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妹”仙逝,看宋祖德和餘秋雨“對掌”

(2007-10-03 13:50:58) 下一個
“林妹”仙逝,宋祖德“娛樂至死”,為何不見餘秋雨“緊急悼念”?

黃 麟

“林妹妹”陳嘵旭從出家到仙逝,再度成為媒介的焦點,吸引著無數讀者的眼球。現在看來,陳曉旭今年的出家行為,顯然是在醫學已經對自己的病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最終采取的無奈之舉。不外是希望能從佛家那兒找到心靈的真正歸宿。

但從陳曉旭的係列事件中,我們卻看到了名人的眾生相。他們從自身的角度,妙筆生花,硬是把一件凡人俗事,要麽是無度“惡化”,要麽是無度美化,弄成咳人聽聞的東西忽悠讀者。其中以大嘴宋祖德和文化學者餘秋雨為甚。宋祖德信誓旦旦說陳曉旭出家是為了偷稅漏稅;餘秋雨則認為,陳的出家,意味著“所有偉大的宗教要引渡、要拯救的人,並不是一般的“愚民”,而是那批自以為懂得很多,天天在發表議論的‘愚昧製造者’。”

宋祖德和餘秋雨這些人就這樣七手八腳,一個把“林妹妹”打入地,一個把“林妹妹”捧上天,忙得不亦樂乎。一個是煞有介事講“真相”,一個是一本正經假道學。宋、餘二人,就這樣站在扭曲無度的文化蹺蹺板上,玩得熱熱鬧鬧。

魯迅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大嘴宋祖德似乎吃透了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精髓。前一段時間,各媒介大量篇幅報道陳曉旭出家的新聞時,此人首先對“林妹妹”發難。宋祖德別出心裁地斷言陳曉旭是借出家為名偷稅漏稅,逃避法律責任。宋祖德說自己“曾撰文陳曉旭可能身患重病,不久於人世,陳曉旭畢竟是廣告策劃人,她這次精心策劃自己假死的新聞目的隻有一個,企圖負罪潛逃海外,因為她偷稅漏稅金額巨大,她想金蟬脫殼,一走了之,到海外重新治病,重新改名,重新過富貴的生活。”

直到今天,媒介報道了陳曉旭去世的消息,宋祖德還是抖擻精神說:“ 陳曉旭又精心策劃了一個煙幕彈,假裝死……祖德從昨天下午1點鍾開始,動用各種社會關係,初步查明她已逃到澳洲,她又一次愚弄了百姓,祖德注定就是她的克星,祖德為真理、正義而戰,祖德強烈呼籲有關部門對陳曉旭繩之以法。”

宋祖德還證據確鑿地提出了陳曉旭詐死的五大疑點:
一、殯儀館查無此人(假裝保密)
二、醫院查無此人(假裝保密)
三、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位記者親眼目睹陳曉旭的遺體
四、死亡消息僅僅由陳曉旭的姨媽透露,而不是由她的父母、丈夫或其他更親密的人透露,讓人懷疑。
五、祖德最近打聽到澳洲方麵的消息,陳曉旭可能已潛逃澳洲

有句名言“娛樂至死”。宋祖德的“娛樂”精神,“娛樂至死”還不夠,還要“倒掛金勾”,把死人“娛樂至活”,真夠絕的。

在這裏大段引用宋的原文,大力提倡“深度閱讀”,為的是能和餘秋雨下麵的文章比照著讀,更能得出讓人噴飯的閱讀效果。

相比之下,餘秋雨先生的表現要比宋祖德先生彬彬有禮得多了。陳曉旭出家時,我們可愛的餘秋雨先生便拉開架勢,把陳出家一事,當作“四個重大問題”之首來處理。為了達成更逼真的轟動效應,餘先生還弄了個“緊急回答”的題目出來。仿佛咱們的“文化大師”餘先生不回答,再拖下去,中國人民的眼前就會一片漆黑,就要找不著北了。

什麽叫做有文化?“因病出家”簡簡單單四個字,你能寫出一篇高談闊論的文字,從信仰說到羅素,又從羅素說到“高尚的宗教精神”,一大圈子兜下來,臉不紅心不跳,你就算有文化。象餘秋雨這篇“對四個重大問題的緊急回答”,你就OK了,大大的有文化。

