬菜,beries奶品(純的)
強堿性食品:麥記、綠葉蔬菜、西蘭花、菠菜。
如果你喝一聽可樂,你需要喝32聽PH值是8的水來中和這些酸。
●本報記者 張彤 蔣乃珺
2008年09月09日《生命時報》
近兩年,在出版物和網絡中流行著一種“健康新說”——大部分疾病的罪魁
禍首都是“酸性體質”,這些疾病涵蓋了當前幾乎所有常見病,如高血壓、糖尿
病、腫瘤,甚至抑鬱症等,因此提倡食用“堿性食物”。
此言論經一些媒體和網絡轉載,影響了相當一批讀者。但《生命時報》記者
從腎髒病學、腫瘤學、營養學界權威人士那裏得到的信息表明,該言論純屬偽科
學,沒有絲毫科學根據。
腎病學家:食物影響不了體液酸堿度
聽到上述說法後,中華醫學會腎髒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
醫院腎病中心首席專家諶貽璞教授首先表示,在現代醫學中根本沒有“酸性體
質”、 “堿性體質”這些詞。他解釋說,正常人體內的酸堿度(pH值)穩定在
7.35—7.45之間。之所以這麽穩定,在於人體有三大調節係統,分別為體內緩衝
係統調節、肺調節、腎髒調節。
在體內緩衝係統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係統,它的“工作原理”,簡單地
概括,就是體內酸多了,有堿性物質來中和;堿多了,又有酸性物質來中和。而
肺調節,就是當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人會加快呼吸,將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
呼出去,反之則呼吸變緩。腎髒也很重要,它能吸收堿性的碳酸氫鹽,並排泌酸
性產物。隻有當以上三大調節係統出了問題,比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
塞性肺病等情況下,人體內的酸堿平衡才會打亂,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
而人體內的酸堿度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受到食物影響的。
一本宣傳“體酸是百病之源”的書稱:“當人體的pH值處於7—7.35之間時,
屬於弱酸體質,容易受到小病痛的幹擾。”諶貽璞教授對此表示:“血pH值到
7.2是嚴重的酸中毒,已經到生命的極限了。”書中還稱:“pH值處於6.9—7,
人極易患上癌症等重大疾病……”諶貽璞教授啞然失笑,“我在臨床上就沒見過
pH值低於7的活人,更甭說慢慢存活著去患癌症了。”
之所以“身體偏酸”會被著重渲染,這可能跟臨床上酸中毒疾病較常見有關。
諶貽璞教授介紹說,人體酸堿平衡紊亂有四種: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代謝性堿中毒和呼吸性堿中毒。其中前兩者較多見,但絕不能說人病了身體就會
“偏酸”了。並且,就酸中毒的治療來說,首先要從“治本”著手——尿毒症引
起的,需要透析;糖尿病引起的,要用胰島素;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則
需要改善肺功能……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才需要靜脈給堿性藥物,根本不可能
靠吃“堿性食物 ”來解決。
上述圖書名為《找對病源,堿回命》,還附贈100張pH試紙,建議讀者“通
過測尿液的pH值來判斷體內酸堿度”。諶貽璞教授指出,這毫無科學根據,人的
尿液本身就偏酸,而尿液的酸堿度根本不能反映體內的酸堿度。尿液酸堿度是與
飲食相關,吃肉蛋奶等高蛋白物質時,尿液會偏酸一些;多吃蔬菜水果,尿液會
相對偏堿一些。事實上,通過飲食調節尿液的酸堿度,隻能防治泌尿係統的某些
鹽結晶沉積或結石疾病,如為防尿酸鹽結晶沉積腎髒或形成尿路結石,應該讓尿
液偏堿;為防尿路草酸鈣結石形成,就應使尿液偏酸。
該書開篇即稱:“聯合國衛生組織公布過一組數據——全世界有70%—80%的
人屬於不健康的酸性體質,有超過90%的人死於因為體質酸性化引起的高危疾
病”,記者詢問了多位教授級專家,大家對這些數據聞所未聞,也沒聽說過“聯
合國衛生組織”這個機構。
而據該書編輯劉女士介紹,此書在市場上“賣得很好”。記者試圖聯係該書
作者,但遭到了拒絕。劉女士稱,作者為成都某中醫院的醫生。但她既不知道作
者的真實姓名,也不知道其具體工作單位,更沒有見過麵,他們之間的聯係是通
過他人進行的。而劉女士一直強調“這很正常”。據記者了解,出版此書的圖書
公司中沒有一名學醫的編輯,但他們卻出版了多部醫學保健類圖書。
營養學家:酸堿性食物是無稽之談
按照“酸堿體質論”的說法,人必須吃“堿性食物”才能健康。就此,記者
采訪了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副主編程義勇。程
義勇說,早在上世紀 40年代,有研究食品化學的學者將食物燃燒後剩下的殘渣
溶於水,再測酸堿度,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礦物質成分。但食品化學研究與食物進
入人體後複雜的代謝有著天壤之別。程義勇指出,某些所謂的科普文章主張“選
