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東巨變 美國對以色列痛下殺手

(2023-04-04 20:09:10) 下一個

中東即將迎巨變,63萬人揭竿而起街頭抗議,美對盟友“痛下殺手”

2023年04月01日 新浪網 作者 中華網官微

以色列街頭,63萬人遊街示威,工會也舉行大罷工,總理私人住宅被圍得水泄不通,以色列迎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若處理不好,中東局勢必將迎來劇變。

此次抗議遊行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以色列國防部部長加蘭特被總理內塔尼亞胡解職。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報道,以總理發表聲明表示,解除加蘭特的國防部部長職務,消息一出,以色列全國各地成千上萬抗議者走上街頭以示抗議。

據統計,當晚參加抗議的總人數高達63萬人,僅在特拉維夫,就有約20萬名抗議者聚集。

而這場示威活動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想要對現有司法體係進行改革。按普遍客觀事實來說,改革的目的一定是想要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不然為什麽要改呢?但世事無絕對,以色列國內目前的狀況卻不好以這個觀點來概括。

據了解,內塔尼亞胡政府想要推動一項極具爭議的司法改革計劃。計劃內容是以色列在職高官,如總理、部長、議員在任職期間不會麵臨調查或審判。

這相當於把個人權利無限放大,甚至淩駕於法律之上,一直以來,內塔胡尼亞就麵臨著貪腐、背信等多項指控,若該法案成功實施,以色列國內將再無公平可言。所以才會引發這麽多人上街進行示威遊行。

63萬人,何其之多。麵對如此重大的國內危機,內塔尼亞胡本人也是趕緊出麵做出回應,表示將考慮暫停此項法案的改革。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以色列國內發生大規模遊行的同時,以色列總理之子亞伊爾爆出一則猛料,矛頭直指其盟友美國。

亞伊爾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一篇名為“暴論”的帖子,該帖子內容是一名以色列的外交專家從美國一個右翼媒體“華盛頓自由燈塔”處所得來,裏麵詳細描述了美國才是這場暴亂背後的始作俑者。

該帖內容表明,美國國務院一直都在資助以色列境內的一個左翼組織,來反對內塔尼亞胡政府,目前美方對此事暫無回應。

不得不說,美方在“背刺”盟友這一塊是一把好手。內塔尼亞胡推行司法改革,其本人是最大受益者。

然而美方卻似乎看不得盟友變得“更好”,暗地裏竟然悄悄地支持反對者,看得出來,美方對以色列違背戰略安排一事很不滿。

如今美國為實現全球霸權主義,已將戰略重心全麵移向亞太和歐洲地區,用以對付中國和俄羅斯。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抽調位於中東的力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這對於以色列來說就不是什麽好事情了。

現在中東各國正在穩步推進和解,沙伊和解就是最好的證明,這引起了以色列的高度恐慌,一旦這些國家逐漸團結,美軍又從中東撤出力量,那麽以色列將麵臨空前巨大的壓力。

因此以色列正在設法將美國勢力留在中東,這顯然和美國的戰略安排相違背了。這也許是美國“背刺”以色列的真正原因。

不難看出,即使是鐵杆盟友,但要是違背了美國的意願,照樣會對你進行打擊。

中東巨變!就為一個可能性, 美國對以色列痛下殺手

羅馬觀察員20 分鍾前

石油滾滾,地處三洲五海之地的中東地區,向來是飽受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帶,也是美國維持其超級大國地位,必須要關注的戰略要地。

自二戰結束和海灣戰爭以來,美國在中東扶持了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以及以色列兩大力量作為自己最重要的盟友,起到反恐,製衡阿拉伯世界和伊朗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通過扶持以色列,讓美國得到了一個既能打入阿拉伯世界的釘子,又能下場攻擊伊朗,敘利亞的打手,讓美國在中東省去了不少親自下場的麻煩。

可以說,以色列的存在對於美國的中東戰略部署至關重要。這也是美國之所以在巴以問題上處處偏袒以色列,又在經濟,軍事上拚命扶持以色列的主要原因。

然而,隨著近期中東時局發生變化,美國極有可能會放棄以色列現政權,對其痛下殺手。


1,一場巨變

以色列的這次危機始於今年1月第三次當總理的內塔尼亞胡強行發起的一項司法改革。

這項司法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以色列的最高法院的法官必須由內閣提名,取消以最高法院對基本法的解釋權(以色列沒有憲法),取消以色列最高檢察院對各部門法律顧問的任命權,擴大猶太宗教法庭權力。