關於陳曉旭出家進入佛門的問題,咱們的餘秋雨先生是這樣“緊急回答”的:

“這是在一個缺少信仰的時代,一群不知信仰為何物的人在評論一個開始選擇了信仰的人。沒有信仰的人顯得那麽高人一等,議論風生,其實倒是真正的可憐人。

我在台灣的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等佛教勝地,看到很多早已取得美國博士學位的年輕女子,接受剃度,歡天喜地地在那裏工作,又以自己皎然無私的高貴心境感染苦惱的眾生。當然,這樣做的男性青年就更多了。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巨大自然災害,第一批到達的救助者總是他們。連我們這裏多次急需的骨髓捐贈,都是由他們完成的。總之,這是我們這裏的議論者們完全陌生的天地,卻還偏要議論。”

一個人病了,久治不愈,無奈之下,希望能從佛教中得到解脫,於是出家。就這麽簡單。可是這事到了餘秋雨那兒,可不得了。餘秋雨不僅輕描談寫地炫耀了自己周遊列國的經曆,還最大限度地“升華”了“林妹妹”的崇高境界;不但諷刺了一群“可憐的人”,還借題發揮批評了那些無知人們的“醃佨心理”:

“這使我想起小時候在農村,遠處辦了一所小學,村中老婦對於男孩子不幹農活去上學已經不太理解,對於女孩子去上學,便斷言是到一個“男女雜處”的醃佨去處,也是七分貶責、三分婉惜。原因隻在於,她們完全不知道學校是什麽,教育是什麽,他們議論的基礎是無知。”

寫《良宇,我說的就是這個名字》時餘秋雨毫不客氣把大名鼎鼎英國哲學家羅素請了出來。為了顯示自己有文化,餘秋雨的看家本領是每寫一篇“文化苦旅”,就挖空心思請來一大桌相關或不相關的名人來湊熱鬧,來顯示自己的博學。這一次,餘秋雨依然當仁不讓,把羅素這位洋老頭拉了出來:

“這使我想起英國哲學家羅素的一段話。羅素原先是傾向社會主義的,蘇聯十月革命後就突破西方的偏見前去訪問,很多布爾什維克的官員、知識分子、文化人陪著他坐船在伏爾加河上航行考察。他實在太討厭那些人了,那麽多天的航程,表現出他們能夠評判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既評判人類的所有曆史過程,又評判各種政治製度的成敗得失,他們似乎已經不必探索未知了,曆史規模和人類方向全已經胸有成竹。其實據羅素觀察,他們的日子過得不好,他們在鑽營中打發日子,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精神信仰,因此,是站在氣泡上的高瞻遠矚、俯視萬物。
我們的年輕人在評判自己所不熟悉的宗教世界時,請想想羅素的目光。”

講完羅素,為了唬住那些“無知的文化人”,我們的餘先生索性連“當代國際社會的文明公約”這樣的大得可怕的招牌也搬了出來:

“此外,這裏還有一個重要的文明禁忌:當代國際社會的文明公約,是任何人絕不可以貶低他人正常的宗教信仰。公開貶低他人的宗教信仰,是反人權、反人類的重大事件。現在我們在網上的很多議論,已頻頻地踩踏了這條底線。這是連重刑犯、黑社會都不敢踩踏的,而我們的文化人都渾然不知。”

借陳曉旭出家之機,我們的文化學者借題發揮,居高臨下,不費吹灰之加就把自己弄成了跳大神的大仙——“有信仰,有知識”的"文化大師"。這就是餘秋雨式的“春秋筆法”。

陳曉旭明明因病無奈出家,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到了餘秋雨那兒,“林妹妹”幹脆被他弄成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陳曉旭……應更明白自己引渡他們走出苦海的責任。所有偉大的宗教要引渡、要拯救的人,並不是一般的“愚民”,而是那批自以為懂得很多,天天在發表議論的“愚昧製造者”。

我想,當時要是“林妹妹”看到餘秋雨這種無比崇高的論調,難保不會“獨自垂淚到天明。”

最後餘先生文化十足地說:

“中國現在這種以金錢為信仰、以物欲為信仰、以成功為信仰、以地位為信仰、以權術為信仰的時代終究會過去。高尚的宗教精神(不管是什麽宗教),終究會取得應有的地位。”

從到至尾“賞析”了餘秋雨的這篇文章,他的文字有“文化”嗎?有。符合客觀事實嗎?NO。不符合客觀事實的文字,無論它講得天花亂墜,都是瞎扯談。我們不需要這樣的“文化”。

如果說宋祖德是醜化了事實真相,過度用惡俗的心理猜測他人,貶損他人,把天上飛的全看成了烏鴉,那麽,餘秋雨則是美化了事實真相,無度地“拔高”了陳曉旭,把天上飛的全說成了“白天鵝”。二者都是有害的。相比之下,後者的害處,似乎比前者還要大。須知,道貌岸然的說教比明目張膽的炒作更能迷惑人。

“林妹妹”的去世,等於是給宋祖德、餘秋雨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倒是宋祖德和餘秋雨兩個,相互對掌,伸手娛樂大手,劈劈啪啪,打在對方臉上,大家理直氣壯,臉不紅心不跳。

最可憐的是“林妹妹”。她不象宋祖德所講的那樣“功利”,也不是餘秋雨所講的那樣“偉大”。“林妹妹”隻是一個凡間女子,不是超凡脫俗的“神仙妹妹”,她是陳嘵旭,一個成功飾演過林黛玉的女子。她同我們一樣,要麵臨人生的生、老、病、死。

文化的根本是“人化”,即以人為本。此外的一切東西都是偽文化。長期以來,有人認為會堆徹幾個華麗詞藻,會講幾句羅素、卡夫卡就是“有文化”,這是餘秋雨散文的最大誤區。有人一批評餘秋雨,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問青紅皂白,指責人家借餘秋雨的大名“炒作”。此種思維,很大程度上幹擾了正常的文化批評。其實,餘秋雨這幾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如果他不是打著反炒作的大旗玩炒作,也許他早就被讀者遺忘。

陳曉旭出家時,餘秋雨搞了個“重大問題緊急回答”。現在陳死了,卻不見餘秋雨動靜。我看餘秋雨先生實在是不好意思替陳曉旭來個“緊急悼念”了。按照餘秋雨的“風格”,他是打“防守反擊戰”的高手,事情過後,他總能以守為攻,見縫插針,不失時機地搞些“人五人六”的東西出來強辭奪理,混淆視聽。按照餘秋雨的槍法套路,過些天,他很有可能拋出一篇奇文,大談“故意對罵他的人不作回應,測試一下讀者對自己的熱烈歡迎程度。”

乍看起來,宋祖德和餘秋雨似乎沒有可比性。但你稍作思考,你就不難發現這兩個人其實站在了中國文化的兩極,各有千秋。宋祖德是大張旗鼓地玩炒作,把子虛烏有的東西講得有鼻子有眼;餘秋雨則是一本正經地講假話。餘的散文有文化,有文采,唯獨沒有一個“真”字。人們習慣了宋祖德的“大嘴言論”,往往對其駭人聽聞的觀點一笑了之。餘秋雨則不同。他是以正統的“文化散文”示人,其“手電文化”到處布滿了辯證之偽的陷井,讓讀者防不勝防。寫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賣弄詞藻和文采,而是為了經世致用,文以載道。你所寫的東西,和客觀存在背道而馳,說明你的東西是廢物一堆,誤人子弟。明明天天吃青菜蘿卜粥,到了餘秋雨那兒,卻很有可能變成“滿席全席其實也不乍的,這些女青年卻天天吵著拉我去捧場……這段時間,是我的嘴巴最受罪的日子……”餘秋雨的文章,最大的害處是“啟迪”了一大批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倡的偽君子。他的那篇“緊急回答”,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危害遠在宋祖德之上,同樣褻瀆了“林妹妹”的在天之靈。

陳曉旭是我最喜歡的女演員之一。看到她的英年早逝的信息,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心情是頗不平靜的,自覺著人生的許多無奈。我覺得,緬懷“林妹妹”的最好方式,就是毫不留情地揭露那些不斷醜化和美化“林妹妹”的不良行為,還我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林妹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