擇食物要注意酸堿平衡”,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根本不值得提倡。
但“酸堿性食物”一說在民眾中造成了很多困惑,不少人詢問營養學會的專
家。對此,中國營養學會特別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做出了澄清:
“‘食物酸堿平衡論’稱,穀類、肉類、魚和蛋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引
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屬於堿性食物,能夠糾正
酸性體質,防治慢性疾病。事實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預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
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堿性的作
用。”
程義勇強調,“我們檢索了全球近50年來1000多篇有關機體酸堿平衡的論文,
沒有發現因為食品酸堿性引起酸性體質的研究報告。負責任地說,食物分為酸堿
性是食物化學的研究範疇,跟食物進入體內以後的代謝變化是截然不同的兩回
事。”
腫瘤學家:腫瘤病因與酸堿無關
“酸性體質導致腫瘤”是“酸堿體質論”中很吸引眼球的一點,記者就此采
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教授。他認為,“酸性體質
致癌” 根本“不值一提”。孫燕院士指出,人為什麽會得腫瘤是通過生物學試
驗研究的,就是對動物、體外細胞進行長期的致畸、致癌、致基因突變試驗,以
觀察某種因素是否會導致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
孫燕介紹說,經過上述研究,目前公認的致癌因素有五類:第一,多環芳烴、
芳香胺類等化學因素,多與環境汙染和職業因素有關,可能誘發白血病、肺癌、
膀胱癌等;第二,電離輻射、熱輻射、慢性炎性刺激等物理性致癌因素,對白血
病、骨肉瘤的發病有直接影響;第三,病毒,如幽門螺杆菌可誘發胃癌,人乳頭
瘤病毒是宮頸癌的主要誘因,乙肝病毒可誘發肝癌等;第四,遺傳因素,像乳腺
癌、大腸癌等都有較明顯的家族史;第五,免疫功能缺損。
“當然,這些年也有一些變化,”孫燕說:“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營養不
均衡、環境汙染、內分泌失衡、肥胖,再加上過大的精神壓力,都可能成為致癌
的誘因。”
不過,孫燕表示,即使具備上述條件,人也不會一下子就患上癌症,而需要
一個內外因素長期作用的過程。從這種角度來看,所謂“酸性體質致癌論”也是
完全不成立的。
到底是科普還是營銷
其實,很多宣稱“酸堿體質論”的文章,都是在為推銷某種所謂的“堿性產
品”做鋪墊。
記者注意到,一年前網絡上的“酸堿體質論”文章還多以“科普”的麵目示
人,如今,幾乎在所有該類文章後麵,都有產品的身影或隱或現,不由得讓人懷
疑這是不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
在新疆某保健品生產廠家的網站裏,充斥著大量關於“酸堿體質”的“科普
文章”,宣稱各種癌症都與“酸性體質”有關。而他們提供的產品——“恰瑪古
堿性食品 ”就具有“排出人體內的酸性物質,糾正人體酸堿度”的功效,而且
價格不菲,10毫升的一小瓶精油就賣358元,一瓶90粒的膠囊賣280元。除此以外,
如 “弱堿性水杯”、“堿性離子水”、“天然綠藻”等新奇產品,也都搭上了
“酸堿體質論”的“便車”。
不過上述言論經網絡和媒體轉載,影響不小,不由得讓人想起上世紀風靡一
時的打雞血、紅茶菌,乃至前不久被批駁的“排毒餐”。對此,程義勇表示,科
普宣傳的對象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內容必須是得到充分證明的科學知識。“有些
所謂的‘科學發現’、‘科技成果’沒有足夠的實驗依據,隻是簡單的推論或猜
測,如果隨意傳播,就會誤導廣大群眾。在學術界允許專家之間有不同觀點的爭
論,但一般群眾對充滿了術語的科普文章缺乏足夠的辨別力,容易受騙上當,這
就需要專業科技工作者站出來澄清。”
諶貽璞教授則認為,對這些胡編亂造、斂財坑人的偽科學一定要狠狠揭發,
使它成為過街老鼠,讓科學恢複原貌。
醋屬堿性。酸堿之分和味道無關。
科學研究- 人類的身體機構屬植食性動物,不適於食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c3516010095mt.html
眾多商家近年來不斷向消費者灌輸一個概念: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認為體液偏酸會導致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由此,一些保健食品宣揚排酸功效,部分美容院甚至推出了“海藻排酸”項目。但中西醫專家對此進行了駁斥,因為醫學界從無酸性體質之說。
真的嗎?俺正高興找到這樣一個好文章,打算打印出來照著做呢,結果一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