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爐的中國作家實力榜其實就是財富榜
(2007-10-03 13:50:58)
下一個
新出爐的中國作家實力榜其實就是財富榜
《中國作家富豪榜》出爐之後,筆者曾撰文做過分析。沒想到半年多之後,製榜人吳懷堯又策劃推出了《中國作家實力榜》。既然我對“富豪榜”曾說三道四,惹得某些人心裏頗為不爽,如今也應該對“實力榜”道四說三,這樣才顯得對稱。
據報道,作家實力榜單上的作家是由10位評論家提名產生的,而最終的實力派作家如何排序,要由讀者投票決定。提名本身就是一種排除,所以像海岩、80後作家並不在榜單之列。這意味著無論他們有沒有實力、有多大實力,都已被事先排除在投票範圍之外。這也表明,評論家在今天已可以體現出一種權力,他們能夠以“文學性”之名把那些不三不四的作家擋在外麵。
本文沒有為落選的作家鳴冤叫屈的意思,而隻是想就目前已經出現的榜單發表點看法。據吳懷堯講,在“富豪榜”上暴富的作家不等於知名的作家,更不代表實力作家,暢銷的作品不等於經典的作品。“對比作家富豪榜和實力榜,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就更多了。”吳懷堯的說法讓我意識到,這兩張榜單其實是值得比較的。於是我查看去年的“富豪榜”,結果還真有了點意想不到的發現。
我的發現很簡單,就是覺得這兩張榜單其實區別不大。因為“富豪榜”中排名前三的餘秋雨、二月河、韓寒已被評論家作為不三不四的作家事先拿掉了,而像排名第七的易中天作為作家本來就不三不四,自然不可能在評論家的提名之列,所以,這些作家大可忽略不計。我們隻是比較一下兩張榜單中的“純作家”(套用“純文學”之概念)便可發現,上了“實力榜”的作家,也大都在“富豪榜”上占有一席位置。比如,“實力榜”上高居榜首的莫言(9票),在“富豪榜”上排名第20,“實力榜”上得6票的餘華和阿來,在“富豪榜”上與莫言相伴左右(分別排名第19和第21)。而一些在“實力榜”上得票較多的作家如蘇童、賈平凹、鐵凝、陳忠實等,也沒有在“富豪榜”上名落孫山。當然,還有一些實力派作家沒能在那個“富豪榜”單中現身,這是因為“富豪榜”隻評出25人,而被“實力榜”提名的卻有58人。如果加大“富豪榜”的評選力度,是不是就會有更多的實力派作家在“富豪榜”上留下大名?
如果以上的比較和推測大體準確,我們便可以形成如下結論:在今天,具有“實力”的作家同時也是具有“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的作家。雖然評論家指出,“實力”和“影響力”、“市場號召力”不是一回事,但我的看法是這兩者正在合二為一。
那麽,指出這一點有什麽意義呢?在評論家的表述中,“實力”是與作品的“文學性”發生關聯的一個概念。說一個作家有“實力”,意味著他的作品中的“文學性”更加充分,這樣的作品也更有成為“純文學”的資格。而“市場號召力”則總是與作品的“可讀性”、“好看性”、“娛樂性”等等聯係在一起,無形之中,這個概念成了“通俗文學”的重要標誌。在“實力”與“市場號召力”的二元對立中,前者代表著作家的潛力和文學的魅力,後者則暗示著作家的進項和文學可能帶來的滾滾財源。職是之故,在評論家眼裏,前者褒義多多而後者貶義不少。比如,說海岩是一個很有“市場號召力”的作家,我看就不是誇讚之詞。
然而,“實力”與“市場號召力”的合二為一,卻體現了一種新動向。一般來說,一個作家具有了某種“實力”,他也就擁有了某種“市場號召力”。出版商為了把這種“市場號召力”轉化為資本和利潤,便會盯住那些實力派作家不放,催著他們生產出更多可以投放市場的文學產品。出版社的朋友不時會告訴筆者,某某作家的作品還在肚子裏懷胎,卻早已被某家出版社訂購。在“市場號召力”的誘惑下,實力派作家自然也不含糊,他們加快了生產的進度和力度:中短篇三天兩頭來一個,長篇巨製一年半載弄一部。這種小車不倒隻管推,多拉快跑大躍進的工作態度固然可敬,但問題是,當他們的“市場號召力”指數直線上升時,“實力”係數卻在逐漸下跌。依我看,這正是“二力”相愛相親留下的後遺症。
參加這次提名的評論家朱大可說:主流作家都處在一個衰退期,9票居首的莫言也不例外。我覺得我是能夠同意這種說法的。我想補充的一點是,衰退也許隻是一個表麵症候,“市場號召力”損壞了他們的“實力”才是根兒上的原因。
附:作家實力榜單
9票:莫言
6票:餘華、史鐵生、阿來、王安憶
5票:北村、北島、蘇童、閻連科、賈平凹
4票:格非、多多、鐵凝
3票:韓東、王朔、林白、陳忠實、張煒、韓少功、於堅
2票:殘雪、翟永明、範穩、李銳、張承誌、劉亮程、東西
1票:朱文、陳希我、阿城、畢飛宇、葉兆言、都梁等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