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1)
2019 (335)
2021 (126)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世界文明秩序的基石是全球化貿易體係。川普主義的本質並不是消滅全球化,而是全球化的成本與收益的分配比例的調整。美國是全球化貿易體係的平台的建設者,維護者,參與者,和主要消費者,各個大小電商(經濟體)本來是應該圍著美國轉,交足入場費的。但是也許是為了賠本賺吆喝,也許是為了為世界人民服務。美國一致是虧本運營全球化的。
或者更準確地說,美國的深藍地區,東北部山丘地區,和西岸狹長沿海地區,都比不上中西部,東南部,乃至西南部的平原地區,有較好的自然條件去自給自足。這兩大地區更多是依賴貿易發達的地區。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和支持者。或者說是美國的電商。但是整個電商平台的維持,卻是由整個美國負責支撐的。對於平原三大地區而言,就等於是出了本錢,卻沒分到利潤。美國虧本其實更確切地說是美國平原三大地區虧本。所以這些地區總體來說更為傾向反全球化,支持美國第一的紅區。
藍區要想繼續獲得紅區在全球化方麵的配合,就必須分潤更多給紅區。比如更多外貿訂單,更多貿易帶來的工作機會。而調高關稅是必然的選擇之一。
而在另一頭,全球化大資本深層官僚政府,也要維持中國的奴工經濟,作為全球化貿易的重要支撐點。而中國對台灣的蠢蠢欲動,其實很多時候未必是不自量力的蠢動,而也是一種要挾。
拋開中國沒有足夠的軍事能力攻打台灣,即便能夠攻占台灣,也隻能是起到自殺炸彈式的破壞。而不能對中國本身發展起到任何積極作用。因為大中國主義的最高境界,就是取代美國稱霸世界。
問題是美國是如何稱霸呢?可不是像北京一樣,在勢力所及範圍內,大搞真正的殖民統治,派遣官員,搞向中央輸血的政治中心經濟。當年大英的所謂殖民地統治也遠沒有這麽嚴厲。對比一下倫敦對香港和上海租界的通知,以及北京對廣州滿洲的通知,就可見一斑。而美國的所謂世界霸權就更軟弱。核心價值是和氣生財。維持一個世界大賣場。保障大家和和氣氣地做海商,而不要做海盜。
中國顯然替代不了這個角色,無論是能力,經驗,心態鬥完全不具備這種仲裁者而不是命令者的定位。所以中國不可能建立一個全球貿易體係,更別說有可比性替代性的水平的新體係。中國所能做到做到就是破壞現有體係。比如在台海南海的動作就隻能有這種效果。一旦兵凶戰危,那麽東亞就從全球貿易中徹底脫鉤了。
如果中國隻想自己脫鉤,隻要貿易戰死硬到底。或者幹脆主動禁海閉關就好了。和平分手也正中川普心意。但是顯然中國其實自己對全球化貿易的依賴性遠大於美國。因為在過去的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得益更多。現在的矛盾是,如果隨了川普的意思,中國從全球化中的收益會大幅度下降,但是還有不少。但是畢竟大不如前。中國自然不甘心。但是和川普硬頂,同樣會遭到沉重打擊。所以中國希望是鬥而不破。希望以鬥爭的兩敗俱傷,來威脅美國不要鬥爭。但是從美國債台高築的狀態來看,美國肯定不會繼續以前的全球化分配方案。
中國在經濟方麵對此基本上是束手無策。那麽在台海製造摩擦,把東北亞和東南亞也拉入局。不能直接打擊美國,打擊美國的小弟也是一個博弈的辦法。但是副作用也就是把更多的相關方推向美國。
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小概率的破壞可能,店家更樂意用某種買保險或者交保護費的形式來規避麻煩。但是如果大概率的破壞可能,則雇傭保鏢或者警察狠狠打擊更合算。最近日本重申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準備介入台海糾紛的表態,就是如此。既然好說歹說都要抗日,都要破壞貿易線,那麽就打打看吧。而中國的反應也真是色厲內荏。居然找個領事來威脅斬首日本首相。
真要威脅也要實際行動一下。比如試驗一下什麽精準刀片導彈什麽的。要知道當年德國在全麵開打之前就已經領先歐洲實施軍訓和軍工加速。並且對捷克奧地利之類小國大打出手。日本更是早就和中國各軍閥摩擦不斷。俄國出兵烏克蘭以前就周邊打了幾個小國。而中國卻連緬甸電詐營地都等著美國出手。最多也就到香港綁架個書商什麽的。這種既顯示不了武力,更鍛煉不了武力的樣子,一天到晚說什麽武統台灣,斬首日本,實在沒啥意思。起碼打通緬甸阿富汗,爭奪多個出海口和海軍基地,要比攻打台灣容易,也更有意義。哪怕打越南,起碼打掉最佳替代競爭對手。畢竟打下台灣也許出門方便一點。在世界各地多有基地,才是出遠門的本事。而且在這些邊角地區動手,也更符合保鏢一路一帶不是。更不容易引起直接與大國的軍事衝突。是鍛煉隊伍,檢驗裝備的必由之路。
然而這都沒邁出去一步,就整天幻想一口吃個胖子。實則是讓無數粉紅泡泡破滅夢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