這項改革法案得到了不少以色列右翼力量的支持,但也遭到了以色列左翼政黨,阿拉伯裔和許多年輕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項改革會摧毀以色列的現有政體,給社會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

畢竟,與美國這些總統製國家不同的是,以色列是一個議會製國家,其政壇的運作模式與英國,日本類似,國家的行政權力掌握在議會多數黨或多黨聯盟組成的內閣手中,而內閣的首領便是以色列總理。


而以色列的最高法院等司法部門則是獨立於以色列政府和議會之外,單獨運作,並不是以色列總理和議會多數黨的下屬。

因此他們往往會對議會選舉,司法調查產生重要的影響。

而如果讓最高法院的法官由內閣提名,那就意味著內塔尼亞胡內閣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隨意把親信送到最高法院,讓自己掌握司法部門。

而在掌握司法部門,以及擴大傳統猶太法庭權力之後,內塔尼亞胡將可以把自己的絕大多數政策“合法化”,而不用顧及這些政策是否會帶來負麵影響,也不用顧及其他政黨和群體的反對。


毫無疑問,這項司法改革讓內塔尼亞胡的權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張。這也正是以色列反對派稱內塔尼亞胡想當“國王”的原因所在。

對於內塔尼亞胡來說,此次司法改革不僅會給自己的施政鋪路,還可以讓自己最大限度的免受司法調查和起訴。

要知道,內塔尼亞胡在此之前已經多次深陷腐敗指控中,一度麵臨牢獄之災。

而以色列的激進右翼也為司法改革叫好,因為這可以幫助以色列政府更方便的推行壓迫阿拉伯人,擴大猶太保守勢力的政策,並使之更加“合法化”,這符合以色列保守派政黨的政治主張。

正因為如此,反對內塔尼亞胡內閣的以色列左翼政黨,以及不滿內塔尼亞胡壓迫的阿拉伯裔和不喜歡保守化的以色列年輕人選擇用抗議活動回應內塔尼亞胡。


他們從1月7日開始在特拉維夫舉行了一場2萬人參加方集會,隨後又在海法,貝爾謝巴,耶路撒冷等地發起了相同的集會,呼籲中止內塔尼亞胡的司法改革。

在1月期間,最大規模的一次集會人數超過了10萬人。而在2月份,10萬人規模的集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以色列法律,經濟,政治界精英都紛紛參加了集會。

而從3月開始,以色列抗議者的人數不僅越來越多,而且還發起了占領高速公路,影響海上航線的活動。

內塔尼亞胡的妻子薩拉,他的住房部長,交通部長也一度受到抗議者的包圍。抗議者不僅要求停止司法改革,還提出了讓內塔尼亞胡辭職,受審,坐牢的要求。

最高峰時,僅3月25日一天之內的集會參與者就超過了63萬人,要知道,以色列的總人口也就960多萬人而已。以色列國立大學和醫生工會也舉行了罷工活動。而阿拉伯裔也在此期間舉行了集會。


對此,內塔尼亞胡則以強硬手段回應了集會者,並解除了勸他停止司法改革的國防部長約阿夫.格蘭特,讓自己兼任了國防部長。

這場規模浩大的抗議活動,不論是規模還是參與者的階層,族群都是以色列曆史上前所未有的。

以往以色列政府通過強調民族主義凝聚國民的方式完全沒有發揮效果,內塔尼亞胡正在麵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執政危機。

那麽,這位讓以色列民眾感到厭惡的內塔尼亞胡,到底給以色列帶來了什麽?


2,內塔尼亞胡其人

一切還得從內塔尼亞胡的個人經曆說起。

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於1949年出生在以色列行政首都特拉維夫,其家庭屬於波蘭猶太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內塔尼亞胡小時候移居美國費城,練就了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後來又在1967年參軍服役,一路當上了特種部隊隊長,被授予上尉軍銜,參加了包括十月戰爭,突襲黎巴嫩等多項戰事,立有戰功。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兄弟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也曾是特種部隊軍官,1976年死於在烏幹達進行的“恩澤培行動”。

1972年內塔尼亞胡退伍後,又進入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修,最終得到了建築學碩士的學位。在這段求學生涯中,為了讓美國人能方便念出他的名字,他不惜改了名。


大學畢業後,內塔尼亞胡在美國短暫擔任經濟顧問,隨後又返回以色列建立了一個旨在研究“反恐”的智庫機構,在此結識了時任國防部長阿倫斯。

也正是因其軍事生涯和在美國的動,以及從小被灌輸的猶太民族主義思想,內塔尼亞胡在此時已經成為了一名堅定的保守派和右翼人士。

1982年,他被阿倫斯推薦為以色列駐美大使館副館長,隨後在外交係統得到阿倫斯的提拔,一路當上以色列駐聯合國首席代表。

1988年,他成為了以色列國會議員,隨後又在1993年與一些支持者一同重組了老牌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這個政黨在日後成為了以色列右翼色彩最濃厚的政黨,也是內塔尼亞胡從政的根基所在。


