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裏人有義務幫助鄉下人嗎?

(2008-06-06 14:48:35) 下一個

             城裏人有義務幫助鄉下人嗎?

                ·陳 平·

城裏人鄉下人的劃分實際上是一個對生存資源占領的劃分。城裏人比起鄉下人來,在獲取生存資源上占優勢。

在任何人類社會,都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生活得好。美國專業人員的平均生活水平比藍領工人和農夫高,而大律師,專家級的醫生,公司老板又比一般專業人員要生活得更好,在律師,醫生和公司老板之上,又有一些一生下來就不需要工作的人,象卡內基家族和福特家族的人。這樣一層層地比較上去,自然形成了一個上小下大的金字塔,這個金字塔,就是美國人常說的PECKING ORDER。

為什麽在卡內基家族的人和愛達荷州一個種土豆的農夫之間存在著如此大的生存差異?因為卡內基的老祖宗在關鍵時刻的幾步路走對了;因為老卡內基拚命工作,給子孫帶來了享用不盡的財富;因為卡內基家族的後代沒有坐吃山空,把老卡內基打下的底子拿去投資,並且收效甚優……原因很多,但是如果那個種土豆的農夫整天坐在地頭上,怨恨上帝沒把自己降生在卡內基家的大房子裏,而不去鋤草施肥,他的田地就會荒蕪,最後他就連土豆也吃不上了。

中國的情形也差不多。設立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是因為那些在“革命”中取得勝利的人要給自己圈一塊地,建立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就象老百姓不能隨便進入中南海參觀一樣,城市人,也不允許農村人和他們共享他們攫取到手的生存資源。這個攫取生存資源的手段可能很不公平,像人為地設立城市戶口,也有一些手段是公平的:城市人口平均來說能夠提供水平更高的生產力,換成白話說就是城裏人在勞動市場上的賣價高些。比如一個同仁醫院眼科醫生的“賣價”就比一個江西老區種南瓜的要高。結果就是醫生的孩子生下來就能住大房子,上好學校,吃冰淇淋,而種南瓜的住在草棚子裏,孩子上不起學,家裏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人們往往喜歡和離自己最近的那個階層比。農民們最羨慕的不是出入坐BENTLEY的李嘉誠,而是老王家的二小子,因為他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在深圳當上了“白領”,其不知老王家二小子一年的工資還不夠買BENTLEY的一個零件。美國黑人最討厭的是南亞難民和墨西哥非法移民,因為是這些人搶了他們的飯碗,他們對占有巨大生存資源的卡內基家族卻並沒有仇恨。

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在任何製度下,都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生活得好。這在孩子們看來,就十分不公平,因為有些孩子一生下來,就比另一些孩子在各方麵都有優勢。但現實就是這樣,從基因競爭的角度來看,這又是公平的。眼科醫生對社會的貢獻大,他的基因就應該被保留下來,我們的下代人好能繼續享用他的天才。種南瓜的貢獻不是那麽大,保留他的基因自然就要排在保留醫生基因的後麵。所有人一生下來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永遠都隻能是一個夢想,因為那樣也就把人類幾千年建立起來的在基因水平上的“擇優汰劣”的秩序完全否定,等於一切回到原始湯,從頭來。

事實上,人們早就意識到了這種天生的不平等,並努力地在縮小這種不平等。“希望工程”就是這種努力之一。很多國家也通過福利來給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創造機會,改善曆史造成的生存資源劃分的不平等。如果在一個社會中,生存資源的劃分十分明顯地不公平,“革命”就要爆發。革命,實際上是一個打破已有的劃分生存資源的秩序,建立新秩序的過程。一個生存在社會底層的人有兩種機會進入上層:一個是通過個人奮鬥,一點點地爬上去;另一個是等待革命,在革命建立的新秩序中獲益。但革命畢竟要給人類社會造成創傷,很多無辜的人失掉性命,生產力和生存資源受到很大損害,最後受益的還是極少數人,江西老區的人民就沒有從1949年的革命中得到相應的“好處”,因此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應該避免革命。城裏人,也包括所有握有較豐富生存資源的人們,應該經常從鄉下人,包括所有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角度來看問題,檢查現有的分配製度是否給最底層的人留有機會。如果最底層的人無法通過個人奮鬥提升社會地位,隻有通過“革命”來改善生活,那這個製度就迫切需要改進。一個公平的社會製度就在於它給最底層的人也提供了“向上爬”的機會。

有人曾經說過,窮人沒有好日子過的時候,富人好日子的結束也就不遠了。畢竟我們生活在同一地球上,誰也跑不掉。鄉下人不會寫程序拿到國際市場上去換美元,隻好到草原上挖點發菜,賺兩個小錢,結果是城市人就必須忍受沙塵暴。鄉下人種的桔子在市場上被洋水果打得丟盔卸甲,他們就隻能另尋出路,到小紙廠去打工,造紙廢漿因為沒學過化學,不知道如何處理,直接倒入河中,結果是住在下遊的城市人隻能喝被汙染了的水。如果生活在底層的人連挖發菜上小紙廠打工這樣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就隻有像大慶、遼陽的下崗工人一樣,揭竿而起了。所以說,城裏人沒有義務去幫助鄉下人,但是為了保護和擴大自己的生存環境,也為了人類的共同進步,城裏人應該去幫助鄉下人。

丘吉爾說過,一個人如果還不到三十歲,卻從未有過左翼思想,這人一定沒有同情心;但這人如果三十歲以後還相信左翼思想,那他一定沒有腦子。一個人應該在三十歲以前就看清自己在金字塔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幾個選擇,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努力。怨天尤人於事無補,也不利於健康,在生存問題解決之前,就稀裏糊塗地生一堆孩子,下半輩子被幾張嘴牽著,永遠告別了致富的可能,就更不是聰明人應有的解決方案。人生的最大樂趣其實就在為了生存的奮鬥中。

不知道有人是不是又要笑我“人到中年,故作沉思狀”了。

2002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