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奧運後的反思 百年機遇與百年教訓

(2008-08-29 12:35:48) 下一個
世界曆史上有不少重大事件,當初看上去想必是互不相幹,後來才會發現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君主體製被摧毀,政局和社會劇烈動蕩,然後英法戰爭的災難接踵而至,導致歐洲的安全秩序陷入極度混亂之中。而就在同一年,美國正式建國,一個新的世界強國在遠離歐洲的新大陸,悄然而又快速地成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墜入了自相殘殺的夢魘之中,不僅耗費了大量財富、資源和生命,而且還使歐洲演變的方向陷入了困頓之中。而就在同一年,美國成功鑿通了巴拿馬運河,完成了人類曆史上堪稱偉大創舉的工程。與此同時,以福特為代表的汽車製造商利用歐洲人發明的引擎,開始大規模生產汽車,從此開啟了以軸承驅動的史無前例的現代化進程。
歐美列強這一此起彼落的過程,早就印證了一個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曆史的機遇稍縱即逝,隻有當決策者不失時機地善加利用,不失時機地順勢而為,這個國家才能脫穎而出,才能在沒有太多幹擾的國際環境裏,腳踏實地地追逐自己的遠大目標,走出屬於自己的強國之路。
至今為止最有利的內外環境
最近這幾年,中國領導人一直強調,當前正是中國百年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必須集中精力追求國強民富的目標。從中國國內形勢和全球格局來看,這一判斷應該是正確的。在國內,單看13億人口求變圖強的強烈願望,決策者就足以因勢利導,把積極向上的民意和民氣,轉變為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動力。而在國際上,當前的世界秩序也有利於中國的發展目標,隻要看一看歐美與俄羅斯為格魯吉亞問題發生的冷戰式的對抗,我們就能知道,雖然中國的對外交往不可能事事如意,但在整體上,特別是與百年來的情形相比,確實可以說是天賜良機。
北京奧運會閉幕之後,國際上的評論大致上都很積極,以至於下屆奧運會東道主倫敦已經感受到了很大壓力。與此同時,那些曾試圖幹擾和阻撓奧運會的各種勢力也大失所望。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時間裏,中國以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和出口貿易,讓幾乎所有的老牌工業國都刮目相看,但卻始終沒有像北京奧運會這樣,通過對自身文化進行創造性的展示,使原本對中華文化不屑一顧的人們,終於感受到了“後來居上”的壓力。
在理論上,奧運會的成功隻能說明一時一事的成功,但在實際上,任何成功的故事都絕非是無根之晨露。懷有體製優越感的人,可能會心有不服地指稱,這是專製政權傾國家之力才得以取得的結果。這種看法也許不無道理,但顯然也有酸溜溜的意味。主辦規模如此龐大的奧運會,若不是依靠國家的力量,而是依賴民間的奉獻,讓老百姓去承擔所有的責任和負擔,那才是真正的專製體製。
最大的問題就是“視而不見”
盡管如此,奧運會的成功確實不能說明一切,更不應導致中國決策者和民眾產生自滿情緒,進而在忘乎所以之中,忽視了依然存在的諸多重大體製和社會障礙。在奧運會成功閉幕之後,中國網絡媒體上已經出現了類似的疑慮,擔心政府居功自傲,擔心民眾自滿自大,使政治管理層麵不思改變,社會建設層麵不思進取。這些擔憂可能是過慮了,但為了避免被成功的喜悅衝昏頭腦,此時的任何建議並非都是多餘的。
實際上,北京奧運會越是成功,就越是與過去形成強烈的反差和對比,使中國社會一直存在的各種弊端更加突出。其中最主要者,就是人們長期以來習以為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在奧運光芒的照耀下,顯得不再那麽理所當然和“毋庸質疑”。
比如,在主辦奧運會之前,政府缺乏效率、官員趾高氣揚、空氣汙染、交通擁堵、執法粗魯等等問題都一直存在,但為什麽在主辦奧運會期間,這些問題都能大為改觀?很多在平常就應該抓緊處理的問題,為什麽非要等到別人批評和指責的時候才有解決的決心?這些疑問絕非是無關痛癢的小事,而是涉及到各級施政者是否具備發現自身問題的能力,是否有正視這些問題的勇氣,是否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政治意願。
換言之,北京奧運會所凸顯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當政者往往對麵前的問題視而不見,不是發現一個問題就立即解決一個問題,而是把大大小小的矛盾掩蓋起來,積累起來,直到迫不得已時才慌忙“急救”。這些年來,中國各地的社會騷亂和官民衝突事件之所以層出不窮,生存環境之所以日益惡化,就是因為在平常時期,官僚階層的“政績”掩蓋了很多深層問題,使矛盾越來越多,越來越尖銳,最後演變成難以收拾的危機。
北京奧運閉幕之後,國際輿論都認為中國把“成功”的標杆推到了新高度,使後來者難以企及。而對中國本身而言,又何嚐不是同樣的情形?在奧運期間,北京乃至其他城市的環境、交通、治安、秩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們嚐到了“改變”的好處,更相信隻有不停地改變才能獲得更多的好處。可是,在奧運結束、外在壓力減少之後,如釋重負的北京乃至全中國,還能夠做到這些嗎?還有不達目標誓不放棄的動力嗎?
無論從什麽角度看,北京奧運都是一個新起點。這個“起點”的含義是,奧運給北京和中國社會帶來的一些新氣象,雖然有可能是曇花一現,但卻已經成為人民心中的記憶。將來人們也許會問:既然在外國人麵前能夠做到,為什麽在自己人麵前卻不能做到?既然在奧運期間能夠做到,為什麽在平常時候卻不能做到?既然在體育領域能夠做到,為什麽在其他領域卻不能做到?
因此,中國領導人所麵對的最大挑戰,就是能否保持“天天辦奧運”的意識,而且隻能進、不能退。不隻是生存環境要改善,社會公平、媒體開放和政治文明領域,更應該不失時機地逐步改變。假若奧運之後一切歸零,一切如故,那就會使奧運的成功完全失去意義。
中國政府所說的“百年機遇”,顯然是指鴉片戰爭以來的曆史。如上所述,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國際角度看,中國追逐強國目標的內外環境,確實是近代以來最好的。但是,若要更好地抓住和利用這個機遇,那就要牢記中國在過去百年裏持續衰落的曆史教訓:隻有永不自滿,隻有不停地求新求變,中國的自強之路才不會半途而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