1996年,內塔尼亞胡抓住了時任總理拉賓遇刺,以色列局勢緊張,多次遭受襲擊,人心向右的機會,帶領利庫德集團贏得選舉,第一次組閣當上了總理。

在這次選舉前,他雇傭了1個美國右翼顧問組織協助大選,這被認為是他能最終勝選的原因之一。

而在當上總理後,他立即對巴勒斯坦人實行強硬政策,激化了巴以衝突,直到1999年,他因為陷入腐敗問題而被迫辭職,這才結束了第一次總理任期。

但在2001年,他又重新複出,後來還成為了老將沙龍組建內閣時的財政部長。他在這段時間裏推行了一些經濟改革,使得以色列的GDP明顯提高。

但後來因為加沙地帶的撤軍問題,以及他和沙龍之間爭奪政黨首腦的衝突,他一度辭職。


直到2009年,右翼力量重組聯合政府,他才再次擔任了總理。此後,他三次贏得議會選舉,一直執政到2021年,才再次因為腐敗問題被趕下台。

下台後的內塔尼亞胡一度受到了嚴格的調查,險些坐牢。但由於他擅長拖延戰術,再加上之前取代他的左翼政府倒台,他很快又在2022年12月受利庫德集團的支持,再次當上了總理。

作為一個三次擔任總理,執掌過17年政壇,大起大落的政治家,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政壇的常青樹。他最受人詬病的黑點,在於他腐敗成性。

以色列司法部門經過調查,認為內塔尼亞胡至少在以下三個案件中違法犯罪,應該受審。


第一個是編號為“1000”號的案件,在這裏,以色列警方和司法部門認為內塔尼亞胡在90年代擔任交通部長期間,與美國商人阿裏昂.米爾坎,詹姆斯.帕克等人私交深厚,接受了他們贈予的珠寶,昂貴雪茄等貴重禮物。

而內塔尼亞胡則動用人脈在此後20年裏為這兩位朋友處理在以色列和美國的商業糾紛,並為其企業運營開綠燈。

第二個“2000號案件”則認為內塔尼亞胡幹預了一色的媒體活動。以色列當時最大的兩家的報紙分別是《今日以色列》報和《最新消息》報,這其中,《今日以色列》因為是免費報紙,所以銷量總是比《最新消息》高一些。


於是,《最新消息》報的負責人找到內塔尼亞胡,向其行賄,讓他以在議會中的立法手段打擊競爭對手。內塔尼亞胡同意了這個要求,而《最新消息》則在後來的新聞報道中變成了內塔尼亞胡的傳聲筒,成為其輿論工具。

內塔尼亞胡涉嫌違法的第三個案件是“4000號案件”。在這裏,以色列警方認為內塔尼亞胡與該國最大通訊企業貝澤克電信公司互相勾結,後者向他和他的妻子行賄,然後前者再向他們提供了許多行政訂單並協助財務造假。

這些案件雖然沒有讓內塔尼亞胡坐牢,但內塔尼亞胡為此向議會申請豁免權,以及他多次拖延審判,死不認賬的姿態讓他在民間的形象受到了重創。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對以色列局勢高度關注。美國在3月27日發聲呼籲內塔尼亞胡盡快尋求折中法案,與其他派別相互妥協。


拜登在3月28日的發言更加直接,在被記者提問後,對於以色列的司法改革,他說:“我希望他放棄”。

很顯然,在以色列發生巨變的時候,盡管內塔尼亞胡一直堅定的奉行親美政策,但美國並不打算和他站在一起,他失去了來自美國的支持。

這也難怪內塔尼亞胡會在3月28日會近乎抱怨的宣稱“以色列不會基於他國壓力改變決策”,言辭之中對美國沒有幫自己非常不滿。

而他的兒子,一向以無能和花天酒地著稱的亞伊爾則更感憤怒,宣稱以色列的抗議活動是美國策劃,其目的是為了“幫助伊朗”推翻內塔尼亞胡。

很顯然,父子兩人對美國沒有支持他們,反而對其痛下殺手的行為很不爽。


3,美以關係的未來

事實上,基於以下三點原因,美國極有可能選擇拋棄內塔尼亞胡政權。

其一,美國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中東,至少讓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能夠實現關係正常化,而內塔尼亞胡政府明顯是個障礙。

