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崛起與中美辭令過招

(2006-04-15 23:25:07) 下一個
“和平崛起”,在中國一度是官方的流行詞語,現在雖然不公開使用了,但是這個詞語涉及到的事物的實質仍在,隨著胡錦濤訪美在即,中美雙方外交辭令上的過招也更加引人注目。 鄭必堅是中國政治用語總管 《新聞周刊》駐中國記者劉美遠(Melinda Liu)報道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下周訪問美國,熱鬧氣氛現在已經開始了。北京為即將開始的中美峰會的熱身,幾乎總是要包括購買一些波音飛機(這次是買了80架波音737);釋放政治犯(這次迄今為止,是釋放了一名西藏尼姑);中國派出高規格代表團訪美采購,這次是派出了一個大約200人的外貿代表團,是有史以來中國派出海外的最大規模的外貿團,奔赴美國十幾個州,簽署了金額為150億美元的新交易。 然而,這一次中美外交的核心,是文字語言,尤其是那些經過精心策劃的廣告語句,這些語句凝聚了中國為全球消費者提供的希望、雄心和中國的國家利益。本次會話的主題預計包羅萬千,從中國貨幣、中美貿易逆差到伊朗的核問題動向都會被提起。然而,隨行的數百名中國外交代表團成員中,有一人,早在本次會晤前就已經為向世界表述中國的夢想做出巨大貢獻。他就是中國的政治用語的總管鄭必堅。 鄭必堅身形高大、威嚴,目光炯炯有神,曾任宣傳部長,當胡錦濤還是北京中央黨校校長時,是胡的副手。至今,鄭必堅在黨政領導圈中仍是一名深具影響力的顧問,同時,兼任名為中國改革論壇的智囊團的首腦。鄭必堅近來對中國外交政策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和平崛起”這個詞語。多年來,中共一直用這詞來歸納中國近年來在世界事務上的迅速崛起,與此同時,又用該詞表示中國樂觀和不具有威脅的一麵。當胡錦濤與布什於4月20日在白宮會麵時,“和平崛起”會是許多中國問題觀察家想到的詞語。 塑造中國發展軌跡的詞語 鄭必堅於2002年末訪美時正式提出“和平崛起”的觀念。他把中國發展的道路與日德兩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興起的經曆,以及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相對比。他總結出,中國需要打破舊的工業化模式和舊的社會控製形式,不要走“傳統強大帝國崛起的道路”。 根據數十份案例的研究結果,他指出,“侵略和擴張”的崛起道路是沒有好下場的。鄭必堅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崛起。他相信,1979年是現代中國曆史的分水嶺,當時,莫斯科喊著世界革命的口號侵略阿富汗,最終,隻是步入了一條死胡同。同年,鄧小平打開中國經濟大門,歡迎市場經濟進入中國。這兩個曾是社會主義同誌的國家,後來的命運不言而喻;蘇聯解體,而中國在長達25年的高速經濟成長後,成為世界的羨慕。盡管如此,鄭必堅預測,“還需要45年,才能正確的評估中國的『和平崛起'的成果。” 鄭必堅的“作詞”幫助了塑造中國發展的軌跡。當鄭必堅於2002年與當時仍是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賴斯會麵時,賴斯問他,未來中國打算如何運用他們的影響力。賴斯是在懷疑北京當局將追隨當年蘇聯走過的強勢擴張的路子。鄭必堅於是送了兩本書給她,做為中方的答複。一本是鄧小平的言論集,而另一本是孔子的《論語》。根據孔子的世界觀,武力是最後的措施,動用武力等於說明“國將不國”。代表這種傳統思想的象徵性建築,就是萬裏長城,一座純粹的防衛性堡壘。鄭必堅的舉動,也是在向賴斯保證:中國的外交政策將維持和平主義和自守思想的路子。 “和平崛起”用語之爭 但是,在下周的胡布會上,大概雙方都不會提起“和平崛起”這詞。自從這詞語於2003年末進入中國外交政策詞匯單以來,就在北京政府內部引起激烈的爭論。爭論的雙方,分為鷹派和鴿派。 鷹派,尤其是那些人民解放軍官員,不喜歡“和平”這個詞。他們擔心,這會讓台灣的台獨份子,特別是陳水扁總統以為,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盡管,大陸和台灣兩地自1949年來就分別由獨立的政府統治著,北京仍然一直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最終必須回歸大陸,如果有需要,不惜動用武力,也要達成這個目的。 另一方麵,中國外交部的許多鴿派成員,都不喜歡“崛起”這詞。他們認為,這個詞聽起來太具有侵略性,太具威脅性。鴿派擔心,這會使美國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稱為“中國威脅”的觀念,在美國政府內死灰複燃。這種想法的支持者認為,應該以北京取代莫斯科,做為華盛頓政府的下一個軍事假想敵。這種觀念在911後,多少有點減退。 為了平衡兩派,北京當局後來改用一個更“清淡”的詞語:“和平發展”,而中國官員也就再未提過“和平崛起”了。最近,胡錦濤又加了些東西:除了“和平發展”外,他還強調,不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和諧”都是中國的首要目標之一。 美國構思辭令約束中國 美國的作詞專家們也在為中國和美國關係構思他們自己要用的辭令。去年9月,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紐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何處去:從成員到責任》(Whither China: 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的政策演說,代表著美國官方就中美關係發表的正式講話。講話中最具新意的一句話就是:We need to urge China to become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我們應該要求中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佐利克講話時先後7次提到“利益相關者”這個詞,該詞在文稿中首次出現時,還特意以將“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英文斜體字的方式以示強調。 佐利克演說中,首次用“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來描述中國應當在世界事務中的新地位。佐利克說:“許多國家希望中國會步上『和平崛起』的道路,但是,沒人會把他們的未來賭在這上麵。”北京不透明的軍事政策,和一些外交活動,特別是對能源合同的饑渴,都被視為“重商主義者”。美國外交家希望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就是希望中國不要過於追求本國的利益,要為更大的國際社會利益與世界合作。例如,幫助改革血腥奪權的軍政府,或者反對核擴散。佐利克提出的主要問題是:中國打算如何履行他們的新的全球義務?中國當局尚未對佐利克的問題做出具決定性的回應。 但是,鄭必堅並不受此困擾。在佐利克演說前,他已經為《外交事務》雜誌寫了篇文章《從和平崛起到強國地位》。在此文中,他說,和平崛起和和平發展,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兩者都是指中國目前正在經曆的一個過程。他說:“這是一條蘇聯從未走過的道路,不論是馬克思、列寧,還是毛澤東,都沒走過。”對鄭必堅來說,就算沒有人再這樣說,他仍然認為,“和平崛起”是中國的道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