美國在中東的盟友很多,以色列隻是其中一個。包括約旦,沙特,阿聯酋,埃及在內的許多阿拉伯國家也是美國的盟友。而這些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關係非常糟糕,許多甚至都沒有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美國非常希望以色列能與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美國同時也支持在約旦河西岸實行聯合國的“兩國方案”。


而以色列,尤其是內塔尼塔胡政府長期走右翼路線,大搞“猶太至上”的政策,對同為阿拉伯民族的巴勒斯坦人進行迫害。

內塔尼亞胡還多次出兵進攻加沙地帶,挑起巴以矛盾,將戈蘭高地吞並,侵占其它阿拉伯國家的領土,甚至壓製阿拉伯裔公民的社會權益。

尤其是他在約旦河西岸多次趕走巴勒斯坦人,用其村莊修建猶太定居點的行為更是引起了所有阿拉伯國家,甚至部分歐洲國家的不滿。

美國政界的一些政客也對此感到擔憂,認為內塔尼亞胡這麽搞下去會讓美國在阿拉伯國家的盟友麵前顏麵掃地。


更何況,在如今沙特已經與伊朗達成調解的情況下,海灣阿拉伯國家已經出現了與伊朗和解的勢頭。以色列如果此時再通過其司法改革,推行進一步刺激阿拉伯人的政策,美國在中東的處境將會更加尷尬。

畢竟,美國在全球的國際影響力都需要得到盟國的支持才能實現。離開盟友,美國就隻能當一個北美大國,而不是超級大國。美國在能源,安全,全球供應鏈等多個領域都需要得到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他們並不希望以色列再度惡化阿以矛盾。


其二,以拜登為首的民主黨勢力不會和特朗普一樣竭盡所能支持以色列。

新世紀以來,美國共和黨對以色列的支持力度是最大的。尤其是共和黨人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有著40多年的私人友誼,在執政期間使美國承認了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全城和戈蘭高地的所謂主權,可以說在外事上處處偏袒以色列。

相比之下,民主黨人對以色列的熱情越來越低。奧巴馬執政時,民主黨人就曾多次指責以色列缺乏與巴勒斯坦和解的誠意。奧巴馬本人也多次反對內塔尼亞胡的激進政策。


而拜登當上正是美國的副總統。他在2010年訪問以色列期間,曾與內塔尼亞胡大談巴以和平,但內塔尼亞胡卻一點麵子也不給,在他訪問期間繼續驅趕巴勒斯坦人,修建新的猶太定居點。這無疑讓拜登感覺受到了背叛。

不僅如此,越來越奉行多元化,照顧邊緣化群體利益的民主黨支持者對內塔尼亞胡為首的以色列右翼的認可度也越來越低。

如今,在特朗普卸任,拜登掌權的情況下,美國自然而然不會像以前一樣對內塔尼亞胡百呼百應,換掉內塔尼亞胡對他們來說更符合其利益。


其三,內塔尼亞胡已經名譽掃地,美國不想再浪費更多精力扶持一個沒有希望的統治者。

此次以色列的抗議活動反映出內塔尼亞胡不僅得罪了以色列的左翼勢力,實際上也得罪了以色列的許多工薪階層和知識分子。

因為在內塔尼亞胡執政的近十年來,以色列的物價上漲速度太快,普通民眾越來越感到生活成本高。以色列第一大城市特拉維夫一度被稱為“全球物價最貴的城市”。

而以色列工薪階層的收入卻增長緩慢,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工薪階層當然會對內塔尼亞胡不滿,轉而支持注重發展經濟,福利分配的左翼力量。

實際上,在以色列除開內塔尼亞胡,美國還有很多勢力可以選擇。


以色列是一個議會製國家,政黨的活動是其政治運作的核心所在。這些政黨大多可以分為左,右兩個陣營。

以內塔尼亞胡所在的利庫德集團,以及其在內閣中的盟友沙斯黨,猶太人之家為首的以色列右翼政黨向來極端民族主義,反阿拉伯主義甚至是反世俗化的政策,屬於以色列政壇上的保守勢力。

而以耶什阿迪德,藍白黨,工黨,哈什達為代表的左翼政黨則主張同意兩國方案,重新與巴勒斯坦人談判,甚至同意巴勒斯坦建國,注重發展經濟和分配財富,他們在當下以色列國會120個席位中占有56個席位。

比起支持內塔尼亞胡,拜登為首的民主黨政府更有可能在未來扶持以色列左翼政黨取代內塔尼亞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